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价标准.doc
《医院评价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评价标准.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管理,指导医院强化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以“安全、质量、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医院据此加强自身管理和内涵建设,卫生行政部门据此对医院开展等级评审评价,并对医院保障质量、安全的条件和措施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第一部分 医院功能与任务【概述】医院功能与任务(Hospital functions and m
2、ission,HFM)是指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与特点,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所确定的医院工作职责与内容。目前,我国医院的功能与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据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立。明确医院的功能与任务,有助于医院管理者与执业人员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医疗体系的整体功能,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化医院。【评价标准】一、三级医院功能与任务【评价要点】1省级或国家级医疗中心,应具有高水平的临床学科能力,在同类医院中临床学科优势明显,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2承担高等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医
3、学科技水平,研究开发适宜技术。3培养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4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二、二级医院功能与任务【评价要点】1服务范围主要覆盖多个社区或县区的医疗机构,应具有一定水平的临床学科优势,主要的功能与任务是提供以医疗服务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功能。2并承担一定的医学院校教学、科研任务。3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三、一级医院功能与任务【评价要点】1社区性的医疗服务机构,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的全科医疗服务。2开展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四、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评价要点】1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建立长期
4、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认真完成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任务。2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3建立院外“120”与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有效衔接工作流程。4参加国家、省、市及本辖区医疗紧急救治网络。五、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实施双向转诊【评价要点】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咨询公益性社会活动。2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六、积极参加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和参与建设小康社会七、上周期医院评审、历次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整改结果第二部分 患者安全目标【概述】患者安全目标(Patient Safety Goals, PSG)是针对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和问题的领域所提出的改进要求
5、及必须达到的成果。患者安全目标强调要在循证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之道,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患者安全得到切实的改进。患者安全目标选择了简单、易行,本应做到而在实际未能完全做到,具有普遍性的内容。【评价标准】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评价要点】1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患者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
6、标示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5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九、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评价要点】1.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师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不采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方式下达医嘱。2只有在危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以口头方式下达临时医嘱。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师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实验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
7、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十、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评价要点】1择期手术医嘱的下达,表明该手术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与执行“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与工作流程。3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与执行“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十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落实“手卫生”规范【评价要点】1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2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十二、提高用药
8、安全【评价要点】1. 诊疗区的药品内有管理制度(包含高风险药品管理)。2.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并签字。3. 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4. 建立安全输液操作规范及预防输液反应预案,提倡输液药品集中配制。5.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应对制度和程序,医护人员知晓并能够正确、规范地执行上述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并记录。6. 临床药师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十三、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评价要点】1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3“危急
9、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4“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危及生命的检验指标等。5对“危急值”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十四、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评价要点】1对来院就诊与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提供帮助,如使用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挽扶或请人帮助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2建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措施,并有处理
10、流程或预案。3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的配置合理(实际病人数与配设护士数之比为 1:0.4)。十五、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评价要点】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2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压疮护理。十六、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评价要点】1建立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措施。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3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十七、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评价要点】1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
11、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等有创检查和治疗前及药物治疗时。3告知患者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4公开医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方式及途径。第三部分 患者服务【概述】患者服务(Patient Services, PS)是指医院为满足患者和特殊社会人群等服务对象的需要所提供的一种产品。在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患者服务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要求即增进医院维护患者权利的责任。明确患者的权利,教育患者与医务人员知晓、行使与尊重这些权利是社会对患者服务的迫切要求。因此,尊重患者、关爱患
12、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维护患者尊严、自主和隐私要贯穿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评价标准】十八、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评价要点】1从急诊、门诊到住院有合理的流程,患者可以获得连贯的服务。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3规范入院、出院、转院、转科制度与工作程序,相关专业人员均能够知晓及遵循。4转院或转科应依据患者病情诊疗需求,选择适宜的转院时机,转至适宜医疗机构或专业科室。向患者告知不适宜的强行转院、转科可能导致的后果。5出院、转院、转科记录应按医院规定的格式,出具详细的病历摘要并说明转院、转科的原因。十九、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评价要点】1患者及其法
13、定代理人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与益处、费用和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具有知情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权利。2医院具有告知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真实病情及诊疗方案的义务,应列出需要对患者执行书面“知情同意”的目录。3医院对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由主管医师使用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履行签字同意手续。4施行有创性、有特殊准入规定和临床实验性质的诊疗措施,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5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二十、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评价要点】1. 医院设有专职部门或专员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调查、处理工作。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方便患者的投诉处理
14、流程。3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并追踪落实的情况。4医院应对投诉事项进行定期分析,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情况重复发生。二十一、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评价要点】1教育职工理解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在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和义务。2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应有的权利和义务。3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反映意见的渠道和方式。4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二十二、就诊环境管理【评价要点】1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2医院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3保护患者的隐私。4医院门诊候诊区、诊室内、住院病区等建
15、筑区域内禁止吸烟。二十三、患者评估【评价要点】1由医院多个部门联合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与流程,职能部门监管患者评估工作。2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实施。3由医院多个部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4患者评估的结果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第四部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概述】质量管理与改进(Quality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QMI)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坚持质量为本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加强质量管理与改进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的根
16、本保障。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管理程序;(2)监测管理过程;(3)分析相关资料;(4)持续质量改进。质量管理与改进涉及到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引起管理者与全体员工高度重视,强调持续的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需要医院各部门及员工的合作与协调,其管理过程必须统筹安排。本标准着重阐述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全过程活动,其作用与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良好的医院质量管理与改进体系;(2)确立清晰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优先原则与次序;(3)提升全体职工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能力;(4)保障较佳的质量管理与改进运行状态。【评价标准】二十四、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评价要点】1建立医院、科室两级
17、医疗质量管理组织,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二十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要点】1建立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
18、织实施。2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及指南,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3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和追溯机制,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隐瞒和漏报。4医院管理层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5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6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二十六、医疗技术管理【评价要点】1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保障安全、有效。2医
19、疗技术管理符合规定,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3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4科研项目的医疗技术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5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二十七、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要点】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
20、院诊疗(药物、手术/介入、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3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应用临床路径使诊疗流程标准化。二十八、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要点】1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3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手术目的和风险、以及其它可能的疗法选择等。4完成患者的手术前评估与术前各项准备后,方可下达择期手术与介入医嘱(急诊抢救手术除外)。5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21、6手术的全过程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7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与护理计划工作,并记录在病历中。8加强“二次手术”管理,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二十九、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要点】1实行麻醉与镇痛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2实行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3患者麻醉与镇痛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它可能的选择。4实施麻醉与镇痛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5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到位,监测、记录麻醉后病人的恢复状态。6建立术后镇痛管
22、理的规范与程序,能有效地执行。7麻醉管理团队用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8针对术中输血适应症,开展自体血回输、提高成分输血比例、节约用血;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输血量与输血种类科学合理,确保输血安全。三十、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要点】1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门诊良好服务环境和就诊的程序,以保障患者能够获得门诊范围内连贯的可及的服务。2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3. 制定门诊质量管理制度与质量控制指标,定期对门诊诊疗质量进行评估。4对每
23、一位就诊的门诊患者均应写好门诊的诊疗纪录,并书写符合规范、质量控制要求。5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6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三十一、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要点】1医院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章规范的要求。2医院对重症监护病人入住、出科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3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4各项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5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对重点项目(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评价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