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新生专业学习指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清华大学建筑学新生专业学习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建筑学新生专业学习指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学新生专业学习指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袁牧)多年以来,建筑学院的同学们普遍地要经历一个“困惑”的阶段,对建筑学(尤其是建筑设计)如何去学习、为何去学习感到困惑。而困惑之后,或者因无奈而颓废,或者放弃思考,或者转向其他,当然也有的能够在挣扎之后豁然开朗。可是据我所知,最后一类结果,在本科的阶段能达到的实属少数。事实上,解除困惑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去广泛的获得知识。这也是本文主旨。一、 简介1.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适用对象本文主要介绍建筑学专业学习在入门阶段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概况,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指导。主要适用建筑学专业本科一三年级同学参考,一般的,四年级以上就应该能独立进行学习了。学科上主
2、要偏向建筑学基础和建筑设计,关于城市的内容暂不列入,一来不是本人专业,二来也不是三年级以前特别需要的。2. 详细到书目大学本科的教学应该以传授方法、引导方向和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为主要目标,所以大量具体的知识需要学生自行去学习,这是和各位中小学教育主要的不同。不能进行有效的自学对于大学生将是致命的。这当然需要教师给出一个系统框架的指导。自学主要依靠阅读书籍(实地学习由于总体教学制度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这里不作主要论述),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应该详细到书目,这也是本文力图达到的精度。虽然更好的是对于这些书目的基本内容给予说明,但是限于精力原因尚难以做到。我会在写出书目同时标注必读程度。出于负责,这些书
3、一般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书籍(偶尔间杂一些他人推荐但是没看过的书)。随着自己阅读的增加,我会逐步更新这些书目。3. 远期改进计划本指南将会逐步的更新主要是书目方面的细节内容。其实也是我自己阅读、学习的一个总结。并且会逐步增添一些新的项目,这要视本人的学习研究发展而定。同时也计划逐步增加一些实用的内容,比如现代建筑、城市的人物、理论、作品发展的总表,这些在国外都已经有较为成熟全面著作,只是需要做一些整理翻译工作。当然所谓远期,恐怕得且等两年吧。二、 心态上的准备各位新来到建筑系的同学们,过去都曾是自己学习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在开始学习建筑学这样一门“新鲜”的学科之前,还有必要在认识上做一些准备。1.
4、中国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因此产生的障碍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诸位从前擅长的十八般武艺,诸位赖以获得多年荣耀和挤进大学的利器,多数都要失效了。诸位曾经如鱼得水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知识对象多数也将失效,甚至将会成为下一步前进的障碍。因为中国中学的教育,是非常狭小和机械的。虽然具体的知识问题不大,但是局限于小圈子的思维将难以适应更大更复杂的新形势。所以当你对新的课程、学习工作方式感到不适应、困难、迷茫的时候,不要先急于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评判和指导自己,甚至希望退回到过去简单愉快的思维中去。因为多数的同学仅仅受过这样一些教育:科学上是简单的18世纪牛顿时代的数理逻辑的训练;哲学上是被严重简单化(或
5、歪曲的)的辩证法;艺术上完全无知或者仅受过一点机械的技能训练;宗教上不但无知而且有错误认识;方法上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并且在少量固定的知识内容里兜圈子;对于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也所知极少。这样的相当狭隘的思想基础对于建筑学这样的综合学科当然是相当不利的,但这也是目前我系教学无法逃避的实际问题。所以明智的对策是不要固执己见或者轻下断言,而是先尽快广泛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等到自己大概齐对各种问题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开始慢慢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大概2年的时间。当然在此过程中,新生过去的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实有两样关键的东西是可以继续发扬的:一是积极向上的决心
6、,二是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也是残酷的应试教育带给大家仅有的两样好的东西。当然,各位的语文修养,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作风,如果有的话,也是应该继续保持的。平时的各种文体爱好,丰富的人生经验,对于建筑学也是很有好处的。2. 建筑专业的学习方法如果说建筑学和各位以前的中学学习有所不同的话,最主要的应该是在建筑的人文性上。作为工程的建筑,各位可以很轻松的以工科的思维去把握;但是作为人文的建筑却需要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而建筑的人文属性,却恰恰是建筑最核心的、中国却又最缺乏的品质。具体的说来,方法上主要的是整体的思维和经验的积累。整体思维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暂不讨论。经验积累的方
7、法是个基本的方法。因为建筑学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也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法则,关键靠见多识广。所有建筑的问题,都要依靠大量的阅读和实地调查去获得经验。在大量的实例学习中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将会逐渐提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以5年计。(实际上这不算长,只不过中学的教学实在太简单化了,以至于大家对知识的正常学习方法产生了误解。)3. 耐心的态度由于建筑学作为工科招生,社会上对于建筑学专业也了解颇少,所以大一新生往往是对建筑学一无所知。没关系,实践表明,新生此方面的不足,包括绘画和艺术素养的缺失,都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而心态反而是第一重要。第一是耐心。建筑学的素养提高通常是以十年计的。40岁还可
8、以自称青年建筑师,60岁才算经验丰富,90岁还在干建筑的也颇有一些。对于前面十八年的基础来说,后面的50年显然更为重要。很幸运,建筑学博大精深就业出路宽广,基本上不是一个需要太多天分和幼年基础的行当,不像音乐和绘画。如果你不是要和高迪、柯布这样的顶级天才较劲的话,尽可放下心来,安安稳稳的坐下来慢慢的发力。靠自己的耐心学习来赢得美好的专业前途。总的来说即便是比较功利的做法,也不必象中学考试那样每个学期的就能排出个一二三来。当然,虽不必悬梁刺股三天两头突击熬夜x天,但是踏踏实实的努力,而且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努力,长达十年以至五十年的不停止,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过等到你对本系的老教授有所了解的话
9、,你会发现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绝对不少。关于这方面,读一些传记大有好处。建筑师梁思成是首选的好书。另外一些著名的大师传记也都值得一看。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艰辛历程以及可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对你是否决定这么一条路走到黑走下去大有好处。比如如果你一心希望40岁挣够了钱退休或者18岁成为万众瞩目的超级X生,或者希望成为与世无争的科学家,那还是尽快改行的好。4. 长远的人生规划。想对人生有个长远的合理的规划,是从事建筑学所必须的但又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候,有个世家的背景会好太多了。信息就是力量,你看梁启超的儿子们个个成就惊人,少不了老梁先生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和高瞻远瞩。如果你没有这么走运,那就多花
10、些力气吧,多做一些概论性的阅读和调查,认真做好世家第一代吧。本系的教学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集中在建筑设计上。然而真正到毕业的时候继续设计下去的其实相当有限。没办法,现在简直是干什么都比干设计轻松和来钱。与中学最不同的,大学里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以及以后如何工作和生活,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了。不幸的是,为自己安排计划拿主意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中学偏偏没有教过。这个恐怖的缺陷将会在4年后推研定专业和5年后研究生选题的时候集中体现。建筑历史、城市规划、景观其实都有各自很专门的基础知识和很不同的就业出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也是就业热门。早一点搜集相关信息并不费力气,而且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一个全面的建筑从业
11、人员也都是有用的。不要等到4年后匆匆拍脑袋,选错方向/选错导师的人简直如过江之鲫。即使选对了路线,早点开始阅读和适应非设计类的专业,也很有帮助。比如相对于本系薄弱的规划教学,如果你以后从事遍地黄金的规划行业,你会发现那些本科就接受规划训练的同济对手相当可怕(且不和国外比),早点开始看资料会使你研究生选题轻松不少。三、 基础知识由于考入本系的,一般都是人文素质相当欠缺的理科学生,所以恶补人文知识相当重要。不过不必担心,这些知识只要达到普及的水平就可以。这个其实建筑十书里就说过。而且大家知道,初次接触到一个新的学科时,因为是全新的内容,对于开拓视野和增长知识都是非常高效的,兴趣也特别大,学习起来往
12、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关键是要在设计课之前抢先学习,越早越好。这些本不是建筑学专门研究的,但是因为中小学教育的残缺,需要通过补习达到一个基本健全的水平,否则这些方面的缺陷会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学生后来的发展。1. 哲学和宗教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不可能躲开哲学。而中国教育最残缺的一面,也是哲学。但要命的是人不能没有哲学思想不学哲学就意味着你有的是一团糟或者很原始的哲学思想:方法论,认识论,世界观,伦理道德观念。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局限,对于仅仅做一个思维健全的起码的人都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对于综合复杂的建筑学的学习。比如最基本的时间、空间的概念,什么是逻辑,什么是形式,什么是科学,还有系统思维和整体
13、思考的方法论,基本美学概念,绝大多数学生这些都不知道,更不用提什么混沌、天人合一这些东西方理论了。这样的哲学基础应该说进行基本的大学学习都成问题。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从学科的历史学起。如果是前两年,我会首先推荐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但是好书,而且好看。堪称必读。不过现在有了新出的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要更简单更好看,可以放在罗素之前先看。中国方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也是必读。另外特别值得推荐的是,再有一定基础之后读一读罗森堡的科学哲学,对做研究写论文有着“基础的基础”的作用。宗教是中国教育根本没有的项目,却是西方文明的基础,真是要命。中国宗教的一般性的知识看过中国哲学史就大概齐了,佛教史可以
14、看南怀瑾的中国佛教发展史略,比较轻松。基督教最基本的书目就是圣经和基督教史,想出国的不能不看。2. 社会学以及政治法律经济学等。 社会学是个很关键的学科,尤其是要走规划路子的话。对于理解建筑深层问题也很有好处。我看过的书里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是最好看的一本,消费社会也还不错。基本是用到什么看什么,总能有很丰富的收获。可能也是因为国内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欠缺的缘故。象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或者经济与社会就比较艰苦了。社会学是个急迫的领域但是又过于庞杂。一般的,新生看过西方现代思想史就差不多了,对于普选民主、社会契约这些可以慢慢的了解起来。对于理解中国社会以及乱七八糟的建筑现象大有好处。法律、政治还有
15、经济学这些,需要选择性的看一些,否则常识上会有缺陷。我都是零星的看着学着,倒也不必着急。3. 艺术 虽然入学要求美术加试,但是实际无法实行。不过事实也证明入学前是否学过美术不是关键问题,入学以后一样可以学好。而且最重要的不是绘画技能,而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学好美术对于把握建筑中最难把握的感性因素非常重要。艺术关键是亲历亲为。不拘那一类,至少学一门。因为艺术集中代表了感性思维方式的作用,和整个科学互补共鸣。尤其是整体思维和综合感知。艺术其实起步的时候并不难,难在下决心入手。绘画、古典音乐是基础,比较容易入门。直接上摄影、电影这样的综合艺术可能进展反而比较慢。学艺术最好有活人当老师,光自己琢磨恐怕
16、比较难,这也是学艺术的重要难点之一。好在现在媒体发达,要好一些。不必犹豫,谁知道你不是一个艺术天才呢。我个人认为我系的美术教学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对于确实美术上存在困难的同学应该认真对待,坚决补上。书目当然还是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绘画史,不同的版本问题不大。自从美院来了以后有很多很好的画册看了,这比我们以前强多了。不看美术史,以后去了国外美术馆是要抓瞎的。4. 历史特别的,历史本身是值得认真读点书的,否则看史的时候会晕。历史在中国是巨无霸学科,恨不得5000年都在搞这个。像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或者布罗代尔的文明史纲这样的大砖头可能比较难看,不过也值得看。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那几本就很轻松愉快了
17、,还有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是必看的。具体历史的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可看性很强。四、 专业路线: 按照秦佑国教授的说法,现在的建筑教育建筑学还是建筑术不分,以致于教育相当的混乱。不管系里教改如何运行,各位自己弄清楚自己以后可以学什么,学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从而考虑自己应该学什么,大有必要。基本上,以后从事实践工作的,不惧怕下工地与民工面对面和能耐心于无比繁琐永远改不完的施工图的,要重点学好建筑术;搞理论研究或者教学工作的,甘于枯燥艰深的理论探讨和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的,要学好建筑学。当然即使目标明确,也不能过于偏废。能全面发展最好。还是那句话,见多识广是建筑学习的关键。1. 建筑设计技能为主的路线
18、.打算毕业出去打拼挣钱养家糊口的,务必重视建筑术.也就是进行建筑设计的实际技能.基本上,包括:1 前期调研+策划任务书。关键是对设计任务的全面和深刻理解,并整体把握建筑设计的过程。从策划立项到了解业主的意图,理解并能自行编订合理的任务书,了解建筑设计从接任务到提交方案以致于工地监督直到交付使用,这一整套业务流程的整体把握非常重要。其中特别不同于正常教学的是制定任务书。任务书的背后是对整个设计事件的综合把握能力,值得大家从第一个案子开始留意。建筑设计不是一个针对任务的非此即彼的答题过程,而是一个理解驾驭业主动机和社会环境限制并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价值实现过程。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花费多年的事件,一般在本
19、科毕业之前多数人达不到这一要求。调研也是一项很重要但是本系教学因为种种困难而比较薄弱的环节。把与设计任务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并整理出来,是一个基本功。调研发现的,总有很多超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影响因素,这是一个完善题目和逐步形成答案的过程。相关的书籍,个人觉得首推凯文林奇的总体设计,另外很多介绍具体工程项目的文章也可以参考,核心期刊里有无数这样的文章。2 快速的发散的丰富的独特的多方案草图构思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要能迅速的发现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形成草图方案的能力,而且在草图形成的同时要已经考虑到一些重要的细节比如最终形象的特色和基本功能结构的顺畅。这一点没有别的办法,一是多画图做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华大学 建筑学 新生 专业 学习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