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的平面设计.doc
《接触网的平面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的平面设计.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供电设备。接触网的设计是电气化铁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成果主要以平面布置图和安装图的形式体现。而安装图可选用铁道部通用图,针对各种线路情况,仅需进行少量的补充,因此,接触网平面设计就成为接触网设计的主要内容。由于各个区间、隧道、车站等线路条件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无法用固定、简单的格式来完成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因此必须对每个区间、隧道、车站单独进行平面设计。本设计从接触网设计的特点出发,结合施工组织方式与勘测设计CAD一体化发展趋势,分5章对接触网平面CAD技术实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接触网的概念;第二章,介绍接触网的平面设计;第三章介绍CA
2、D软件的应用;第四章以代表性区间为例,详细阐述了在Windows XP系统中接触网平面CAD技术的实现方法;最后一章是对接触网平面CAD技术实现方法的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区间 接触网 平面设计AbstructOverhead Catenary System (abbr. OCS) is vital to maintain normal running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he grophic design of O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Electrified Railway design. T
3、he production of OCS design is mainly in forms of plan and assembling drawing. As to assembling drawing, we can refer to the standard assembling drawings issued by Ministry of Railway, and only few changes should be made to satisfied different line conditions. Therefore, this plan becomes primary pa
4、rt of OCS design. For each interval, tunnel and station have different situations. Its impossible to finish the plan of OCS with simple and formulate. So, with tradition design method, designers should spend plenty of time and vigor to finish the design of OCS.Based on the chacteristics of the groph
5、ic design of OCS, combined with development trends of OCS CAD System and the rich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the paper gives a thorough presentation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OCS CAD System in five different chapters: Chapter 1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sept of OCS. Chapter 2 introduces grap
6、hic design of OCS. Chapter 3 expounds the use of CAD software. Chapter 4, taking representative interval as an example, gives a detailed explain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OCS CAD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on Windows XP platform. And the la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technology of OCS CAD System and a
7、nalyz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 Interval, Overhead Catenary System, Grophic Design目录1.绪论11.1电气化铁道的历史11.2牵引供电21.2.1简述21.2.2牵引网与接触网21.3设计思路、目的、意义21.3.1设计思路21.3.2设计依据31.3.3设计目的及意义32.接触网平面设计42.1原始资料的准备42.2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42.3基本设计62.4确定计算气象条件82.4.1气象条件的内容及用途92.4.2确定气象条件102.5负载的计算142.5.1线索自重负荷
8、142.5.2覆冰负载152.5.3风负载152.5.4合成负载162.6安装曲线计算172.7跨距和锚段长度的计算262.7.1接触线的受风偏移和最大跨距262.7.2区间锚段长度的划分273.计算机辅助设计303.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03.1.1CAD技术的基本功能303.1.2CAD技术的软、硬件系统313.1.3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313.1.4现代CAD技术的发展动向323.2接触网CAD软件的设计及组成323.3Auto LISP设计思路拓展333.4CAD技术在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中的应用344.区间接触网平面图的机辅设计364.1原始数据的采集364.2放区间底图364.
9、3锚段划分及中心锚结394.3.1锚段关节的确定394.3.2确定中心锚结394.4附加导线布置404.5局部编辑414.6统计并填写主要工程数量424.7填写设计说明和表格栏424.7.1 填写设计说明424.7.2 填写表格栏435.相关设计方法的展望535.1绘制流程535.2总体设计54结论56参考文献58附录591.绪论1.1电气化铁道的历史铁路是重要的现代交通工具。铁路系统是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牵引的三个阶段。牵引动力的革命,主要是为了解决铁路运输能力的严重不足,也就是解决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发展电气化铁道,是适应新
10、的运输发展形式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以巨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得到较快发展。到2006年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经突破24000公里,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第二大电气化铁路国家(俄罗斯现有电气化铁路44526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德国现有电气化铁路21102公里,位居中国之后)。目前,我国铁路电气化率已经达到27%,电化区段承担着全路43%的货运量,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标准统一的电气化铁路运营网络,特别是胶济、大秦、京沪等线的电气化,是加快我过铁路现代化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铁道部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程。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电气化铁
11、路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有着显著的优越性。第一,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强,电力机车功率大、加速快,有利于提高列车牵引定数、缩短区间运行时间。第二,电力机车使用的电能可以从煤炭、水力、核能等多种初级能源中取得,并且有着60%到70%的热效率,电气化铁路能源消耗少。第三,电力牵引能够减少机车维护工作量,延长检修周期,可以降低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成本。第四,电气化铁路环境污染较小,电力机车本身不产生污染。此外,电气化铁路可以减少铁路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铁路采用电力牵引,将对国家消费结构的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看出,电气化将成为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铁道部十分重视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据铁
12、道部有关信息显示,未来几年,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改造将继续加速。在实施第六次大提速的重要干线上,已经开行了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动车组,形成快速电气化铁路网。到2020年,全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要达到5万公里。这种建设速度和规模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正在建设的京津、武广、郑西等客运专线,在最高运行速度、供电负荷等方面,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今后,电力牵引将承担铁路的主要运输任务。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将会达到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一半,承担的铁路运量比重将超过80%。1.2牵引供电1.2.1简述电气化铁道是由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装置组成的。牵引供电装置一般分成牵引变电
13、所和接触网两部分。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工频单项交流制。向电气化铁路供电的牵引供电系统由分布在铁路沿线的牵引变电所和沿线架设的牵引网组成。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由电力系统送到牵引变电所的高压输电线路均为双回路。1.2.2牵引网与接触网牵引供电回路的构成为:牵引变电所、馈电线、接触导线、电力机车、钢轨与大地、回流线。在这个闭合系统中通常将馈电线、接触导线、钢轨与大地回流线统称为牵引网。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接触网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1.3设计思路、目的、意义1.3.1设计思路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供电设备,接触网的设计是电气
14、化铁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成果主要以平面布置图和安装图的形式体现,而安装图可选用铁道部通用图,针对各种线路情况,只需进行少量补充,因此,接触网平面设计就成为接触网设计的主要内容。由于各个区间、隧道、车站等线路条件的千变万化,根本无法用固定、简单的格式来完成接触网平面设计,因此必须对每个区间、隧道、车站单独进行平面设计。自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以来,本人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搜集到了一些兰州铁路局多个区间的环境及线路情况等资料。本设计依据兰州铁路局具体的运输生产发展的运行要求,从经济、可靠的角度出发,按照具体情况确定设计规模与方案。为确保安全运营,还应该对气象条件及负载、悬挂导线的张力与弛度、跨距
15、长度、锚段长度以及安装曲线等进行一系列的计算。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方案是可行的。1.3.2设计依据该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主要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J452-2005,中国铁道出版社)及工务段的线路纵断面图,桥、涵、隧道的图表资料,进行平面布置。具体要求还需参考最新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规划设计施工实用全书(中国铁道出版社)、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西南交大出版社)、电气化铁道施工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等书籍。1.3.3设计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区间接触网进行平面设计,本人可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中区间的平面设计内容与技术规
16、范,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建立对区间接触网设计的完整概念,加强对区间接触网设计中技术标准的理解,以至达到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并且指导生产实践。从我国计算机辅助绘图的现状来看,目前成功开发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大多数是从属于铁路供电系统或铁路基建系统之中的子系统。而此类集成系统一般对硬件的要求很高,甚至很多就是基于工作站或中型机的。由于受我国目前国力的限制,各铁路局下属各个办事处难以使用到此类软件。即使是使用国外的专用铁路绘图软件,也存在着诸如不同国家的规范标准不同,设计人员制图习惯的不同以及汉化工作量繁杂等一系列问题。此类型设计是立足于我国铁路设计现状的,其适用广大铁路办事处(原
17、各铁路分局),符合我国铁道路电气化设计标准与建造规范,在微机上即可使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平面布置绘图CAD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CAD作图绘制区间接触网的基础上,本人也从创新思路的角度出发,对Auto LISP语言进行了简单的学习、了解。2.接触网平面设计2.1原始资料的准备接触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专业配合的技术工程,与许多学科、工程都密切相关,甚至有些工程数据是接触网设计的依据和先决条件。进行接触网设计应该具备下列主要技术资料:气象资料;线路资料;行车供电资料;桥梁隧道资料;地质资料;信号资料;站场资料;概算资料;其它资料;向相关专业提供的配合资料等。当然,接触网的设计只有上述资料
18、还不够。由于铁道电气化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及系统性的工程,各工种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接触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向有关专业提出本专业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资料。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2.2接触网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平面设计的优劣不仅影响到接触网的运行质量、经济合理,还涉及到长期的发展规划。因而,在进行区间接触网平面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选择硬横跨或软横跨在站场咽喉以内,一般使用绝缘软横跨,尽量不使用双线路腕臂支柱。因双线路腕臂都是接地的,在维修方面不如绝缘软横跨安全、方便。硬横跨在带电作业方面也会受到限制,但由于硬横跨在某些方面具有其更优越的性能,对于高速电气化线路
19、应该首选硬横跨。2)支柱布置先从咽喉区开始设计正线上的道岔,道岔定位原则上应尽量采用标准定位。其标准定位最佳位置是两接触线的交点位于两内轨距745mm的中间位置。道岔柱与道岔理论岔心的距离见下页表2.1。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道岔柱无法按标准定位设置时,或者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实现标准定位时,才采用非标准定位。此时,应使两接触线的交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线间距为500700mm(两内轨距935735mm)处的中间点的上方。表2.1道岔柱与道岔理论中心的相对位置定位柱至岔心 距离(mm)线间距 (mm)道岔型号7006506005505001/8496043703780318025001/956
20、4050704350367029701/10620054904690400032001/11675059805170431034201/12750060305720484038701/1811270100508790747060801/382074018060153001244094803)尽量使用最大计算跨距接触网支柱布置,其跨距大小应根据悬挂类型、曲线半径、接触线最大风偏移值和运营经验综合考虑确定。在最大计算风速条件下,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轨迹的最大水平偏移值,一般不得大于450mm。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跨距。常采用标准跨距为5的整倍数,即40、45、50、55、60m数种,最大允许跨距除在个
21、别大站及特殊情况下,一般不超过67m。4)考虑支柱与信号机的相对位置支柱布置时应考虑不要妨碍信号瞭望。在直线区段,支柱应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和区间信号机的显示前方,同侧接触网支柱要适当加大其侧面限界值;在曲线区段,支柱应设置在信号机前方5m以外;单线铁路直线区段在地形条件允许时,支柱应设置于信号机的对侧。5)站场上支柱布置应考虑各个站场的特点支柱设置应该尽可能地照顾站场的远期发展,如果将来股道增多,则近期设计的支柱应考虑远期可资利用。对于远期铺设或预留的股道,如果土石方工程已经完成,则软横跨支柱的容量及侧面限界一般应考虑预留。对于股道延长部分,当设立近期支柱时,应以对今后整个支柱布置不产生影响为原
22、则。6)支柱设置要考虑站场美观站场是客货集散地,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注意美观;而对于客流较大或有政治影响的特等站或一等站,尤应考虑美观因素下,不能因经济上的某些损失而破坏了整体美观的条件。7)尽量减少咽喉区的支柱数量咽喉区聚集着大量的道岔群,各个站场的情况变化不一,对于较大的站场有时相当复杂,一般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在保证技术条件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支柱的数量,选择最优或较优方案。8)部分特殊跨距值应缩小锚段关节的转换跨距、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以及其它特殊跨距,应较一般跨距缩减510m,或缩减原跨距的10%。在站场上,由于两端咽喉区道岔密集,线路较多,存在有站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接触 平面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