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3课时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时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时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
2、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高考动向】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教学过程】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本节五目教材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内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
3、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文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外部:西学东渐局面出现。2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征(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3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从课文中归纳: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
4、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学术界对李贽评价很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要求识记: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1共同
5、点: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2各自特色:(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上述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
6、:启蒙精神开清代考据学先河。主张: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了“众治”的主张;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主张: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三、唐甄论“凡为帝王者
7、皆贼也”1唐甄是清初经世致用的倡导者,著潜书。2主要思想:(1)最大特点是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他把历代帝王看作贼,反对把帝王神化。(2)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评价:(1)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四、总结1、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春秋战国:被漠视;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汉武帝:成为正统;宋明:高潮-出现理学,新的儒学体系;明清:遭到批判,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2、儒家思想的合理部
8、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3、思考: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
9、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小结】宋代理学和宋明心学的比较(1)相同:二者本质一致,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2)不同:在哲学观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理”,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就能成为圣贤,属主观唯心主义。
10、在道德观上,程朱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陆王心学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天天练501(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2(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
11、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7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5(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5题)“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6(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6题)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时 明末清初 思想 活跃 局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