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优秀PPT.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容抗凝是保证血液净化顺当实施的基本措施,保证血液净化有效性及平安性的措施之一。血液透析时一方面应充分抗凝,以保证体外循环的血液不发生凝固,并阻挡纤维蛋白等附着于透析膜;另一方面应避开过度抗凝,以免引起或加重出血。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现状 1、目前临床上的抗凝治疗为阅历性用药,缺乏必要的凝血监测;2、在抗凝剂的选择、运用剂量和运用方式上都存在确定的缺欠。解放军总医院孙雪峰教授等人对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842例患者抗凝治疗进行了调查 中华医学杂志2009年第9期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现状o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o 第三篇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o 其次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血液净化抗凝
2、治疗的含义o概念o1、评估患者凝血状态o2、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和剂量o3、定期监测、评估和调整o目的o1、维持血液在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中的流淌状态,保证血液净化的顺当实施o2、避开体外循环凝血而引起的血液丢失o3、预防因体外循环引起血液凝血活化所诱发的血栓栓塞性疾病o4、防止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活化所诱发的炎症反应,提高血液净化的生物相容性o5、保障血液净化的有效性和平安性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流程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评估o出血性疾病发生的风险o1、有无血友病等遗传性出血性疾病。o2、是否长期运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o3、既往存在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痔疮等潜在出血风险的疾病。o4、严峻创
3、伤或外科手术后24小时内。o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o1、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伴有血管o内皮细胞损伤的基础疾病。o2、既往存在静脉血栓、脑血栓、动脉栓塞、心肌梗死等血栓栓o塞性疾病。o3、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低血压。o4、长期卧床。o5、先天性抗凝血酶缺乏或合并大量蛋白尿导致抗凝血酶从尿中丢失过多。o6、合并严峻的创伤、外科手术、急性感染。检测指标检测指标检测指标检测指标凝血指标的检测指标PTINR1.外源性凝血系外源性凝血系 统状态的评估统状态的评估 APTTCT/ACT2.内源性凝血系内源性凝血系 统状态的评估统状态的评估PLT计数BT3.血小板活性血小板活性 状态的
4、评估状态的评估上述指标均延长,提示共同途径异样或血中存在抗凝物质,上述指标均延长,提示共同途径异样或血中存在抗凝物质,此时应检测此时应检测FIB、TT,假如,假如FIB 水平正常,则提示血中存在抗水平正常,则提示血中存在抗凝物质或凝物质或FIB 功能异样。功能异样。上述指标均缩短,提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易于发生血栓栓上述指标均缩短,提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易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塞性疾病凝血状态的评估凝血状态的评估抗凝剂的禁忌症抗凝剂的禁忌症1.有活动性出血:如消化道、脑、眼底出血,月经过量,大面积创伤,出血危害性大。2.近期外科手术:如血管和心脏手术,肾移植、脑部手术,肾穿。3.血小板削减低于6
5、0万。4.肝素运用禁忌症:血小板削减。5.肝功能损害严峻。6.凝血系统疾病。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和剂量)o志向的抗凝剂的标准o 1、体外具有准确的抗凝活性o 2、半衰期短,透析后对体内凝血系统无影响o 3、不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及质量,不招致严峻出血o 4、对体内脂代谢及其他物质代谢无影响o 抗凝仍是临床难题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和剂量)o血液净化的抗凝剂 1、肝素 2、低分子肝素 3、前列环素 4、枸橼酸盐 5、水蛭素(重组)6、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甲磺酸萘莫司他)7、阿加曲班 8、其他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苯磺唑酮和噻氯匹定)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一般肝素o药理学 o
6、1、半衰期0.52.0 小时,平均50分钟o 2、在体内与抗凝血酶结合而发挥抗凝活性 3、病人个体差异,药物半衰期及生物效价较离散,抗凝作用主要取决于机体对肝素的反应性、药物的清除速率、肝素本身的活性,应用时剂量要个体化o 4、WBPTT、ACT的延长时间与肝素剂量呈线性关系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一般肝素o适应症o1、既往无肝素过敏史o2、既往无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削减症o3、临床上没有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和风险o4、临床上没有显著的脂代谢和骨代谢的异样o5、血浆抗凝血酶活性在50%以上;血小板计数60109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双聚体正常或上升o不良反应o1.出
7、血:透析结束发生出血,予鱼精蛋白中和,剂量为透析时肝素总剂o的12.o2.血小板削减症o3.过敏反应:罕见.o4.高脂血症o5.骨质疏松o6.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下降,脱发.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低分子肝素药理学o1、是从一般肝素中分别出来的肝素片断分子量在40007000。它表现为同抗凝血酶(AT-)的亲和性增加,抗Xa因子(FXa)活性增加,而不明显延长APTT和TTo2、半衰期较长,2倍于一般肝素o3、和一般肝素相比对血小板的激活减轻,诱导的血小板削减症几率明显下降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低分子肝素o适应症o1、既往无低分子肝素过敏史o2、既往无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削减症o3、临床上没
8、有活动性出血性疾病o4、脂代谢和骨代谢的异样程度较重o5、血浆抗凝血酶活性在50%以上,血小板数量基本正常,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轻度延长具有潜在出血风险o不良反应o1.出血:透析结束发生出血,予鱼精蛋白中和,剂量为透析时肝素总剂量的12.o2.血小板削减症o3.过敏反应:罕见.o4.高脂血症o5.骨质疏松o6.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下降,脱发.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枸橼酸钠o适应症o1、临床上存在明确的活动性出血性疾病或明显的出血倾向,或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延长o2、无运用禁忌:严峻肝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60mmHg)
9、和/或组织灌注不足。代谢性碱中毒、高钠血症。o不良反应o高钠血症:1mmol枸橼酸钠含3mmol钠o低钙血症:静脉补充氯化钙.o代谢性碱中毒:参与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碳酸氢根o过量引起的毒性反应:如恶心,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和低血压等.应严密监测血枸橼酸浓度.o凝血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基础抗凝o1、对于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等疾病为原发疾病,临床上心血管事务发生风险较大,而血小板数量正常或上升、血小板功能正常或亢进的患者,举荐每天赐予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基础抗凝治疗。o2、对于长期卧床具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国际标准化比值较低、血浆D-双聚体水平上升,血浆抗凝血酶活性在50%以上,
10、举荐每天赐予低分子肝素作为基础抗凝治疗。抗凝剂的合理选择(种类)o欧洲透析抗凝指南o指南5.2:无出血倾向患者的透析抗凝可接受一般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证据水平:A级)与一般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更平安(证据水平:A级)、便于运用(证据水平:C级)且治疗效果相当(证据水平:A级)o指南5.3:出血倾向患者的透析抗凝应避开全身肝素化抗凝,可运用无肝素治疗并定时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滤器或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因增加透析后出血危急,不举荐局部肝素化抗凝。(证据水平:A级)局部体外肝素抗凝法局部体外肝素抗凝法在透析器的动脉端赐予肝素,静脉端赐予恰当剂量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该方法仅具有体外抗凝
11、作用,而不影响患者体内凝血机制,可显著削减出血危急性。给药方法:不用给首剂肝素,端用肝素泵持续注入肝素,端持续注入鱼精蛋白(急性:,慢性1:1.21.5)留意事项:反跳现象鱼精蛋白与肝素结合不稳定,半衰期比肝素短,当鱼精蛋白与肝素分别后,游离的肝素可再发生抗凝作用,引起出血透析结束小时发生。抗凝剂的合理选择(剂量)o抗凝目标o1、最小剂量o2、HD正常运行o3、不影响透析膜生物相容性o4、不影响全身凝血系统o5、避开出血并发症o抗凝剂用量须个体化!HD、HDF、HF:首剂0.30.5mg/kg 追加510mg/h 血液灌流、血浆吸附/置换 首剂0.51.0mg/kg 追加1020mg/h CR
12、RT:前稀释 首剂1520mg 追加510mg/h 后稀释 首剂2030mg 追加815mg/h一般一般肝素肝素低分子低分子肝素肝素枸橼枸橼酸钠酸钠无抗无抗凝剂凝剂 血液净化前4mg/dl的肝素生理盐水 预冲、保留20分钟 生理盐水500ml冲洗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每3060min,赐予100200ml NS冲洗管路和滤器 一般6080U/kg iv 无需追加剂量 CRRT可每46h赐予 3040U/kg iv 4%枸橼酸钠180ml/h滤器前持续注入,限制滤器后的钙浓度0.250.35mmol/L;静脉端0.056mmol/L氯化钙生理盐水40ml/h,限制体内游离Ca浓度1.01.35mm
13、ol/L抗凝剂的剂量抗凝剂的剂量抗凝剂的合理选择(剂量)o无抗凝剂血液净化(适用于活动性出血、重度血小板削减和其他因素无法应用肝素的病人)o 1、血液净化实施前赐予4mg/dL 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保留20min 后,再赐予生理盐水500ml 冲洗o 2、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严密监视静脉压、跨膜压,每3060min,赐予100200ml 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滤器,视察透析器凝血状况。防止小血凝块粘附在透析膜上o 3、高血流量透析,保证血流量250ml/min 以上o 4、透析过程中不应输血或输注脂肪乳等高渗、高粘性的液体,超滤率不行过大【心衰、严峻水钠潴留、肺水肿等需大超滤量及血流淌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14、不适合此法】o 5、低蛋白血症患者,透析过程中滴注白蛋白有助于凝血的预防o 6、尽量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合成膜,如聚砜膜、聚丙烯晴膜(AN69)等检测凝血状态o循环血路眼观检查o若出现血液呈深暗色、透析器出现黑色线条、滴壶和静脉空气捕获器有泡沫及透析器动脉端出现血块等状况,均提示体外循环可能发生凝血o循环血路压力测定透析机动脉压和静脉压变更可反映体外循环凝血部位。泵后动脉压增高,静脉压降低,说明两测压口之间的血路有凝血。泵后动脉压和静脉压均增高,说明静脉测压口回心血路有凝血。泵后压急剧上升,静脉压轻度上升,说明循环血路广泛凝血。检测凝血状态o透析器凝血程度o0级无凝血或数条纤维凝血o级部分凝血
15、或成束纤维凝血o级严峻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o级透析器静脉压明显增高或须要更换透析器检测凝血状态o血液净化前和结束后凝血状态的监测o1、血液净化前凝血状态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评估患者基础凝血状态,指导血液净化过程中抗凝剂的种类和剂量选择o2、血液净化结束后凝血状态的监测主要是了解患者血液净化结束后体内凝血状态是否复原正常以及是否具有出血倾向o3、评估全身凝血状态o4、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端采集样本检测凝血状态o血液净化过程中凝血状态的监测o1、为了评估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体外循环是否达到充分抗凝、患者体内凝血状态受到抗凝剂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易于出血。o2、须要同时采集血液净化管路动、静脉端血样进行凝血
16、指标的检测检测凝血状态o不同抗凝剂的检测指标o1、肝素-接受活化凝血时间(ACT)、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监测。志向的状态应为血液净化过程中,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端采集的样本的ACT/APTT维持于治疗前的1.52.5倍,治疗结束后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端采集的样本ACT/APTT基本复原治疗前水平。o2、低分子肝素-接受抗凝血因子a活性进行监测。建议无出血倾向的患者抗凝血因子a活性维持在5001000U/L,伴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维持在200400U/L。但抗凝血因子a活性不能即时检测,临床指导作用有限。o3、枸橼酸钠-监测滤器后和患者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也可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
17、)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从血液净化管路静脉端采集的样本的ACT或APTT维持于治疗前的1.52.5倍,而治疗过程中和结束后从血液净化管路动脉端采集的样本ACT或APTT应与治疗前无明显变更。检测凝血状态o监测时机o1、对于第一次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举荐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结束后的全面凝血状态监测,以确立合适的抗凝剂种类和剂量。o2、对于某个患者来说,每次血液净化过程的凝血状态差别不大;因此一旦确定患者的抗凝药物种类和剂量,则无需每次血液净化过程都监测凝血状态,仅须要定期(13个月)评估。抗凝治疗并发症处理o抗凝不足引起的并发症o透析器和管路凝血o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发生血栓
18、栓塞性疾病o1、常见缘由o(1)因患者存在出血倾向而没有应用抗凝剂。o(2)透析过程中抗凝剂剂量不足。o(3)患者先天性或因大量蛋白尿引起的抗凝血酶不足或缺乏,而选择一般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抗凝治疗并发症处理o抗凝不足引起的并发症o2、预防与处理o(1)对于合并出血或出血高危风险的患者,尽可能选择枸橼酸钠或阿加曲班作为抗凝药物;接受无抗凝剂时应加强滤器和管路的监测,加强生理盐水的冲洗。o(2)应在血液净化实施前对患者的凝血状态充分评估、检测血浆抗凝血酶的活性等,并在监测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凝血状态变更的基础上,确立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o(3)发生滤器凝血后应刚好更换滤器;出现血栓栓
19、塞性并发症的患者应赐予适当的抗凝、促纤溶治疗。抗凝治疗并发症处理o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出血o1、常见缘由o(1)抗凝剂剂量运用过大。o(2)合并出血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处理o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出血o2、预防与处理o(1)血液净化实施前应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o(2)在对患者血液透析前和过程中凝血状态检测和评估基础上,确立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o(3)对于发生出血的患者,应重新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停止或削减抗凝药物剂量,重新选择抗凝药物及剂量。o(4)针对不同出血的病因赐予相应处理,并针对不同的抗凝剂赐予相应的拮抗剂治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量赐予适量的鱼精蛋白;枸橼酸钠过量补充钙制剂;抗凝治疗并发症处理o抗凝剂本身的药物不良反应o1、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削减症(HIT)o(1)病因:机体产生抗肝素-血小板4因子复合物抗体所致。o(2)诊断:应用肝素类制剂治疗后510日内血小板下降50%以上或降至10万/l以下,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最常见)以及HIT抗体阳性可以临床诊断HIT;停用肝素57日后,血小板数可复原至正常则更支持诊断。o(3)治疗:停用肝素类制剂,并赐予抗血小板、抗凝或促纤溶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发生HIT后,一般禁止再运用肝素类制剂。在HIT发生后100天内,再次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可诱发伴有全身过敏反应的急发性HI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