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模块练习题及答案.doc





《练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模块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模块练习题及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模块中学教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5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
2、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8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卡土威 B华虚朋 C克伯屈 D狄尔泰10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
3、度11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1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14.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15.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
4、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16.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辨析题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4.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2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四、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1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l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
5、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3、一位教师教授“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
6、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2【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4【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5【答案】c
7、。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6【答案】A。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7【答案】C。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8【答案】D。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9【答案】C。解析: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发表的设计教学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第三 模块 练习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