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学考试重点.doc
《农业教育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教育学考试重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概念比较1、教育一、教育的概念 1 、古希腊语的教育一词与教仆相关,中国甲骨文中的 “ 教 ” 是指儿童在成人监督下习文之事, “ 育 ” 则表示妇女养育儿童之事。2 、广义的教育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4、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教育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认识这三种要素,一方面是对“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深化,另一方面也
2、为认识教育的形态提供了思想基础。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2)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
3、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3)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
4、的教育都有所不同,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要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的文化生活所制约。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又如,在教育工作中,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智育与德育,小学、中学、大学各个教育阶段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 4、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2、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5、)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按照教育目的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活动。这种控制活动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配合。教育目的规定了受教育者预定的发展方向,可使各个方面共同地、自始至终地对教育者进行有效地控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地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宣传教育目的,让家长、社会各方面了解教育目的,并配合学校共同搞好教育工作。(2)对教育活动起指导和支配作用教育目的关系着教育的全局,它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和一切方面,并对教育工作起指导和支配作用。教育工作的一切方面,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制度的制定,都要
6、受教育目的的制约,都要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并在教育目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学习和正确理解教育目的。(3)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教育目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学习和研究教育目的,有利于我们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投入教育改革,从而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在什么教育思想指导下,按什么要求和规格去培养人,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如果教育工作者能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
7、对待教育目的这一根本问题。三个概念的比较: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经验只反映教育过程中表面的、局部的、非普遍性的现象,而教育学反映的是教育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学是运用理性的思考,对教育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仔细筛选,找出规律,总结上升成科学理论的。其次,要区分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教育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一方面,教育学和教育方针政策都反映了教育的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学和教育方针政策是分别从客观、主观角度反映教育
8、规律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都是以教育学揭示的客观规律作为理论依据的。因此,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具体指人作为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生理方面,包括人的各种组织器官
9、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成熟。心理方面,包括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也包括个性的形成。2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回答。(1 )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心。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1856-1939 ),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他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教育学 考试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