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中考).doc
《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中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中考).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第2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
2、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生物圈是最大 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典例解析: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D )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
3、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A、B、C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答案:D例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B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答案:B例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C ) A .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
4、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问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例4、为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请你为他提出意见: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20不充足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
5、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可变因素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本题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水。因此答案为:甲和乙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对照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基础训练: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现象。3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消费者,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分解者。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往
6、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7、(2005内江会考)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植物生产者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8、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 C ) A、书刊、报纸 B、图片、数据 C、猜想、假设 D、音像资料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D )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 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10、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
7、的基本条件( D)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1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 ) A . 温度 B. 光照 C. 湿度 D. 土壤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A . 阳光 B. 含氧量 C. 海水温度 D. 含盐量 1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C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5、下列哪
8、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 )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C)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1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C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 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18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 ( D )A树叶覆盖 B野狗争食 C大雪淹没 D分解者分解19蜜
9、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20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是(C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21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C )A食草的动物 B食肉的动物 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D腐生的菌类2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B ) A青蛙捕食蝗虫 B鸟吃草籽 C松鼠吃蘑菇 D猫头鹰捕食鼠23、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B ) 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24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 )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25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
10、绿色水库”之称( C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提高训练:26、下列生态系统中,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C )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的农民C、阳光 D、小麦的害虫27、人们经常看到一片圈起的土地,因长期没有施工,逐渐变成一片协调的生态系统,你认为其原因是( D )A、光照充足 B、温度适宜C、水分适量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8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B ) A绿色植物 B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 C植食动物 D肉食动物29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11、 D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30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D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E F 3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AC B D A植物 B鼠 C蛇 D鹰 E食虫鸟 F植食昆虫32、玉米种子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就会萌发成幼苗。一般来说,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水分和光照。有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以上四种外部条件并非全部都是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于是,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查
12、找了相关资料,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下面请你根据该同学的探索与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培养皿2个,纸巾若干,玉米种子若干等方法步骤:(1) 取2个培养皿,编为A、B两组。(2) 在2个培养皿上各放入几张纸巾,并在纸巾上各放入10粒玉米种子。(3) 每天洒入少量的清水,使纸巾湿润。(4) 将A组放在有光照的室温下培养,B组放在无光照的室温下培养。预测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组培养皿中玉米种子均萌发。实验结论: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二章 细胞的
13、生活练习使用显微镜复习指要: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玻片标本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的种类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细胞的结构和生活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动物细胞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细胞的生活
14、需要物质和能量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典例解析:例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目镜15 物镜10 目镜10 物镜10 目镜15 物镜25 目镜10 物镜25
15、A、 B、 C、 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小时,视野亮,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目多;反之,放大倍数大时,视野暗,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目少。答案:C例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目镜上 D、物镜上 解析: 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上;反光镜上即使有污点,也不会出现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因此可判断污点是在物镜上。答案:D例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 )中再盖片。A、清水 B、9%的盐水 C、生理盐水 D、糖水 解析:生理盐水的
16、浓度为0.9%,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与人体内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保持一致,使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保持原有形状。滴加浓度较高的盐水或糖水,细胞会失水变形;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胀裂。答案:C点评:一般在制作动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时,为防止细胞变形,滴加的是生理盐水;而在制作植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时,滴加的是清水,原因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限制了细胞形状的变化。例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C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细胞膜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液泡 解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由于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的体积相对较大,容易看清;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复习资料 中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