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峰结题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胡俊峰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俊峰结题报告.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度2012年度编号 宁夏首届“国培计划”教师研修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 题 名 称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课 题 负 责 人 胡 俊 峰 负责人所在单位 隆 德 职 业 中 学 填 表 日 期 _ 2012年12月15日 宁夏教育厅师资处制2012年15月填 表 说 明 一、请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四、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培训部联系咨询。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nxldhjf一、 数据表课题名称
2、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主题词中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负责人姓名胡俊峰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66年12月行政职务专业职务中教一级研究专长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大学担任学科数学工作单位隆德县职业中学电子信箱nxldhjf通讯地址隆德县职业中学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区号)(单位)0954- (手机)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孙 禄男1962.3中教高级本科学士隆德县教研室王 亦女1966.5中教一级本科学士隆德县职业中学张 强 男1960.3中教高级本科学士隆德县职业中学王 海 男1965.2中教高级本科学士隆德县职业中学韩 江男1981.3中教一级本科学士隆德县职业中学
3、周 国 男1960.5中教高级本科隆德县职业中学预期最终成果A研究报告 B.论文 C.其它预计完成时间2012.06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隆德县职业中学-胡俊峰()一 课题的提出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提出背景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
4、道之一。 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比较突出。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探讨。现实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不尽如人意。常常进入如下误区:1、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化,没有思考性。比如类似“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也难于使教师从学生回答中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2、提问的设计随意性强,问题无层次。前后问题之间缺
5、乏连续性,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胡乱跳跃。或在教学过程中横生枝节,突然提出某个问题,造成学生思维断层。3、无视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事实,在提出问题上大包大揽。或者出于对自主学习的误解,把“提出问题”的任务当作一种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却不善于从众多问题中选择或者整合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以供学生进一步的探求。4、提问的处理上缺乏科学性。问题提出后急于作答,没有给大多数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者过多地要求全班齐答,追求表面效果。5、提问时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差生。对学生的回答常常是鼓励不足,而批评有余。以上所列举的种种误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质量,而且也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
6、保障。所以,我们应反思如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我们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首要母的。(2
7、)、研究的意义传统的课堂教学倡导“以教促学”。在课堂教学的以往研究中,大都把课堂提问看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手段,因而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学权威。 与其相对应,新课程倡导“以学促教”,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控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教师的施教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助产士”,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学习,不仅授以
8、“鱼”,更要授以“渔”“捕鱼”的本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想着如何把知识塞进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便在新的情境下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通过反思新教材实践效果,找出新教材有效教学提问的不足与不成功的地方,并提出优化方案。2、贴近教师课堂教
9、学实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2)、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识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胡俊峰结题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