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新.doc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新.doc(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60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 29人。他们是一群活泼可爱、可塑性非常高的孩子。通过上学期的期末测试及学习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由于学生数很多,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太多不好管理,纪律不好抓,而且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因此学习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所以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学
2、生。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
3、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之后,本册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
5、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5.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6.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7.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
6、比.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9.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10.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100以内数的认识2、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二).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五、方法与过程: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
7、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6.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7.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8.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资源:班班通、实物教具、人民币、钟表、计数器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20以内的减法。本单元
8、从具体的情景出发,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措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
9、习惯。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课时安排:(共8课时)十几减九1课时十几减8、7 1课时十几减几1课时复习 1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2、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学习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教具准备:课件,学具盒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9二、
10、探索方法,解决问题。1、自主探索,(1)学生操作:先摆10个桃,再摆3个桃。(2)师问:在13个桃中去掉9个桃,该怎么算呢?你能为小猴先生想想办法吗?(3)学生自主动手操作。2、同桌交流同桌边操作,边说出从13个桃中减去9个桃的操作过程。3、师生交流。师:你为小猴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演示边说过程。(1)从13个桃里一个个去减,减9次,还剩4个。(2)先从10个桃中减9个桃,还剩一个,再把1个桃和盒子外面的3个桃合起来是4个桃。(3)先减去盒子外面的3个桃,再减去盒子里面6个桃,这样一共减去9个,还剩4个。(4)把13个桃分成9个和4个,13减9等于4.谈话:在这几种方
11、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三、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第1-5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外拓展如果小兔弟弟买了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板书设计十几减913-3=1010-9=19+4=1310-6=41+3=413-9=4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十几减8、7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十几减8、7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7。2、通过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12、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3-9=16-9=18-9=14-9=12-9=17-9=15-9=11-9=选第2题让学生说说的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列出:15-8=?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15-8等于多少呢?你想怎样计算?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小组活动: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生边说边摆小棒。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三、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任选一题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四、巩固提高1、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2、完成“想想做
13、做”第5题。游戏方法:学生手上拿一张卡片,一边过桥一边说出两道算式和得数。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十几减8、715-5=1010-8=28+7=1510-3=72+5=715-8=7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十几减6、5、4、3、2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收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结合加减法的初步知识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知有关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3、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意识。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6、5、4、3、2的方法
14、。教学难点:理解算法。教具准备:课件,挂图,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12-7=11-9=6+9=14-9=15-8=14-7=6+7=3+9=5+9=8+7=16-8=12-8=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二、探究新知1、课件演示情境。2、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多让几名学生说说。3、小组交流:选择其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全班交流。(1)小兔采了5个灰蘑菇,6个花蘑菇,一共采了多少个?(2)小兔一共采了11个,5个是灰蘑菇,花蘑菇有几个?(3)小兔一共采了11个,6个是花蘑菇,灰蘑菇有几个?第(1)个问题我们已经学过谁来说说怎样解决?指名学生说出:5+6=11师引导思考:下面两题
15、该怎样算呢?4、探索11-5先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1)5+(6)=1111-5=6(2)10-5-=55+1=6(3)11-1=1010-4=6你喜欢哪种方法?再介绍给你同桌听。5、探索11-6用你喜欢的方法先算一算,再介绍给同桌,然后全班交流。三、练习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1。(1)看图写两道减法算式。(2)你发现了什么?谈话:你能用发现的规律算第2题吗?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直接写得数。交流:比较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3。(1)学生独立填在书上,指名汇报。(2)比一比,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完成“想想做做”4。游戏:蚂蚁搬家。让学生独立连一
16、连,指名汇报。5、完成“想想做做”5.(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四、评价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五、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第7题。板书设计十几减6、5、4、3、211-5=611-6=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减法表的整理过程,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减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13-4=17-9=15-8=12-4=14-
17、6=12-3=18-9=12-9=11-4=17-8=14-3=13-5=13-6=15-7=16-8=11-6=卡片出示,开火车进行。二、巩固练习1、复习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题后全班反馈。2、出示课本第13页减法表。(1)认真观察第一列,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小组讨论指名交流)(2)既然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这张表格的规律,那么你们能将它补充完整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算式,教师巡视指导,集体反馈。(3)横着观察减法表: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4)斜着观察减法表:你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汇报。3、复习的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多请一些学生来说说有联系的一些减法算式。4、复习第4题
18、。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做这一题有什么规律吗?5、复习第5题。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你们还愿意接受挑战吗?小组竞赛完成第5题的口算。学生完成后全班反馈。三、课时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四、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第9题。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其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是通过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行和圆;第二段是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此外,教材还安排了
19、练习四。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的认知经验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时,所形成的一些常见几何体表面的经验;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经验。2、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出平面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可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形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3、注重练习的实习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
20、,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四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 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课时安排: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 1课时 练习四 1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内容:第1618页。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
21、、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 2.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物体。请拿出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物体,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提问: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一年级 数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