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三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大都是贵族作品;“颂”,都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艺术表现手法: 赋、比、兴。重章复唱也是诗经民歌常用的创作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建立了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新的诗歌体裁。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为“骚体”。楚辞由西汉刘向编定。文学史上“风骚”并举,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
2、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汉乐府叙事性强,语言形式多样,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是汉魏晋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
3、家、军事家、文学家。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他是南北朝的最杰出的诗人。 比兴手法。我国古代诗歌常常沿用诗经中赋、比、兴等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言其事。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的铺陈,说明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比,是打比方。氓一诗中,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离骚中用“鸷鸟之不群”来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生动形象。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托物起兴是民歌的习惯用法。如孔雀东南飞中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来引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 既往不咎(ji
4、),夙(s)兴夜寐,城隅(y),将(qing )子无怒,后裔(y),揆(ku)度,飞扬跋扈(h),斩将搴(qin)旗,骐骥(qj),赍(j)赏,险隘(i),纨(wn)素 言:言既遂矣(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王于兴师(动词词头的助词)。 有:彤管有炜(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羌:羌中道而改路(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二)通假字 1、于嗟鸠兮。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与子同泽。 5、爱而不见。 6、说怿女美。 7、自牧归荑。 8、来吾道夫先路也 9、指九天以为正兮 10、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三)古今异义:如孔雀东南飞
5、一文: 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古义:可爱。今义:让人同情。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此外,离骚中“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四)一词多义 孔雀东南飞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大致可分三类: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及时相遣归(代“我”) 好自相扶将(代“她”) 蹑履相
6、逢迎(代“他”)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五)文言句式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三、翻译。着重讲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翻译。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等。孔雀东南飞诗中互文的句子,例如: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
7、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四、名句背诵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8、下归心! 五、第一单元要注意的几点: 1、“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 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雀东南飞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 “逼迫有弟兄”(偏在“兄”)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2、成语 二三其德;夙兴夜寐;白头偕老;总角之宴;信誓旦旦;周公吐哺。 第二单元 唐宋诗词 一、文学常识: “吟” 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9、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文人诗题中有“歌”“谣”“行”“引”“吟”字样的诗,一般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代以后才有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对联也有这个特征。高考曾在
10、这一方面出过题,有的是选词填空题,有的是排序题(打乱句序要求重新排序),完成这些题都必须充分掌握对仗的特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诗歌多关注现实生活,倡导“新乐府运动”。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号称“诗圣”,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陆
11、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诗歌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作品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闺阁生活,如如梦令;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生字的读音,用法特殊的词语暝(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第二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
12、是写,因而写。今义:表原因的介词或连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出一般,冲出)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理一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原来的,先前的。今义:向前方。) (四)词类活用;(五)一词多义;(六)文言句式 三、第二单元的翻译。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句:主人客人一起下马,又一起上了船,举杯欲饮但无演奏的音乐(助兴)。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译句:东船西船静悄悄的,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只见这秋天的江心洒满一片洁白的月光。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译句:同是天底下沦落受苦的
13、人,相遇了(就有共同的语言)又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4)“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译句:难道此地没有山歌和村笛?(有的)只是这些山歌村笛杂乱粗俗实在不中听。 四、第二单元的名句背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三句。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诗歌单元
14、复习要点: (一)鉴赏古代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展开联想与想象 2、抓住意象,反复揣摩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4、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 5、从分析景、情入手。 (二)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夸张 3、表现手法: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动静、正侧面。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 2、分析诗
15、歌中使用的修辞。对于用典、引用,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甚至科学知识。 3、注意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题眼、诗眼、体会寻常词语的蕴涵。 (四)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诗经、“楚辞” 2、西汉魏晋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建安文学,五言诗。 3、南北朝时期:木兰辞 4、唐宋时期:李杜、白居易、陆游;柳永、苏轼 5、元明清时期:元曲(关汉卿),清代(龚自珍) 六、布置作业: 1、依据注释,结合所发讲义,对文言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 2、完成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评单元综合练习卷 (重点强调对课文的熟读与背诵,包括单元后面的古诗词的背诵。
16、)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第三单元:中国现当代散文。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三十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记念刘和珍君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式完美的结合,是本文最大特色。另外,本文语言的哲理与诗情的统一,反复手法的运用,也是学习的重点。 故都的秋郁达夫笔下的故都北平的秋天有一丝悲凉的色彩。“清、静、悲凉”是故都之秋的特色。 余秋雨的道士塔,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想象虚构描写了王道士收拾洞窟、发现藏经洞并出卖了敦煌宝库的故事情节,细致地表达了他对中华文化失落与断裂的
17、忧患意识,使散文充满了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泪珠与珍珠围绕着奥尔柯玛的一句名言“眼因流多眼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组织全文,把十几个小故事连缀成文。 一、积累字词(注意字音和词语的解释) 长歌当哭(dng)桀骜(o) 赁屋(ln) 蝶血(di) 立仆(p) 椽子(chun) 惩创(chung) 浸渍(z) 殒身不恤(yn) 潭柘寺(zh) 歆羡(xn) 牡蛎(l)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潜意识:即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滋润:含水分多,不干燥;增添水分,使不干燥;舒服
18、。/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二、理解课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是“正眼看”的意思。“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
19、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以改变黑暗现实、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福。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明确:“沉默啊!沉默啊!”为反复的修辞方法,这是对反动派的高压政策造成的黑暗沉默现状表示的极大的愤慨,也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不在-就在”这两句,从句式上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只是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前途,但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3、从故都的秋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读者感情上
20、涂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呢?是不是违反了生活逻辑? 明确:不。文章一开头说故都北平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之秋的特色,也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东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环境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有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之秋这段景物描写的特
21、色。 明确:这是作者精彩又饱含深情的一段景物描写。写了视觉形象和触觉形象。花铺满地,是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写出了作者徘徊在寂静无人的环境下与自然交融的欣喜而又寂寞的心境。 5、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道士塔 明确: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是反讽,这些外国专家变卖家产,有的不怕被打、被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官员相比确可称得上是“实干”了。这就从侧面控诉了中国官员对中国文化的不重视。作者作为一名学者,因此,说“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换一句话说,作者敬佩的是外国学者对文化
22、的重视程度。但“外国学者”的手段是卑鄙的,他们采取哄骗的手法对中国文化大肆掠夺,这与明抢毫无区别。因此说“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6、偌大的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很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道士塔 明确: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他们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看不住,守不牢,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可乘掠夺我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本段话反映了作者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在痛苦中又蕴涵这无比强烈的愤懑。 7、泪珠与珍珠的作者从“观音流泪”的绘画作品中所感受到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一尊
23、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因慈悲而一直流着眼泪。这眼泪并非为一己而流,而是为仁爱而流,为大众而流,为真诚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般的宝贵,这是作者感悟到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三、故都的秋中两个病句。 见课文。 第四单元:说理散文也称哲理散文,议论散文,它的议论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积累字词(注意字音和词语的解释) 编纂(zun) 万胜胪欢(l) 中圣(zhng) 勒令(l) 时日曷丧(h) 不肖(xio) 恬退(tin) 馨竹难书(qng) 佼佼(jio) 睿智(ru) 愤世嫉俗(j) 熠熠(y) 瑕疵(c) 怏怏不乐(yng) 发祥:最初发生。/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心
24、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指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时日曷丧:这里指残暴统治者为什么还不灭亡。/万胜胪欢:万胜欢呼。/一治一乱:一种是“治世”,一种是“乱世”,指二者交替循环。/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游刃有余:厨师的刀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没有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愤世嫉俗: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众目仰望:大家都很尊敬、敬仰。/至善至美:好到极点,美到极点。 二、词语辨析 1、品位、品味:品位,名词,指作品或产品的档次;品
25、味,动词,品尝。 2、嗜好、癖好:词性和意义基本相同,都指对某一事物有特殊的兴趣,但它们的程度不同,癖好,重一些。 3、兑现、兑换、对换:兑现,比喻说到做到,实现诺言;兑换,就是折换;对换,指对位互换。 4、审查、审察:审查,指检查核对;审察,指仔细观察。 5、驱除、祛除:除去的对象不同。驱除,指赶走,除掉,用于对入侵的人等;祛除,指除去疾病、疑虑恐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 6、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指干脆爽快;开门见山,比喻直截明快地谈及或写及话题。 7、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偏重在“繁荣”;蒸蒸日上,指能上升或提高的事物的上升或提高,重在表明事物的发展。 8、发掘、挖掘:发掘
26、,强调努力去发现那些隐藏、未被发现的事物,有发现并挖掘深藏物的意思;挖掘,强调把深藏之物找出来,使它显现。 9、名列前茅、首屈一指:名列前茅,强调名次列在前头;首屈一指,强调质量最好。 10、泰然自若、悠然自得:泰然自若,形容镇定、从容、不慌张的神情;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舒适、不紧张的神情。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将课本知识作进一步的梳理。 2、完成第三、四单元练习综合卷(讲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评第三、四单元练习卷 第六八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教学安排: 第六课时由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第七、八课时教师讲解。 一、温故知新,基本知识系统化:(学生看讲义,教师强调)
27、 通假字 1、六国论:(1)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2)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2、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3、石钟山记:(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1)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2)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1)须臾成五采(采,
28、通“彩”,彩色。)(2)石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1、六国论:(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2)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3)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游褒禅山记:(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词。)(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3)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今:合用为连词。) 3、伶官传序:岂非人事哉(古:人
29、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4、石钟山记:(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3)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 5、项脊轩志:(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2)墙往往而是(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6、五人墓碑记:(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脑袋;今:指
30、领导者。(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7、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1、六国论 族:(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3)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没有) 得: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诚不得已(能够,可以)/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读dei,必须,应当) 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形势)/其势弱于秦 (势力,力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形状) 2、游褒禅山记 道:有碑扑道(道
31、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主张)/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盖: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 (大概) 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纹)/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章)/文过饰非(掩饰) 3、伶官传序 归: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归依)/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32、归还)/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 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天下事有难易乎 (容易) 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上报,报告)/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4、石钟山记 鼓:微风鼓浪 (振动)/噌吨如钟鼓不绝 (一种打击乐器)/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击鼓) 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 发:而大声发于水上 (发出,发生)/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射出)/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启用,被任用)/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征调)/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 (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5、项脊轩志 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人之
34、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稍: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公家给的粮食)/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逐渐,渐渐)/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稍微,略微) 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安放)/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沛公则置车骑 (放弃,丢下) 去: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比去,以手阖门 (离开)/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除掉,去掉) 归: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回来)/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归附) 6、五人墓碑记 盛: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呜呼,亦盛矣哉!(盛大)/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把
35、东西放在器物中) 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士兵)/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死)/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终于)/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仓猝) 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自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私下,偷偷地) 7、登泰山记 阴:其阴,济水东流 (山的北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天)/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暗中,暗地里) 始:千里
36、之行,始于足下 (开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余始循以入(开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才) 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声望,名望)/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坐在)/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因为) 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比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看待) 8、病梅馆记 使: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
37、密,锄正(让,命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重病)/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有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心,忧虑) 解: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本:予本非文人画士 (本来,原本)/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根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8、 (考察,推究) 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使穷尽,用尽)/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完结,终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 常见虚词用法 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的人,代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呢,也可不译,助词)/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亚父者,范增也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
39、议论)/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指示代词) 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有时,偶或)/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有的)/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许,也许)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但是) 与:与尔三矢 (给)/ 求!无乃尔是过与 (通“欤”
40、)/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为,给,替)/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给)/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亲近) 其: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 (代词,其中的)/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
41、绝壁下(通“暮”,傍晚)/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何:不然,籍何以至此 (什么)/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水何澹澹 (多么)/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为什么)/豫州今欲何至 (哪里)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以地事秦 (侍奉)/义不赂秦 (坚守大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 (命名)/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微风鼓浪 (激起)/而此独以钟名 (命名)/乳二世 (喂养)/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其疾病
42、而死 (患病)/为之声义 (伸张)/买五人之腹而函之 (用匣子装)/明烛天南 (照耀)/以绳天下之梅 (约束) (2)名词用作状语: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一月月地)/有泉侧出 (从旁边)/一夫夜呼 (在夜里)/仓皇东出 (向东边)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用船,坐船)/事不目见耳闻 (亲眼;亲耳)/雨泽下注 (向下)/使不上漏 (从上)/东犬西吠 (对着西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人皆得以隶使之 (像使唤仆人一样)/汶水西流 (向西)/山巅崖限当道者 (像门槛一样) 2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而其见愈奇 (见到的景象)/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谬其传 (流传的文字)/不敢复有
43、株治, (株连治罪的事情)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问其深 (深度)/常在于险远 (险远的地方)/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表率)/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亦以明死生之大 (重大意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大贡献)/梅以曲为美 (弯曲的)/直则无姿 (笔直的)/以欹为美 (倾斜的)/以疏为美 (稀疏的)/密则无态 (稠密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保持完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情享受)/老于户牖之下 (老死)/亦以明死生之大 (说明)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击退)/ 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鸣) /必复之全之 (使恢复原状;使痊愈)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十伶人困之 (使处于困境)/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奇形异状)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 (使变成病态)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哀斯墓之徒有其石 (以为哀,惋惜)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戒) 文言句式 l.判断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