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中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再谈中学生诚信教育浙江省瑞安市安玉海实验中学 林晓春 文章摘要: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动表里如一,诚实无欺。诚信是每一公民应有的的品质,也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更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要做一个新世纪合格公民,首先必须是一个诚恳,诚实,守信的人。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开展学校诚信教育,切切实实提高青少年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关键词:中学生 诚信 教育 诚信,在我国目前社会有“危机”之说,日常生活中,猜忌,欺骗,
2、尔虞我诈,到处可见,背信弃义往往夹杂于人际交往中等等,无情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意识,难勉腐蚀学校一方净土,诚信成了“傻冒”,失信成了“能耐”,这些,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中学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 一;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1、诚信缺失在人际交住中诚信,既是做人的规范,又是交际的准则,学生人际关系中的诚信缺失常常表现为: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说谎欺骗等方面,比如:最时髦的交友方式之一网友,绝大多数学生是不讲真话的,就连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等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有一个中学开展诚信教育时,对学生人际交往情况作问卷调查,有一个问卷题目“你认为同学之间讲话应该:讲真话;讲假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求
3、只作单项选择,”结果呢,有52%的学生选择了第三个答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2、诚信缺失在道德生活中道德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共同的生活中,必须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和准则,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道德生活还是比较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乏存有道德失范现象,做错事,隐瞒真相,编造谎言,不敢面对错误。最典型的是偷盗,特别是寄宿生中,他们的书籍,生活用品,钱物等被别人窃为己有,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搞得寝室人人自危,生活不得安宁,还有一些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发现好的或认为感兴趣的内容,就随手撕毁带走,不以为耻,还美其名曰:“窃书不算偷书”。3、诚信缺失
4、在学习生活中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方面,学习更是一种艰苦,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要学有所成,就必须严谨踏实,兢兢业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和丧失诚信。上课不专心,课后抄袭作业;最典型的是考试作弊,不想独立完成,抄邻桌,翻材料,采用种种方式来应付考试。当然作弊方式也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4、诚信缺失在经济生活中学生的经济消费来源主要靠父母,虽然现在的经济生活不复杂,但是,诚信缺失现象还时有发生,同学中借钱忘还。不少同学都有过向班主任借钱而没有归还的经历,甚至是以没带学习资料费名义从老师那里“拿”钱的。以学校为由,骗家庭钱物,用于上网吧,吃令 食;假造家庭事故,骗取
5、老师批假,逃学玩乐,不主动上交或寻找失主,据为已有屡见不鲜。5、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脱节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学生都认同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满,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对失信现象深恶痛绝,大部分学生对诚信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据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校长研修班的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到学生的诚实态度问题,“学生知道”班内某同学犯了错误,老师或学校向学生调查时,持“推托不知道”或“略去重要情节”态度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0%。还有关于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有近30%的学生认为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曾经有过考试作弊行为。有不
6、少中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的人“无用”。认为“会做假是脑子活络” 做假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市场,考试作弊这是公开的秘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设立专门考场,监考老师仍力不从心。在一些学校科技节创造发明成果展示中总有几件作品是由学生家长代刀的或在市场上买来的最新产品,贴上学生的名字,就是他的杰作了。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德智失衡,知行脱节的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个才能之首。人常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
7、智轻德的失衡状况严重。近年来,尽管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终究未能改变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倾向。主宰着中学的教学,仍是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中考,高考。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老师地位的首要标志。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人人皆知,但苦为升学率,学校会不时以牺牲或削弱德育为代价来开展智育工作。殚精竭虑、苦口婆心、挑灯夜战的现象,就会司空见惯了。如此一来,德育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视而不见,甚至不经意恶语相向。有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乏力、制度缺位、评估滞后、脱离实际、实效性差等,使得知行严重脱节。
8、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思想品德课纯粹是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体验,造成了学校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节,无奈之下有时班会课也成为班主任和主科老师的文化课。,有些学校虽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也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智育至高无上,德育退居其后,甚至首位变成了缺位。这种传统单一的德育方式,致使学生往往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见,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学生诚信何以彰显。2.环境不良,方法欠佳的家庭因素 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出现两种极
9、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只要孩子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父母承包代一切家务劳动,一味迁就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结果分数上去了同时也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另一种是动辄打骂。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定要子女考试达到一百分,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长大一定要成为什么家,一旦发现距离目标过大,重则马上打字当头,误认为尺头打出聪明子,轻则火冒三丈,痛骂一顿,恨铁不成钢。谁知,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甚至离家或离校出走,与社会青年同流合污,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
10、。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不健全的家庭遗留给孩子们的残疾关心与爱护。有些再婚后的父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漠不关心,更有甚者,打骂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欠缺心灵就变加扭曲。一些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认为只要孩子有饭吃、有钱花,就没有什么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精神世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行为不检点,形象不佳,业余时间不是跳舞就是赌博,整天沉湎于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之中,或者夫妻之间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这些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 往容易使孩子效仿大人,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
11、,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监管不力,审美错位的社会因素 社会文体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引导中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中学生从善如流、乐观自信,诚信至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中学生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而今,令人忧虑的是社会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错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高额利润,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将大量的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这在文化市场虽非主流,却已是泛滥之势。一些书刊影视作品,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以宣扬玩世不恭、游戏人
12、生为新潮,大量色情、暴力画面镜头充斥其中。这对审美观尚未形成、判断力比较弱的中学生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严重影响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诚信度的形成。还有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侵害较严重。据了解,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当前,我们必须看到:网上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健康内容日渐增多。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热衷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在爆破、枪战等暴力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
13、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中学生犯罪的网络教唆,有的甚至在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下,走上了绝路。以上种种因素为新时期中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诚信建设已刻不容缓。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中学生诚信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开创中学生中学生诚信建设的新局面。三;着力营建诚信的校园的措施综上所述, 中学生的诚信缺失不外于,社会环境和现行教育体制。其一,因为社会环境是促成中学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基本依据,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诚信水
14、平。其二;是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学生一直奉行“唯有考分高”,“考分高就能通过独木桥”等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品德教育分离。此外,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因此目前中学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典范来进行美德教育, 1;将诚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诚信道德水平的高低,学校负有更大的责任,首先要从领导,教师做起,言必行,行必果,不因各种干扰因素而破坏规则,以制度而非会议决定多数事件,以制度化取代随意性,对学生,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课到各学科,都要加强诚信教育。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
15、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从自身、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如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此外,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向学校提合理化建议,设立“班级信箱”、“校长信箱”等,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良好效果。还要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校内墙壁、橱窗可张贴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黑板报内容也要经
16、常体现这方面内容,教师更要成为诚实守信的榜样,从而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不能停留在道德认识上,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诚信者要受鼓励,不诚信者要受惩罚,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2;建立学生诚信度档案制度。如为班级每位学生设立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扫教室,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作弊等行为,班主任老师记录在册;各科任课教师的计分册不仅有文化课计分栏
17、,还有违纪记录栏。一年内凡有不良记录的学生不能评选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在建立诚信档案时,注重从点滴小事着手,注重持之以恒,也注重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上表现出学生诚信品质的闪光点。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可以视作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在德国一名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由于两次逃票记录而找不到工作,在美国,这样的信用档案十分严密,有过不良的民事记录,甚至刑事记录的,如诈骗,空头支票,欠款不还,破产等,在你要贷款,上保险和求职时,都比清白人麻烦得多,要多掏利息或保险费率。难怪美国人老实,不老实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是人们不想耍滑头,而是制度约束人必须诚实。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应是
18、学校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基础,它有一整套完整的组织程序和评判标准,从一个人上小学即开始不间断的操行记录,进入档案终身跟随,一个学生获得优良的操行记录就等于获取“诚信道德毕业证书”,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3;校园,家庭,社会诚信的有机体;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当前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掩盖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
19、,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只有确立了“以学校为中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关键作用;以社会为依托,发挥影响作用”的诚信教育策略,才能把学生的诚信教育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促进了家长与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中学生的诚信品德教育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
20、校、家庭、社会形成诚信教育网络,各种教育力量要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率。这是中学生诚信教育品德,诚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保证。从学校方面看: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互通消息,定期讨论,研究学生情况。而要保持各方面教育力量影响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首先要有诚信的德行。学校诚信建设可通过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团队组织等多种途径进行的。从家庭方面看:家庭是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诚信并不是天生丽质,需要后天不断的教育和自己切实的践行才能获得。家长的文化水平,思想修养,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都是影响子女的道德行为
21、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信以持家,才会使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诚信教育不只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应该首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因此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对一些有明显不良习气的家长进行人格修养,让家长树立起健康的人格,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社会是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大熔炉,对学生的诚信品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社会现实,教育者应该采取“开放政策”,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要引导学生加以辨别真伪,增强学生的免疫力。社会上的大众传媒也应采取正面引导,健康教育,褒贬分明。同时对,如欺诈,欺骗行为严重等等事件,国家要采取强硬措施,通过法律等手段进行严惩,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营造一个
22、健康的社会环境。总之,学校在探索深化诚信道德体验教育中,积极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情景体验,接受诚信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感受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认识诚信道德对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决不能言而无信。四;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现代意义诚信”实际又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伦理规范。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波及到学校这块“净土”。中学生品德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以至很多人“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究其原因:一
23、方面由于社会上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另一方面就在于道德教育不到位 1;弘扬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需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传统优秀道德云蒸霞蔚。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对“仁、义、礼、智、信”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教化,其中将“诚信”看作区分人与兽的重要标准。“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主忠信,“人言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他们认为,诚信是行事通达的凭证,人无诚信便行事不通达。孔子认为,人不讲信用是不可行的,好比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轨,是不能行走的。“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朱熹把忠诚,讲信义看做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无此就谈不上做人之道。“人
24、道惟在忠信,人若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更有甚的一身都空了。”朱子全书。被孙中山称为“中国独有宝贝”的儒家经典大学,将“诚信”作为君子修身的主要方法步骤,所谓“欲正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而被喻为儒家学说“基础工作之奠基”的中庸,则把“诚”作为人的立身之本,所谓“至诚无息”则“可以与天地参也”,当然,孔孟之道中的“诚信”,带有强烈的主观唯心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需要批判继承,但在当今世界伦理建设中,儒家思想仍闪现着耀眼的光芒。充满强大的活力,不少精辟之见,被西方吸纳为教育,文化和经营理念。作为现代中国人,更不当让民族精神家园失落荒芜。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先哲的诚信思想,让
25、民族道德之花在中学生心田绽放,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传承文明的职责。 2;构建新时期道德体系的需要。党中央领导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贯彻“以德治国”战略的重要文献。它概括出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基本规范成为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柱石。而“明礼诚信”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明礼”与“诚信”具有内在联系,“明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在状态。“忠信,礼之本也”礼记.礼器,即“信”为“礼”的本质。“诚”于内而“礼”于外。如果只专注于“礼貌、礼让、礼节”的训练,而忽视“诚信”修养,则往往是舍本逐末,“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因此,重视诚信教育,对于构建新时
26、期道德体系,提高民族精神素质,作用重大。特别是对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打牢他们做人的基础,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文明修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3;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现代社会信息来源,传播的多样化,往往是泥沙俱下,良莠不分。如计算机网络犯罪就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带来了伦理道德滑坡。人类道德的最底线的诚信,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运行,特别是加入WTO,一个严重的问题暴露于世人面前,这就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不仅破
27、坏了经济秩序,而且殃及国家声誉,危害社会稳定。坑蒙拐骗的背后,实质是诚信的危机。因此,在依法制裁的同时,还要立足于道德教化,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是立足长远,为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奠定道德基础,达到正本清原、趋利避害。“立身处世,诚信为本”。我国自古就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产生了。所谓“人无信不立”。要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培育“信用至上”的社会道德,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二是诚信道德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狼来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孩提时已深入人心,懂得说谎的危害。中小学课本中应多加些有关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从成长开始就受到诚信意识的熏陶,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参考资料:上海教育 德育教育中国教育瞭望单位 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作 者:林晓春联系号码:。作 者:林晓春联系号码:。作 者:林晓春联系号码:。单位 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作 者:林晓春联系号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