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开放教育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教育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doc(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第一节 测量实训实施细则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测量实训是在学完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后,独立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实训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建筑施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课程为2学分,时间2周(36学时)。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建筑施工测量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任务和特点,掌握建筑物放样以及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2、通过测量实训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控制测量方法、地形图的应用和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三、实训分组
2、及仪器配备实训分组进行,每组56人。每组借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水准仪、钢尺及电子计算器各一套,并配备所需工具。四、实训内容与要求1、图根高程控制一般情况下,图根高程控制以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点,包含所有图根导线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闭合水准测量,最后算出各水准(导线)点高程。2、图根平面控制每组在预定范围内选定56点,组成闭合导线,并对导线点进行标志和编号。按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角和量边,最后算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3、地形图应用在1:500的地形图上设计建筑基线,根据基线主点在图上的位置确定其坐标;在建筑基线的一侧,设计一幢平行于建筑基线的房屋平面位置(房屋长和宽根据现场条件
3、假设);并提供房屋角点设计坐标,室内地坪的设计高程应与图上高程相适应。4、建筑施工测量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建筑基线和房屋的设计坐标、高程,根据图上的控制点和高程,计算所需的放样数据和进行放样。(1)计算放样数据和绘制放样略图 (2)建筑基线放样(3)房屋放样 (4)室内地坪高程的测设5、上交资料(1)小组上交导线测量、图根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记录及内业计算表;(2)个人上交建筑基线放样数据计算、放样略图和检测记录;房屋放样数据计算、放样略图及检测记录;高程放样数据及检测结果。五、时间安排测量实训在建筑测量课程结束后进行,时间为2周。具体安排如表1-1所示。表1-1 测量实训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实 训
4、 内 容时 间 安 排备 注学习建筑施工测量(基本知识)2天领取仪器、工具,检验仪器,踏勘测区及选点0.5天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3.5天建筑施工测量1.5天现场参观施工测量1天参观新仪器0.5天考核1天合计10天六、实训的考核及成绩评定1、实训考核根据上交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并结合思想表现、爱护仪器工具和纪律、出勤情况等作出成绩评定。2、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凡实习缺勤、违反纪律、不交成果资料、伪造测量数据、损坏仪器工具等行为,根据严重程度,降低成绩等级或不予及格。注:测量学实训课一般应在测量学课程开设学期进行。附件1: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一、 图根水准测量外业记录手簿(仅供参考)水
5、准测量记录手簿班级 组号 观测者 记录者 天气 日期: 年 月 日测站测点水准尺读数(mm)高差(m)高程(m)备 注后视前视二、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仅供参考)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班级 组号 观测者 记录者 天气 日期: 年 月 日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平均角值备注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距离测量记录手簿班级 组号 观测者 记录者 天气 日期: 年 月 日线段名称观测方向整尺段数余长(m)水平距离(m)平均长度(m)相对较差备注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测往测1/返
6、测往测1/返测第二节 建筑结构实训实施细则 一、建筑结构实训课程的有关说明1实训的作用建筑结构实训是让学生掌握现浇肋型楼盖的设计,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2实训的目的和要求(1)能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原理进行现浇楼盖的设计(2)能正确绘制板、梁的结构施工图(3)能熟练识、读框架施工图3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可以采用媒体教学、自学、教师助学、课程大作业等,实训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认真完成规定题目的课程大作业。教师在进行辅导时,应严格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4教学媒体文字教材:建筑结构实训教材:建筑结构实训二、建
7、筑结构实训的学时安排1建筑结构实训共计2学分,课内学时36。2实训学时分配:项目内容学时建筑结构实训楼盖类型2现浇单向板肋型楼盖设计22现浇双向板楼盖设计4楼梯、雨蓬设计3框架结构施工图的识、读5总计36三、建筑结构实训的内容和要求(一)教学内容1楼盖结构的形式2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1)结构平面布置。(2)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弹性计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3)截面计算和配筋构造:板、次梁、主梁。(4)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3整体式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受力特征、弹性和塑性计算方法。4楼梯和雨蓬的结构设计要点及构造要求5框架的结构施工图内容(二)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的楼盖结构形式,了解肋型楼盖的
8、受力特点。2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的划分,各自的受力特点,了解单向板肋形楼盖的平面布置、主要受力构件截面尺寸的选取,理解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掌握单向板肋形楼盖按弹性理论及按塑性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法)的设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梁、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包括钢筋的截断、弯起和锚固长度的要求。3掌握双向板按弹性、塑性理论计算的设计方法。4了解楼梯的分类,现浇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计算,了解雨蓬设计的内容。熟练识、读楼梯和雨蓬的结构施工图。5熟练识、读框架的结构施工图。四、建筑结构实训的考核方式1建筑结构实训的考核由兵团电大负责组织实施。2考核成绩根据学生五项实训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每次练习的成绩为20
9、分,五项实训的总成绩为本课程的终结考核成绩。前四项实训以图纸的形式完成,第五项实训以口试的形式进行。五、建筑结构实训的教学形式与媒体1教学形式有:自学、教师助学、综合练习等。2实训是实践性较强的过程,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认真完成规定数量的习题作业。3、教师助学时,要严格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4、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建筑结构实训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铁成主编的混凝土结构(下)等。注:建筑结构实训课一般应在建筑结构课程开设学期进行。附件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
10、导(仅供参考)一、结构布置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为5.08.0m,注意不宜采用单跨柱网。2、板跨一般为2.03.0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注:该部分属房屋建筑设计课程结构布置相关内容。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板厚 ,(当时,满
11、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次梁 , 。(一般b不小于150mm)主梁 , 。(一般b不小于250mm)2、板的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 ()3、荷载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板自重 板厚1 =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恒载: 活载:标准值1 设计值总值: = 注:a 恒载包括:结构自重、板面建筑面层做法重量、板底面粉刷重量、建筑吊顶重量、设备管线吊重、楼面轻质隔墙均摊重量等;b. 活荷载:根据房间的使用
12、功能,查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对应的活荷载标准值;c.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于由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查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d.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于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1.3(查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e. 该部分属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中荷载规范的相关内容。4、内力计算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系数如下:则5、配筋计算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截面1B2CM() ()选 钢 筋实 际 配 筋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
13、则不予以减少。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注:该部分属工程制图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以下次梁、主梁设计相关内容同楼板)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次梁肋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 = 次梁粉刷重
14、 粉刷层每平米重 = 恒载: 活载: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设计值总值: = 3、内力计算 值: 值:其中: 4、正截面强度计算1)、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且考虑。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 。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2)、钢筋截面计算如下:截 面1B2CM()() ()选 择 钢 筋实 际 配 筋截 面ACV() (=)箍筋肢数、直径实配箍筋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四、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1、计算简图 柱截面3503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
15、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则主梁计算跨度: 中跨: (支座中心线之距) 边跨: 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次梁恒载主梁间距 = 主梁自重: 次梁间距 = 主梁粉刷重: 次梁间距每平米粉刷层重 = 恒载: 则 活载:次梁活载主梁间距 1)、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2)、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3、内力计算主梁弯矩计算项 次荷载简图 ()组合项次组合值()组合项次组合值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 +;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主梁剪力计算项 次荷载简
16、图 ()组合项次组合值()组合项次组合值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图。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配筋计算截 面1 B2M ()选择钢筋实际钢筋注意: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按如下计算:且,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截面AV(kN)箍筋直径、肢数弯起钢筋弯起钢筋面积实配箍筋5、主梁吊筋计算由次梁传于主梁的集中荷载 F=G+Q则吊筋面积 所以选吊筋为: 面积:6、根据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绘制主梁配筋示意图7、材料图及纵筋的弯起和切断1)按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2)按同样比例绘出主梁纵向配筋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弯起筋应在被充分利用的截面以外距离的截面处弯起(下弯点
17、),上弯点距支座边缘距离为50mm。 切断钢筋应在“理论断点”以外,当时,从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当时,从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 纵筋伸入支座大于等于两根,且面积不得少于跨中钢筋面积的50%,并且伸入支座要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五、有关制图的一些说明1、图纸: 采用2#图纸,2张2、图标3、字体及图线图纸上所有字体一律采用仿宋字,所有图线、图例及尺寸标注均须符合制图标准。4、钢筋明细表构件名称编号简图(mm)直径长度(mm)数量总长(m)板次梁主梁(1) 对有弯钩的钢筋,在计算长度时,应加上弯钩长度,每两个半圆弯钩的长度为: 钢筋直径(mm)681012141618202225283
18、2每两个半圆弯钩长度(mm)80100120150180200240260290330370420(2) 一般箍筋标准内包尺寸,箍筋的弯钩长度按下表:箍筋直径(mm)61012弯钩长度(2a)值(mm)纵筋d25150180d=2832180210注意:由于以前我国钢铁工业的限制,建筑用钢在楼板配筋、梁(柱)箍筋一般多采用HPB235级钢筋(光圆钢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0N/mm2),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环保节能高效的要求,在2010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HPB235级钢筋已淘汰,建筑钢筋的最低强度等级为HRB300级钢筋(热轧带肋钢筋),因此在楼板配筋图中钢筋端头的弯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放 教育 综合 实践 环节 实施细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