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doc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20.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领会课
2、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 启发式提问法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导入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
3、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
4、,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二、小组合作,讨论问题1、本文的人物对话有何不同?明确,本文第一段里的三问三答,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她的赞美比妻差多了。客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
5、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第二教时二、小组合作,讨论问题1、 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明确: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二、拓展延伸你所知道的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有哪些?他们的结果一样吗?三、小结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四、作业1、简介战国策2、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五、
6、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 齐威王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国境之内 受蔽 受蔽类比推理21.细柳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顺畅朗读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 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
7、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 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 五、质疑解难 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使臣)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天子为动(被) 结合以上环节,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8、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1、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 2、提问学生注释及基础知识。 二、分析人物形象 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 三、写作方法探讨(一)理解对比的写法 指导学生认识文中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主要因为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学生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 明确: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 1、文中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后面
9、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对比。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将士不同,细柳军中士卒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在军营中两次“不得入”,并被守营门的官兵告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文帝按辔而行。由此可见,击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文帝。而击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2、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二)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例如: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
10、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课的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2.古文二则孙权劝学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文学常识。 (二)、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来提高理解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
11、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二)、难点: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师生互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识记文言实词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4、通过课堂讲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从三国演义当中我们可以对吴国的大将吕蒙有一些了解,他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
12、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者及作品(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查找的资料): (1)、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读课文: (1)、先范读文章,让学生注意老师如何停顿。 (2)学生自读文章,读准字音。 4、自己翻译,注意掌握以下词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涉猎:浏览郡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知
13、道。 及: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过:到 非复:不再是。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5、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6、请同学分角色用自己的话表演。 7、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明确:孙权劝学于吕蒙、蒙始学,令鲁肃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这样一件事。 8、个故事的情节是靠什么方式来展现出来的。 明确:靠对话展现。 9、人物在讲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有何不同? 明确:孙权讲话时语重心长、诚恳。 鲁肃-惊讶、佩服。 吕蒙-高兴、得意。 10、分期文章最大特色: 明确:言简意丰,领先对话展开情节。 11、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告
14、诉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刻苦学习。 12、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辞 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祖逖北伐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领会文章精髓3、掌握重点字句设计意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二、课文导入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
15、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设计意图:以典故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三、作品介绍四、朗诵 五、整体感知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全文有高度的把握。六、课文赏析1、赏析重点字。蹴琨觉曰睿素无北伐之志击楫而誓曰2、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设计意图:结合重点字句的细致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精神。七、知识归纳1、古汉语特殊用法a.自相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六 单元 集体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