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历年试卷及复习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社会学概历年试卷及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历年试卷及复习资料.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什么是社会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社会功能:(1)描述功能社会是怎样的(2)解释功能社会为何这样(3)预测功能社会将会怎样(4)规范功能社会应该怎样3.西方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1)奥古斯特.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西方公认的社会始人学创(2)赫伯特.斯宾塞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学原理主要理论:社会有机论,社会进化论。(3).卡尔.马克思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人,社会批判理论,社会有机体
2、理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4)迪尔凯姆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自杀记在法国大学里第一个开设了社会课程,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位的人。(5)马克斯.韦伯德国早期杰出的社会学家,与迪尔凯姆一道被公认为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三章:社会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住为纽带的(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是一个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机体3.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
3、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4.社会系(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上)(1)血缘关系:是指仍类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2)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成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3)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第四章:文化1.文化的特性:(1)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2)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文化的内容不能通过生殖系统遗传(3)文化具有复合性:1.围绕着某一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现象 2.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总是要和别的一些文化现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
4、系统。(4)文化具有象征性(5)文化具有多样性(6)文化具有共享性2.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1.价值整合最基本,最重要 2.规范整合 3.结构整合(2)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1.提供知识 2.协调社会管理工程 3.巩固社会导向的成果(3)文化的社会区分功能3.文化特质、文化集丛:(1)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或基本元素(2)文化集丛:一个文化集丛包括许多元素,通常以一个最主要的文化元素为中心,在功能上有连带关系的若干元素组成一个文化集丛。4.主文化、亚文化:1.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2.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
5、某一社会群体持有的文化:(1)民族亚文化、(2)职业亚文化、(3)越轨亚文化5.文化的含义第五章: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2)广义:社会化不公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容化社会价值超标准,学习角色技巧,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2.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儿童期(2)预期社会化青年期(3)发展社会化成年期(4)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3.社会化的环境:(1)家庭最早、最直接、最传统与持久。(2)学校(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5)大众传播媒介4.人格的含义
6、:(1)人格可以分为“认知、行为及情感”几个主要部分,简单地说,“人格”就是个估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2)人格的核心内容及标志;自我 自我也称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5.有关社会化的几种理论:(1)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指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2)米得罪的“角色扮演”理论(我们是如何通过使用象征符号与他人进行交往并进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主我”是自我中不含任何符号的那部份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感到痛苦,感到压抑,感到快活和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客我”则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
7、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3)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 本我:生而具有的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 自我:我们自身的理性部分,他教给人们学会抑制对快乐的追求和欲望的急切满足。 超我:可以被看作是人们的良心的等同物,是社会道德在人的内心的体现,它通过自豪感和羞耻心发生作用,来影响自我的决定。第六章: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角色集(角色丛/角色群)(1)一组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2)多种角色在一个人身上的汇集3.社会角色的类型:先赋角
8、色与自致角色(角色获得方式)(一)、先赋角色:亦称自获归属角色、指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它通常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础之上。(二)、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承担角色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是指角色承担者明确意识到个人所作的角色表演,因而尽力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不自觉角色:指角色承担者并未意识到角色表演,而只是照习惯方式去做。影响因素 1.一个人在刚刚充当某一角色时,住住容易表现为自觉的角色。 2.在他人在场或他人对此角色提出了明确希望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自觉角色。 3.特定的环境
9、与任务常容易使人表现出自觉的角色。 4.经常的自我提醒也是实现自觉角色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在长期充当某一角色后就容易从自觉走向不自觉。(3)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规范化程度不同)(一)规定型角色:指对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规定,不得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如军人、警察、法官、公务员等。(二)开放型角色:是指对行为规范没有明确,严格限制,承担者有较多自由和发挥余地,角色扮演者可以根据个人感情,个人所处的实际情况,个人对角色的理解去灵活扮演,如父母,夫妻,朋友等。(4)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角色追求的价值目标)(一)功利型角色:是指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为目标的角色,如商人,企业家,经营者,这种角色在社
10、会上主要发挥实现效率目标的功能。(二)表现型角色:是指不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某种社会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操等为目的的角色,如艺术家,教授,宗教信徒,公务员等,这种角色在社会上主要表现社会公平的功能。4.角色距离: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即一个自身的素质,即一个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 表现出“角色距离”者,包括那些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的人,也包括那些素质远在角色规范之上的人。5.角色冲突:即在角色之间或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妨碍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是指占有一暄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
11、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表现形式:(1)角色内冲突:是指由于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待而引起的冲突。角色期待内冲突:1.不同类型的角色互动对象(不同类型的学生对老师不同的期待) 2.同一类型的角色互动对象(丈夫对妻子有不同期待) (2)角色间冲突往往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 表现1.一个角色丛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 2.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时,也会引起角色间的冲突,这需要角色扮演者在这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6.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
12、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7.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角色崩溃)第七章 :社会功能1.社会互动:是指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加应行动。2.条件:(1)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体上的人或群体之间(结构性条件) (2)个人之间,群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动才产生互动,不论这种依赖性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是亲和的还是排斥的。 (3)参与互动的人都是有意识的,都基于行动者一定的需要与利益,都力图用并没有脑中成熟了的计划去调动另一方的行动,即都是对对方抱有某种“期望”的社会行动。 (4)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
13、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5)互动的双方一般互为主体或客体,沟通双方使用统一或相通的符号,对交往情境有相同的理解,即“共亨定义”。社会互动的类型:顺从型、合作型、冲突型。冲突型互动(冲突程度)(一)竞争:广义上来讲,包括一切生物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的本能,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狭义上,竞争是专指人类社会的竞争,即人与为之间的竞争。竞争是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力图超越对手的活动和过程。特点(1)竞争的目标都是有限的资源。 (2)必须是双方争夺同一个对象,才会有竞争。 (3)竞争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即有胜负,优劣之分。 (4)竞争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二)斗争(三)战争5.集体行为:是指人
14、们在行为方式上的一致性,它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特征:(1)自发性 (2)狂热性 (3)暂时性 (4)无规范性 (5)人数众多第八章:社会群体1.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特征:(1)有共同的活动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相似的群归属意识和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类型:(1)初级群体合次级群体 (2)内群体和外群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2.初级群体的特征:(1)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2)一不定期的群体
15、规模 (3)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4)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 (5)非正式的群体规范 (6)群体意识强,整合程度高3.初级群体的功能:(1)正功能承担社会化的任务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有助于社会整合(2)负功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九章:家庭与婚姻1.家庭: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初级群体,是人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单位。第十二章:社区1. 社区;指称人们的集体,这些人占有一个地理区域,共同从事经济活动
16、和政治活动,基本上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价值标准和相互从属的心情的自治的社会单位,城市,城镇,乡村和教区就是例子。基本要素:(1)一定的人群 (2)共同的地域空间 (3)共同的利益 (4)共同情感联系和价值的认同2.社区与行政的关系:(1)行政区是人们为了社会管理的方便或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而人为划定的,因而其边界或范围很清楚。社区则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2)社区由于其主要的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因而只能是单一形态的。(3)从社区研究的历史上看,对一个社区的分析一般都限定在范围并不很大的社会区域内。3.农村社区:4.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社
17、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身都市型转化的过程。5.逆城市化:是指西方式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居民迁往乡村,城市人口的增长少于非城市人口的现象。第十三章:社会分层1. 社会分屋: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2. 社会地位:判断社会层级的重要标志,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3. 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虑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第十四章1. 社会流动:通常是社会中的个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上的变动,即他们从已有的地位向新的地位的转化
18、过程。类型:(1)垂直流动:上向流动;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的相对提高(最关心) 下向流动; 水平流动: (2)代内流动;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等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子代的职业与父代职业的异同程度表示出来的。 (3)结构性流动: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社会结构某些层面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流动。 非结构性流动:又称自由流动,是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或者说,不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位的变化。 2.社会流动的功能:(1)形成亲陈代谢的社会机制(2)形成缓解冲突的社会机制(3)形成促优劣汰的社会机制(4)形成拾遗补缺同社会机制3.影响社会流动
19、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口因素: 人口的出生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流动的存在与发展。 人口的性别特别是年龄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社会流动的流程与流向(3)社会因素(根本原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 教育结构的变化也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重要原因。 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常见原因。 社会继替规则。第十五章:社会规范与社会控制1. 规范:亦称脱序,由于社会规范失调产生一种社会反常的状态,即在一个社会中缺乏人们可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之
20、意。2. 社会解组:是指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制度丧失正常用的调节功能,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凝聚力明显减弱和社会结构发生分化的现象。3. 越轨:指的是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成违反现行社会规范并因此受到许多人否定评价的行为。 类型:不适当行为 异常行为 自毁行为 不道德行为 反社会行为 犯罪行为从以下几点出发去了解:(1)越轨行为的标准是由社会所制定的。 (2)越轨行为具有相对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规范本身有不同的要求。 (3)当不同规则出现冲突时,社会承认遵守价值更大的规则的行为。 (4)越轨有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类型,对越轨要作出区分,以便采取不同的态度。 (5)越轨行为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历年 试卷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