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指导书.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2013年10月第一部分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1、制定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方案(8组,每组4人)二、课程设计任务1、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初步)。2、优选一个监测方案,掌握样品采集与保存技术。3、在实验室完成样品的测试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4、对整个监测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提交最终的监测方案成果。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在课程设计期间,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任务与内容。2、收集与环境监测任务相关的资料,通过仔细调查和认真分析,拟定初步监测方案,并制定详实的监测计划(包括采样点的布设
2、、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方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监测结果的评价)。3、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水质监测方案: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制定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监测方案的实施计划和结果评价。4、监测方案应能较准确地表达监测目的,力求简洁、合理,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5、在课程设计中要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巩固已有的分析实验技能。四、课程设计成果要求1、课程设计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最终课程设计成果包含:封面、小组任务一览表、目录、监测方案(监测目的、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采样时
3、间与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制定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监测方案的实施计划、数据处理、结果评价、课程设计总结、参考文献、附录(小组个人监测方案、原始数据)。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平时表现占30%,个人方案占10%,小组方案30%,面试成绩30%。五、参考文献(1)吴鹏鸣主编,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2)张世森主编,环境监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蒋展鹏、祝万鹏编著,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4)黄秀莲主编,环境分析与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5)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
4、89年(6)其它相关文献(包括各种监测技术规范、手册,分析方法标准,各种环境监测类期刊,以及教科书等)。第二部分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环镜监测课程后完成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较完整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的范围 本课程设计的范围: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收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初步监测技术方案;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进行实地采样与实验室测试分析,体会和掌握有
5、关监测技术;修改、完善环境监测方案并提交课程设计成果。三、对课程设计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一)、拟订水质监测方案1、认真分析设计任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运用所学的知识,拟定水质监测初步方案。初步方案包括:1)收集与水质监测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2)水质监测网点的布设:确定采样断面、采样垂线和采样点布设位置以及数量;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确定水质监测项目,合理选择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3)选择采样和监测技术: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以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技术、监测方法和技术;4)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处理,并一定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
6、表达出来,并用于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质量保证是保证监测过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实施计划是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2、水样采集与分析测试的要求1)确定初步方案后,编制详实的实施计划,选取适宜采样断面进行水样采集与分析测试。2)野外水样的采集与保存要求:(1)野外采样,注意人身安全;(2)根据监测项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采样器和存储容器;(3)采样时,注意水样的类型,力求采集的水样要有很好的代表性;(4)按照监测项目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技术。3、在实验室测试分析中,选择成熟且实验室能够进行分析的分析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分析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分析结果,认真记录并分
7、析这些现象和数据,做出正确的评判。通过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分析数据可靠,严禁编造数据。4、修改、完善水质监测方案。(二)、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1、课程设计成果包括:封面、小组任务一览表、目录、监测方案(监测目的、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制定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监测方案的实施计划、数据处理、结果评价、课程设计总结、参考文献、附录(小组个人监测方案、原始数据)。2、课程设计监测方案每个人独立完成,优选方案作为小组方案,监测实施计划分小组实施。3、课程设计成果中必须包含:存在问题与建议或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写设计总结。4、引用主要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标出。四、进度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第1天,上午熟悉设计任务,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地点:环境学院监测实验室(环境学院N403)。下午,完成监测方案(初步)和详实的监测计划;地点:环境学院监测实验室(工环境学院N403)。第23天,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试分析准备;地点:环境学院监测实验室(环境学院N403)。第4天,进行结果评价;地点:环境学院监测实验室(环境学院N403)。第5天,修改、完善环境监测方案,提交设计成果,并进行面试。地点:环境学院监测实验室(环境学院N403)。 葛丽英 2013年11月26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