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及实施方法论.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及实施方法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及实施方法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及实施方法论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中心的调查显示,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BIM技术的应用可消除40%投资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误差在3%以内、合同价格降低10%、项目工期平均缩短7%,很多建设方、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BIM技术创造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学习和应用BIM。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施工企业应该如何推进BIM应用?北京建谊集团副总裁兼BIM置业总经理刘立明根据多年BIM实践,总结出了建筑企业BIM推进策略和五步方法论。 自2002年 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BIM这一方法和理念之后,技术变革的风潮便在全球范围内
2、席卷开来。CAD的出现,引领了设计技术的第一次革命,并被形象地称为“甩图板”;而BIM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去描绘它的作用和价值。最近几年,BIM在中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识,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建筑BIM技术的应用已势不可挡。 无疑,BIM的发展已经为各个行业带来福音,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住建部编制的建筑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
3、用。再看民间,各类BIM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犹如雨后春笋。从整个建筑项目的产业链看,一些先知先觉的设计院率先行动,组建团队,大胆尝试,一些地产公司、施工单位也嗅到了BIM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现实价值,开始关注BIM、学习BIM、引进BIM。 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中心根据美国32个项目总结了使用BIM技术产生的巨大收益和效果,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BIM技术的应用可消除40%投资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误差在3%以内;合同价格降低10%(目前而言,中国建筑业近五年来承包商的平均利润为2.8%3.3%);项目工期平均缩短7%。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
4、国建筑施工面积70亿平方米,竣工面积26亿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10万亿人民币。然而,每1万平方米住宅就产生500600吨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占城市垃圾的25%,粉尘占城区粉尘量的22%。如果采用BIM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施工企业如何认识BIM 之所以展示图1,是要说明一个观点。由于中国的工程承包体制与国外不同,投资方、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大都是属于不同的单位,围绕项目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已经形成了阶段性的稳固利益体,比如设计院在完成了设计任务后,就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中退出了,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完成了投资方下达的建造任务后,也会退出。BIM的核心特点是基于BIM模型的四
5、大数据特性:完整性、唯一性、连续性、真实性,所以施工单位在认识BIM时一定要从项目建造的全生命期出发,不要只盯住施工阶段,只有基于上述数据的四大特性,才能使基于BIM的协同应用成为现实。由此可以看出,施工单位认识BIM,首先是思维的改变,要跳出原有的纯施工观念等着上面给图,应用协同思维主动把自身地位往业主方、设计方提升,设计阶段主动参与,将施工的思路、信息尽量在设计建模的时候一并考虑,大大减少后续施工阶段的变更洽商。BIM迟早会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最终会与企业的ERP系统进行打通,就像图1所展示,实现基于BIM的项目建造全生命期的协同管理。来自用友与BENTLEY公司出具的BI
6、M全过程解决方案图1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历,发现在BIM认识及BIM实施中还存在很多误解,主要有三大误区。 BIM就是建模?这应该是很多人对BIM的认识,不单是施工企业。客观上讲,国内应用BIM是从设计院开始,其采用BIM的一个核心功能的确是建模,但BIM的终极目标是基于设计阶段的基础模型创建,随着建造过程的不断深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步加载相应数据和信息,达到协同共享的目的。比如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三维空间尺寸信息,施工阶段更关注工程量、时间、成本造价信息,运维阶段更关注设备设施的维护信息等,所以建模仅是BIM的一个功能,但决不能因此把BIM与建模划上等号。 究竟如何理解和认识BIM,梳理各方的观
7、点,汇集三条:可视化;信息载体;协同性。 BIM万能?这大概又是另一种极端理想的认识,且不论现在的BIM技术是否支持,即便真到了BIM软件无所不能的地步,仅靠几个软件和系统就能把楼盖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短时间内都让大家兴奋异常,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软件万能,系统万能,信息化万能。在与很多企业领导者交流时,对方听到BIM,立刻精神焕发,认为有了BIM就可以变成全自动,俨然把BIM当成了拯救建筑业的“超人”。很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很差,项目管理一塌糊涂,成本的“跑冒滴漏”非常严重。以为引进了BIM就能够脱胎换骨,瞬间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显然是犯了BIM万能的逻辑错误。 其实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企业 BIM 推进 策略 实施 方法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