《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化学说课稿 篇一:高中化学教师说课稿(共4篇) 篇一:高中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号,我今天说课的标题是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展说明。 一、说教材 是鲁科版xx年级必修x(或选修x)第#单元的第#节第#课时,本节是化学教学 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不断,本节是在学生学习 的根底上,介绍 为今后学习 打下重要的根底,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按照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确实定为: 1.知识目的:通过 ,学生掌握、理解 。 2
2、.才能目的: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才能。3情感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构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托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质量。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预备采纳的教法是导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与导学法相结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表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详细的学法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和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的,处理教学重点打破
3、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根底,整体感知 让学生结合导学稿中(回忆与考虑)环节进展自学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环节3 提出征询题、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教师请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进而处理教学难点。 环节4课堂矫正 、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等等之类 环节5课堂小结、稳定迁移 在学习本节教学内容后进展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
4、识,并通过练习在稳定所学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明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经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确实是我的说课内容,感激各位评委教师! 篇二:高中化学-说课稿 江苏教师资历证说课流程经历 (2012-04-05 09:42:16)转载 标签: 教师资历证 江苏 说课 流程 指导 杂谈 分类: 伯乐与千里狗 教师资历证的试讲必不可少,是大家拿到教师资历证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某江苏省考生对教师资历考试为例来谈谈教师资历考试试讲的技巧和经历。 江苏省规定的试讲时间一般是15分钟,辩论是15分钟。试讲时间,一般是在5月的周末,大家
5、可凭试讲通知单,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先提交指定教材任意章节备课笔记一式三份,然后考官现场指定一个章节,让考生预备50分钟,然后开始试讲。 一、说课内容 说课时间规定不得超过15分钟,超时将酌情扣分。说课后,专家组按照说课情况和测试工程内容提出面试征询题,申请人进展辩论。 面试标题一般不少于2个,答复时间不超过5分钟。下面我介绍一下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学目的及确定按照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按照 (4)试讲中调查的重点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6)心理调理的方法指导 (7)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8)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按照 (9)灵敏教法及促
6、进学生开展的实效性 (10)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及有效运用 (11)创设征询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2)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13)擅长扣紧教学重点、有效打破教学难点 (14)贴近消费生活实际、表达理论联络实际等。 二、试讲技巧与经历总结 我建议大家试讲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首先把试讲所需教材预备好,接着把教材整体复习一遍,然后是搜集和学习说课稿范文,最后制造几份相关说课稿模板。建议没有说课经历的考生把全部说课内容都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当天要按时到考场。 (1)候考。 一般抽到8号以后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试讲。等到有人叫你时,你要带上书,说课稿,身份证,准考证
7、,到指定的考场候着,那时你还不能抽题。 (2)抽题后,上交说课稿。 我的经历是最好预备两三份说课稿,正式说课之前留给本人一份,说课的时候要交给考官。假设你只有一份说课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同意等你说完课之后再交,假设按规定是不行的。 (3)尝试换题。 假设你抽到的标题正好是你不熟悉的,毕竟这次面试的时机特别难得,因此我建议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换题。 (4)试讲。 按照我的经历说课时切不可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假设你表现出太过紧张的情绪,那么你就特别难通过试讲。考生声音洪亮,语言表达流畅,留意穿着,表现稳严峻方,是特别容易赢得 考官的欣赏。说课的时间操纵在10分钟比较好。由于超过12分钟要扣分。 (
8、6)板书。 假设要新的规定说试讲者必须写板书,那么你就要写板书。假设没有规定,那么你可写也可不写板书,由于试讲时间才12分钟,即便你写板书也不要写得太多。 (7)辩论。 说课稿占10%的成绩,说课占40%的成绩,答复以下征询题占50%。考官一般会征询大家2-3个与说课有关的征询题。提征询的征询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课程理论类。二、教学方法类。如你的教学思路是什么?教学设想与框架是什么?三、根本情况类,如你是刚毕业的吗?往常有没教过书等征询题。 另外,需要提示大家是,在预备说课稿的时候要留意听课对象。由于听课对象是教师不是学生,因此我建议大家说课的角度应该放在,你是如何上这堂课?你要如何教学生
9、?千万别把考官当学生,给他们详细讲教材的内容。 篇三: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化学说课的模板 大家好,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简要说明本说课的内容来自哪一学科、哪一册书、哪一 章节) (二)、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的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为贯彻施行*教学法,结合校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的: (或者如此衔接:按照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的:) (或者如此衔接:按
10、照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 *是本节课的难点 3、确立按照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如此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留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 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预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或如此衔接: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互相促进,协调
11、开展。按照这一根本原理,我采纳如下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学生觉察征询题。 按照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二)、教学手段 (三)、教学媒体的运用 (按照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三、说学法 (一)、学习方法(二)、才能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展了如下尝试: (或者如此衔接:按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应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氧化复原反
12、响的根本概念和常见反响为主,不宜把征询题向纵深引申。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 (或者如此衔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表达,教师必须擅长驾驭教法,指导学法,完成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科学地接受知识。 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一)、新课导入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亲切联络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特别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知识的学习 (三)、检测训练 (四)、总结稳定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表达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
13、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学生、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篇四: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教师你们好,我是xxx,来自.。特别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 这节课。我预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根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i 学习奠定根底。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做好预备。2教育教学目的: 按
14、照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的: 2.1知识与技能: 2.1.1 理解 的内容并能 2.1.2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试验方法来研究征询题和分析征询题的才能。 2.2过程与方法: 2.2.1 通过 试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2.2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究 的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2.3.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征询题,处理实际征询题,搜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才能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才能,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 2.3.3
15、 初步体验 在研究科学中的重要意义。或者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按照: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打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课设定的目的,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打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拟打算进展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纳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按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按照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采纳学生参
16、与程度高的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根底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征询题处理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征询答式,课堂讨论法。篇二: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_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全套 目 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 4 离子反响(第一课时说课稿) . 8 离子反响(第二课时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 10 氧化复原反响说课稿 .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 .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说课稿 .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 应
17、用 .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稿 .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稿 . 23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 25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27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课时) . 27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二课时) . 28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 30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
18、,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 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不断,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肠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截了当协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根底。因此,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
19、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 才能目的: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展计算的才能。 (3) 情感目的: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构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托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质量。 (4)德育目的: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才能;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按照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展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
20、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如此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按照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留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因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预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的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比照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比照,指出化学反响中存在的一样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根本物理
21、量和单位的比照提出摩尔的概念,协助学生通过比照理解和经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比照(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详细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留意的征询题并协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教师特别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 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关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教师将一个知识点屡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经历,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才能,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
22、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才能。 2.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详细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奇妙感和泛味感。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设征询引入新课: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 学生答复后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
23、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不要过多的强调,以免将征询题复杂化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 引入:每种物理量都有相应的单位。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 分析: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用“个”不行。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是多少?让学生联想质量单
24、位千克的标准:国际千克原位,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一样,约为6.02*1023个。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n=N/NA 3.摩尔质量的引入:通过设征询,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一样,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学生进展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因此得出其质量是不一样的,那么1m
25、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提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或gmol?1)。 3、稳定练习,理解内化 进展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留意点 1.推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3)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5)1摩尔小麦约含6.02*1023个麦粒。 2.填写以下空白 (1)1molO中约含有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个H2SO4; (4)10molNa+中约含有个Na+;(5)28mol电子中约含有
26、个电子; (6)1.204*1024个水分子,其物质的量为; 同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清晰确且粒子的品种要用化学式表示。 4、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气体摩尔体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根底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响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根底。本节主要内容有气体摩
27、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际上是特别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关系,教材编写采纳特别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总是从特别开始的。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亲切关系的根底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 才能目的: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才能。 (3) 情感目的: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德育目的: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气体的摩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8、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如此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按照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留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预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采纳了比照,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到达认识概念的个性和共性的目的。 三. 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关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教师将一个知识点屡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经历,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气体的摩尔体积这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
29、才能,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才能。 2.学法指导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详细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观察和分析征询题,擅长从个性中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共性。 四.说教学过程 1.通过设征询,启发学生考虑引出新课程 通过前一节摩尔质量的学习,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络在一起。那么,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给出一些物质的数据(0 、101 kPa),要求学生利用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求出体积,填好表中空格。(可将学生分为34组分
30、别完成。) 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觉察规律性。 2.通过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要素: 物质粒子的多少;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物质粒子之间间隔的大小 引导学生考虑在上述计算中,物质的粒子都一样多,因此只有后两个要素在起作用。 3.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固体Fe、液体H2O、气体CO2粒子间距示意图(引导观察,从中觉察征询题并得出结论:固体、液体粒子间距比气体粒子间距小得多。) 教师引导通过分析觉察,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要素是粒子间平均间隔的大小,从而处理征询题并进一步得出:在上述条件下气体体积近似相等且约为22.4 L。 设征询在其他条件下,气体是否也遵照这个规律呢?(从而
31、引入气体摩尔体积) 4.稳定练习,理解内化 进展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留意点 5.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浓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确实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根底上与溶液相联络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根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消费和科学研究中。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
32、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络。 C.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消费中的运用。 (2) 才能目的: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根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比照,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才能。 (3) 情感目的: A.在互相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质量。篇三:人教版_高中化学_必修1(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1(说课稿) 小马哥工作室为你效劳 你假设是需要修正或发表教育类论文(尤其擅长化学教育类)可以与我联络 邮箱:Haoran3816536 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又要
33、开始了 你预备好了吗 希望这些能对你有些许的协助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5 离子反响(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响(第二课时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复原反响说课稿. 1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说课稿. 19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0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稿. 23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说课稿. 25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34、 28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30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一课时). 30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第二课时). 32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4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不断,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肠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
35、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截了当协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根底。因此,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 才能目的: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展计算的才能。 (3) 情感目的: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构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托科学
36、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质量。 (4)德育目的: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才能;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按照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展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如此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按照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
37、须特别留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因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预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采取目的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比照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比照,指出化学反响中存在的一样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根本物理量和单位的比照提出摩尔的概念,协助学生通过比照理解和经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比照(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详细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
38、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留意的征询题并协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 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教师特别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 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关于化学课的学习,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教师将一个知识点屡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经历,由于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才能,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才能。 2.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详细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
39、概念的奇妙感和泛味感。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设征询引入新课:物体运动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什么物理量表示?单位是什么? 学生答复后转入:任何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如,1滴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的多少,也应该有相应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科学上称为“物质的量”。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不要过多的强调,以免将征询题复杂化使学生心理压力加重)。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 引入:每种物理
40、量都有相应的单位。速率的单位是“米/秒”,“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等。“物质的量”作为一种物理量也应有相应的单位,它的单位是什么? 分析:由于“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学生首先想到“个”。由于粒子太小、数目多,用“个”作单位,不方便。例如,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用“个”不行。科学上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是多少?让学生联想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国际千克原位,指出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一样,约为6.02*1023
41、个。然后进一步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运用实例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存在的关系:n=N/NA 3.摩尔质量的引入:通过设征询,1mol不同的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一样,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学生进展讨论,考虑到粒子的大小不同,因此得出其质量是不一样的,那么1mol不同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提出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或gmol?1)。 3、稳定练习,理解内化 进展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留意点 1.推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2)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3)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4)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5)1摩尔小麦约含6.02*1023个麦粒。 2.填写以下空白 (1)1molO中约含有个O;(2)3molH2SO4中约含有个H2SO4; (4)10molNa+中约含有个Na+;(5)28mol电子中约含有 个电子; (6)1.204*1024个水分子,其物质的量为; 同时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清晰确且粒子的品种要用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