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doc
《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苏经信综合2012349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的通知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已经编制完成,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二年五月七日主题词:工业 转型升级 纲要 通知抄送: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商务厅、卫生厅、环保厅、国资委、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药监局、金融办、国税局、地税局、证监局,南京海关、人行南京分行。江苏省经信委办公室 2012年5月7日印发
2、 江苏省“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二年五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1(一)总量规模持续领先1(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五)绿色制造有效推进2(六)两化融合初见成效3(七)集聚效应日益显现3(八)民营经济蓬勃发展3(九)外向发展继续深化3二、机遇挑战4(一)发展机遇4(二)面临挑战6三、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主要目标8四、发展导向11(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1(二)巩固提升优势制造业19(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6五、重点任务30(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0(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31(三)提高绿
3、色制造水平32(四)注重品牌质量建设34(五)促进两化深度融合35(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36(七)推进企业做强做大38(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39(九)提升对外合作层次40(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41六、保障机制42(一)完善组织领导42(二)强化政策支持42(三)加强要素保障43(四)构筑人才高地43(五)深化服务创新44附件: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领域发展目标45“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为抢抓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江苏省国
4、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工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纲要。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为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7700美元,总体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基本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总量规模持续领先。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万亿元,“十一五”年均增
5、长17.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6万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1.9%;完成工业投资1.2万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0.8%。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十一五”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6.5%和29.4%,实现了利润增速高于利税增速、利税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良性循环。2010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41.0%,比2005年提高64.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1万元/人,比2005年提高59.2%。(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4%提高到33%;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
6、收入达2.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66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高于GDP年均增速。(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23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96家(含国家级4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09%,比2005年提高0.24个百分点;企业专利授权7178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15件,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产出比重达45%;“十一五”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8万亿元,年均增长22%,主要行业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绿色制造有
7、效推进。“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计削减率分别达到18.5%和23.5%,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05年下降4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2%,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电力、水泥、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六)两化融合初见成效。2010年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率达到85%以上,计算机辅助设计普及率达到90%,重点企业内联网应用率达到80%,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商务、进销存管理及相关软件应用率分别超过30%、40%、50%;建成20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基地和产业服务示范
8、园,32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七)集聚效应日益显现。2010年各类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70%,超千亿元工业园区达23家;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达到62家,“十一五”新增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到93家,其中超千亿元工业企业(集团)3家。创建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7家。(八)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0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3%,“十一五”年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60833家,占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数近15%,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
9、量,吸纳了70%以上的从业人员。(九)外向发展继续深化。201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2662亿美元,占全省商品出口总额的98.4%,约占全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17%;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9.6%和46.5%;“十一五”累计利用外资占全国总量的1/4,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改善。江苏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虽然有了明显增强,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突出性问题主要有: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比重偏低,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知名品牌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高
10、端制造比重偏低。制造业存在关键装备、关键原材料、高端整机、技术标准以及核心技术五大瓶颈约束,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诸多领域的关键技术受国外控制,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仍处于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不多,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居全国之首,但单位面积产出率却低于浙江和广东等先进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环境容量有限、承载力相对较低。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二、机遇挑战“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临诸多
11、挑战。(一)发展机遇。1世界经济缓慢恢复性增长,将为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契机。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逐步回到危机前水平,成为当前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拉动力。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制定的部分经济刺激政策还在持续推进。主要国家为抑制经济泡沫,逐步加大政府干预力度,有利于保持全球实体经济增长的持续性。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将为我省工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平台。以产业链重构为特征的产业转移正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国际价值链中各个模块环节将会转移配置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区,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比重大、基础好、竞争能力强,必然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分
12、工、承接产业转移和实施跨国资产重组。3全球科技创新正孕育新的突破,将为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增添新的动力。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衍生出新的产业和产品,有望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最终引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为我省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造良好条件。4国家深化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将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消费水平加速升级,同时国家将采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将使我省工业发展获得新的增长动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我省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13、(二)面临挑战。1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我省工业经济外向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欧美国家债务问题愈加突出,西亚北非等石油主产区持续动乱,加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增长空间有限,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空间仍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产品出口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外部需求疲软与要素成本上升叠加,出口形势将会更加严峻。我省工业经济对外依存度大,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新的挑战。2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日趋激烈,我省工业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更加困难。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谋求结
14、构调整,国际范围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智慧地球”、再制造等新概念、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竞争。我省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前沿领域争得一席之地面临挑战十分严峻。3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增大,我省工业经济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国家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省发展绿色制造、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异常艰巨,加快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刻不容缓。4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升,我省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结构性用工短缺影响较为明显,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难以完全抵消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
15、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优势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生产经营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产业布局向集约高效转变,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优势,促进我省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新跨越。(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提高
16、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工业经济。2坚持结构优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优势制造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强做大,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加快形成现代工业体系。3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突出节能降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应用低碳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坚持两化融合。发挥两化融
17、合示范园区和试点、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效应,鼓励企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提升企业装备技术和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5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引导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着力拓展内需,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源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创开放型工业经济新优势。(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模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有4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目标,万家科技
18、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重点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现代化水平高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具体目标是:1规模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15%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万亿元,占全省服务业比重达到43%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80%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2创新能力。力争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左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00家。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公共技术平台,集聚一批高端技术人才,突破100项以上
19、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百亿元GDP企业专利授权量达到240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5万件。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产值比重达到55左右。3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递增30%以上,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达到18,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以上,年均提高约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到130家。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5%。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0%。4两化融合。全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超过0.83。加快推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
20、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实现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分别超过4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普遍建立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5绿色制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25%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表1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指
21、标2015年年均增长()属性规模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700012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亿元)13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亿元)1800015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亿元)1000016预期性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24016预期性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400016预期性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3预期性创新能力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0预期性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802.0预期性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家)500014.6预期性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120015预期性百亿元GDP企业专利授权量(件)2
22、406.5预期性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145003.2预期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57预期性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07.0预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30预期性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数(家)13037预期性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55预期性民营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2.7预期性生产性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比重()455.3预期性两化融合全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0.8315.7预期性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95预期性成套设备信息化率(%)4010预期性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
23、化率(%)4010预期性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比例(%)6015预期性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6020预期性绿色制造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20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率(%)25约束性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预期性注:为五年累计数。四、发展导向(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形成全省工业经济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十二 工业 转型 升级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