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童趣》 《〈论语〉十则》课后反思.doc
《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童趣》 《〈论语〉十则》课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童趣》 《〈论语〉十则》课后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我们究竟教什么?童趣论语十则课后反思 最近我连续上了两篇文言文,童趣和论语十则。当时我们备课组讨论时就决定将两篇文言文放在一起上,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熟悉文言文,并且也利于背诵默写。国庆节前,上完了这两篇文言文,通过对学生作业及考试的检测,我对我们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有了一些思考。文言文为什么难学?我觉得就难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上。在上童趣一课时,我开始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文言文的印象。学生大多说文言文内容或语言比较难懂,学习文言文要背的东西太多等等。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感,而要学好文言文,就应当首先破除他们的这种距离感。我首先指出,文言文并非是与我们的现代汉语截
2、然不同的两种文体,现代汉语也是从文言文发展而来的,许多文言文的词汇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也能发现,不过就是古代多单音节的词,现代多双音节的词罢了。而且许多文言文的词语还直接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成语。缩短了学生的距离感,才能让他们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的感受,我们应当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同时也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化魅力。具体说来就是以下三点:一、教方法。童趣这一课我已经上了很多遍,也曾经试过许多方法。我也曾经制作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动画,让学生增加直观的印象。但随着教学的进行,我感觉到,文言文精炼
3、的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如我们教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在这个想象空间中自由领会文字的魅力。如果出示动画、图片,反而会限止他们的思想空间。因此,我决定上这一课,就用学习文言文的几种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归纳的方法是以下四条:1、依照书下注释,把握文章大意;2、依照语言环境,掌握基本词义;3、依照个人积累,掌握关键词义;4、依照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我首先布置预习作业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读的内容,简单说一说“物外之趣”的具体内容,就是在引导他们依照注释了解文章的大义。后面我重点讲了第二条,掌握基本词义。我依照课后练习二,给学生提供了两种方法增字组词和以同义、近义来替换,然后让学
4、生用这两种方法来初步翻译全文。在这一过程中,我强调了几点有些字是可以组成不同含义的词语的,如“时”就可以组为时常、时候等,判断准确的含义必须依照具体的语言环境;有些字所组成的词与文义不符,如“或”在文中是“有的(时候)”的含义,而非“或者”,有些字所组的词词性与今天这个字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如“鞭”是“鞭打”之义,作动词,而今天“鞭”通常做名词,这类字应牢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直接为学生解释了“之”、“以”、“其”等虚词的含义,再让学生在讲完之后归纳了“之”“以”“其”的例句,明确其含义。最后,我扣住“趣”字,让学生思考“趣”从何来?“趣”在何处?以此来讲解文义。我在前面出示的四点学习方法,
5、就构成了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在后面的作业检查和考试检测中,我发现学生还是有一点收获的,特别是第二点实用性很高,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而后面我还要求学生在积累本上完成对关键字(“之”、“以”、“其”和“为”“时”“观”等多义词及“或”“鞭”)与成语的积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这些内容。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出现了问题,说明积累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反复强调,反复比较。但我的方法还只停留在常识的层面上,我觉得要让学生对文言文发生兴趣,还必须在文言文的趣味上下功夫。二、教趣味。文言文的趣味从何处来?我觉得还是让学生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比较好。但这种直观的感受不是具体的画面或影像,这样做会使学生的想象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童趣 论语十则 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童趣 论语十则课后反思 教课 语文 年级 论语 课后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