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学法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学法指导.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并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交点位于赤道上),北纬(90)内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3)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南纬),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交点位于赤道上),北纬(90)内出现极夜,南纬(90)内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平分。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2)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昼最短,夜最长。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夜渐长;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3)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半年内,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半年内,昼短夜长。南半球反之。 3昼夜长短随
3、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月21日9月23日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夏半年各纬度昼弧夜弧,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与北半球夏半年相反各纬度夜弧昼弧,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与北半球冬半年相反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12小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二)昼夜长短的判读 1利用太阳直射点判读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4、;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2. 利用日出、日落时间判读昼夜长短 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时)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或日落时间的情况下,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即昼长=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3. 利用极值趋向法判读昼夜长短 (1)除春、秋分外任何季节,愈靠近极昼地区,则昼愈长、夜愈短;愈靠近极夜地区,则昼愈短、夜愈长。 (2)已知昼夜长短全年变化幅度:赤道为0小时,极圈至极点为24小时;则赤道至极圈之间,愈
5、靠近赤道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愈小,愈靠近极圈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愈大。 (3)除赤道及极点外,全球各地在全年内愈接近春、秋分昼夜时差愈小,愈接近冬、夏至昼夜时差愈大。 (4)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越早(早于6时),则日落时间越晚(晚于18时),昼愈长,夜愈短,越接近夏至日;日出时间越晚(晚于6时),则日落时间越早(早于18时),昼愈短,夜愈长,越接近冬至日。南半球恰好相反。 (5)除春、秋分外,昼(夜)长越接近12小时的地方,越靠近赤道。(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 1利用昼夜长短判断南、北半球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昼长夜短的为北半球,昼短夜长的为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昼长夜短的为南半球,昼短夜长的为北半球。 2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高低。若昼长大于12小时,则昼越长,纬度越高;若昼长小于12小时,则昼越短,纬度越高。如果一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一地昼长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时间差越大,纬度越高。 3. 利用昼夜长短求日出、日落时间 在已知某地昼夜长短的情况下,当地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4. 利用昼夜长短判断某地的季节 昼长夜短一般处于夏半年,昼短夜长一般为冬半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