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勃兴(一).doc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的勃兴(一).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苏州南环中学 夏怡)一、教案背景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化自从产生以来就延绵不绝,未有过中断,并且代代都有伟大的成就,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有责任续传薪火,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辉煌灿烂。二、教材分析1、“甲骨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按商朝、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先后顺序讲述先秦文字的演变过程,内容比较艰深、抽象。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不充分,不容易掌握。所以上课时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甲骨文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在通过甲骨文转换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
2、将通过互联网收集到的一些甲骨文文字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甲骨文的字型、造字结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2、“天文和历法上的成就”是本课的难点。考虑到对于学生来说显得较难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先以教师提问,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内容,再通过互联网的搜索相关资料,从而将知识化难为简。三、教学方法自学法、谈话法、读图观察法, 问题讨论法四、教学条件网络教室(一人一机)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伴随着轻松的,富有古典韵味的音乐,展示十二生肖的卡通图片,单张滚动出现)(提问)今年是中国农历的什么年?屏幕上展示的图片中,哪一张是“龙”啊? (画面变成甲
3、骨文中的十二生肖的字)龙年很容易就找到了图片观察后找到了图片用学生喜欢的卡通生肖图画和陌生的甲骨文字,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起到放松课堂气氛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提问)这些字中哪一个是“龙”字呢?为什么?(讲述)这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这种文字的出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节新课 。(板书:教学课题)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板书)一、文字的演变(讲述)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些文字就被称为“甲骨文”。大家知道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出示准备好的甲骨文字,让学生辨认) (象形字:戈、人) (会意字:伐、采、步)
4、(指示字:上、下)(小结)可见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汉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通过这些文字记载,我们了像用互联网搜索甲骨文的发现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搜索资料,调动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解了商朝的社会生活,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讲述)商周时期,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种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讲述)可以发现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文字称为“
5、大篆”。(展示“马”字的演变)(提问)从甲骨文的“马”字到大篆的“马”字,其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讲述)学到现在,大家心里面肯定有一个想法,想看看自己的名字用甲骨文,大篆写出来是怎么样的,是不是? (展示刻有甲骨文的牛骨)(承接)查找了半天,有没有谁找到这根牛骨上的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承转)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注意观察天象。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下面阅读课本中有关天文、历法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用互联网进一步搜索,有关金文的图片和资料方形、圆形的团、块被条形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的程度降低在甲骨文、篆文转换网站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 勃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