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ppt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ppt(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l一 农业推广及其功能l二 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l三 农业推广案例l四 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l五 雅安农业推广的现实与理念创新 一一 农业推广及其功能农业推广及其功能l(一)农业推广的概念l(二)农业推广的由来l(三)农业推广的功能(一)农业推广的概念l农农业业推推广广是是一一种种活活动动,是是把把新新科科学学、新新技技术术、新新技技能能、新新信信息息通通过过试试验验、示示范范、干干预预、沟沟通通等等手手段段,根根据据农农民民的的需需要要传传播播、传传授授、传传递递给给生生产产者者、经经营营者者;促促使使其其行行为为的的自自愿愿变变革革,以以改改变变其
2、其生生产产条条件件,改改善善其其生生活活环环境境,提提高高产产品品产产量量、收收入入,提提高高智智力力以以及及自自我我决决策策的的能能力力,达达到到提提高高物物质质文文明明与与精精神神文文明明最最终终目目的的的的一一种种活动。活动。2、农业推广概念的拓展l(1)狭义的农业推广l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2)广义的农业推广l广义的农业推广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产品产量已满足或已过剩,市场因素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目标
3、的产物。l广义的农业推广已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这类推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对农村青年的“手、脑、身、心”教育,即“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l世界上许多摆脱贫困国家的农业推广,都是指广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范围包括:l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l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的指导;l市场信息和价格的指导;l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指导;l 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的指导;l家庭生活的指导l乡村领导人的培养与使用指导;l乡村青年的培养与使用指导;l乡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l公共关系的指导。(3
4、)现代农业推广l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已有极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营的效益。因此,农民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描述此种农业推广的特征,学者们又提出了“现代农业推广”的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l“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
5、过程”。l“推广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影响形式。通过有意识的信息交流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做出最佳决策。”狭义农业推广 技术广义农业推广 教育现代农业推广 信息(二)农业推广的由来l1、人类的出现大约有100万年之久,但长期处于“食物采集”方式的原始社会。只是到了大约1万年前,人类才开始进入“食物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食物生产”逐渐取代“食物采集”,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这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粗放的农业社会。l2、后稷教民稼穑相传后稷是周族的祖先,名姬弃,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异母兄弟。姬弃喜爱农业生产技艺,善于种植谷物,姬氏族的人愿仿效,于是尧帝便“拜弃为农师”,指导百姓务农。舜帝继位又
6、任命弃主管农业,封赠官号为“后稷”。“后稷教民稼搞,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猛子股文公上)。在后稷的指导下,百姓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获得丰裕生活,周族也日渐昌盛起来。这一传说反映了4000年前尧舜时代的农业和农业推广状况。经古籍传颂,后稷便成为我国古代从事农业推广的第一位“农师”,受到后世的崇敬和纪念。l3、各朝代的农业推广l1)据周礼地官司徒论述,周代官制中主管农业的是“地官司徒”,其职责为“教民稼桔树艺”。司徒以下还有分管专门农业项目的,“司稼”分管谷类作物;“遂人”分管土地分类利用;逗人”分管粪种、施肥;“稻人”分管水泽地种谷;“场人”分管瓜果、园艺;“山虞”分管林木。可见,在周
7、代我国就有了官办的劝农组织和官员。l2)秦汉时期,我国就有了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劝农官的制度。l3)公元9世纪后期,宋太宗下诏,在全国各地设“农师”,配合地方督导农业的农官,指导农民务农。“农师”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技术人员。l4)元代(公元1279一1368)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50家农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本社农桑”的任务,农司还编辑了农桑辑要印发各地,用以推广各类种植、养殖技术。4、历史上农业推广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士l1)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任命赵过赵过为“按粟都尉”,改革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改“缦田”(满地撒播)为代田法”(宽幅条播、轮作);推广“新田器”,用牛拉犁代替人力耕地。他选择能工巧
8、匠制作新田器,先在帝陵墓地间隙进行“代田”试验,然后,通知各郡守派所属县令、地方小农官和老农,到京城现场参观,回去后推广。这不仅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新技术项目的推广活动,而且创造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成功经验。l2)宋代以前,我国的“推广”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到公元11世纪初,宋真宗实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所谓淳化之制,就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公元11世纪初),京畿农业丰收,朝廷派人在京城四门设置场所,收购粮食贮存,以备歉收时按平价出售。这种粮仓,称为常平仓、惠民仓。这是我国“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l3)公元16世纪末,明朝宰相徐光启写成了农政全
9、书。这是他用毕生精力,对我国农业生产政策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西方科技知识,是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l4)公元1594年,明代商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甘薯回福建,在家试种成功后,由其子陈经论向福建总督金学曾推荐。金学曾亲自撰文宣传,并下令在福建全省推广种植甘薯,帮助福建人民度过了一次特大旱灾。福建人民修“先薯祠”以示纪念。继后,陈振龙家族7代人奋斗150年,终于使甘薯在我国各地传播开来,被后人誉为农业推广世家。l5)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并将良种一石赐予苏州织造李煦,令其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李煦亲自主持“御稻”和本地稻的栽
10、培试验。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程序。(三)农业推广的功能l1、技术传播l2、推广教育l3、信息咨询l4、桥梁沟通l5、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农村发展概念l培养9字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l10字农业发展方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l20字发展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内内 容容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个体农户个体农户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家
11、庭农场土地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很低很低很高很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低低高高资本和劳动投入比资本和劳动投入比例例低低高高投入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农户自行解决农户自行解决从市场购买从市场购买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无完善和健全的完善和健全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不变化不变化创新的创新的生产手段生产手段落后或传统落后或传统新式的新式的生产目标生产目标自产自销自产自销追求较高收入的追求较高收入的 现代农业的特点 (1 1)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 (2 2)现代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 (3 3)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 (4 4)现代农业
12、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大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大的农业 (5 5)现代农业是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6 6)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 (7 7)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8 8)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现代农业的内涵 1 1、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如优良品种、先进种、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如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制度和栽培、农业工程技术等,而且不断地创新;植制度和栽培、农业工程技术等,而且不断地创新;2 2、用现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用现
13、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3 3、用现代的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用现代的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理农业;4 4、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现代农民。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现代农民。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农业的概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
14、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二 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l(一)农民行为改变原理l(二)农业推广教育原理l(三)农业创新扩散原理l(四)农业信息系统原理(一)农民行为改变原理l1、行为的定义和类型l 什么是行为?简单地讲,就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从心理学角度讲,行为起源于人脑神经的辐射,形成精神状态,即所谓的意识,由意识表现于动作时,便形成行为。人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生恬和工作,其所作所为受生理和心理作用的影响。人在一定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做行为。人的行为一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是人们思想、感精、动机、需求、兴趣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
15、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方式。l依据行为主体下同,人类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l (1)个体行为 主要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和研究,它是从个体的层次上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即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知觉与理解,包括人的思维方法、动机、个性、态度、借盛、能力、价值观、各种儒耍等方面l (2)群体行为主要研究的是个体集合体朽为的特征、作用、意义,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信息传递方式,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行为对群体行为的作用等。l (3)组织行为主要研究组织变革的策略与原则、变革的力量及其成就衡量方法、变革的目标管理、个体与群体相互间的协调等。l (4)引导性行为(领导行为)主要包括领导的作用、
16、领导艺术、领导方法等2、行为的产生在这一关系图中,行为者的需要是推动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始心理动力,行为动机则是推动行为产生的直接力量,目标是行为者在行动前和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顶期结果它对行为者具有吸引拉动作用。行为发生过程马斯洛解释说,当一个人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耍,如果一个人的较低层次上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就有可能牺牲较高层次的需要比如一个处子饥饿状态中的人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食物,生命受到威胁的人可能会牺牲归属来确保安全、但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并不是遵照“全或无”的规律,即不是下一级需要百分之百满足后,上一级需要才会出观,较高层次的需耍发展后,低层次上的需耍仍
17、然存在,但其影响力已不再占主导地位。由于个体水平的差异,需要的水平、财需要的满足程度的欲望都不相同需要层次2-1需要层次理论l2-2 动机理论 动机的形成,要经过意向形成、意向转化为愿望、愿望形成动机的不同阶段。l2-3 能力理论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行为效果使某一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从量、质和发展三方面来分析。l2-4农民心理场理论 农民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农民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民个体感知到的坏境因素相互作用可以视为一个力场。农民心理场理论可理解为:农民个体在其所处的环境,感到有些值得追求的东西,如高产、高效、优质等,于
18、是他们调动起个人的力量争取实现这一目标;若发生了不利情况,如旱、涝、风、雹等灾害,农民同样会调动个体力量,避免和减少造成的损失。l2-5认知理论 认知是一个过程,农民通过这一过程从环境中得到信息和刺激,然后将其转化为心理意识。l2-6 交往理论l2-7 学习理论l2-8 期望理论l2-9 激励理论l2-10 参与理论3 3、行为的改变、行为的改变l农民行为的改变,指的是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农民行为的目的,又称农民行力改造其根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的引导。主要是通过期望目标的设定和行为的激励来实现农民行为的改变方法农民行为的改变方法l行政命令
19、的方式l农民自发式l建议和咨询方式l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改变农民态度,政变农民行为的方法l通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和服务来引导农民行为定变化4、行为改变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l以理论指导农业推广l研究农民的需要l研究农民行为(个体和群体)的特点l研究农民行为改变的环境l研究促使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二)农业推广教育原理1、农业推广教育原理农业推广教育原理内容l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有依存性。l 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的产生,离不开客观现实。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活动和创造想象,观念和思想,同样依存干客观现实。l 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情感意志、能力和性格等,也却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离开社会实践活动,不会产生人的心理。l人的心理活动(即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人不像动物那样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环境,仅仅满足生物本能的需要,人能够积极地改造现实。人在从事某种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之前,已具有一定的心理水平,有主观映像,知识经验;有动机、需要、愿望;有自学的活动目的、行动计划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再加上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恩维品质等,因而推动人们在物质生产、科学技末、文化精神生洁等备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l环境和教育是农民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l促进农村经济形态转变需要农业推广教育l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以土地和人力
21、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形态,以机器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形态。伴随着新千年的到来,人类文明正在迈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形态。不同经济形态的生产力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是不同的。l在农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需求表现为对以土地为中心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劳动者体力)的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体力的消耗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浅层次的消耗。在工业经济形态中,生产力需求表现为对大规模机器体系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主要表现为人类利用大规模机器体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l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人类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正
22、如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在知识经济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上升,就业机会倾向于智力密集的群体,经济的分配也主要以对知识的占有量为基础。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广大的农村仍然处于农业经济形态,要使农村摆脱贫困,必须促使其经济形态发生转变。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实现其经济形态转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和发展现代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深度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才资源。农业推广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重要性l美国经济
23、学家米凯吉瑟研究证明,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提高10%,将多诱导6%7%的农民迁出农业,按照净效应,它将把农业工资提高5%。l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三)农业创新扩散原理l1、创新的概念 l创新可以指新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设备,但也可以是新的方法和观念但创新并下一定或并不总指新的东西。有些所渭“创新”,与当时的观点和已有的实践相比并下一定是先进的,但它被人们主观地认为对于解决当时的间题是首创的、新的、适用的这同我们对适用技术的理解一样。因此,只要它对人们的反应是新的东酉,均可称之为创新换句话说;一个事物对一个人是新或旧下以它的传播
24、时间的长短为衡量依据,而以人们的心理意识为依据。2、创新采用的规律l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l1)认识阶段l 农业创新采用的第一个阶段为认识阶段、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与自己的生产发展及生活需要相联系,加以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耍,是否有较理想的效益,是否有能力采l用等,从总体上初步了解、认识某项创新。l2)感兴趣阶段l 农民在初步认识到某项创新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其行为就会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即感兴趣阶段这时,农民就想进一步了解这项创新的方法和结果,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开始出现学习行为并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
25、程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的决定。l3)试用阶段l 农民对某项创新发生兴趣并初步决定采用之后,其行为就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试用阶段。农民为了咸少投资风险,防止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首先进行小规模采用(试用人为下一步是否大规模采用做准备。l4)评价阶段l 经试用后,根据试用结果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可以自己评价,朋友、邻里评价或诸推广人员协助评价,最后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l5)采用阶段l 通过试用、评价后,根据评价的结沦,得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如果某项创新对农民比较理想,其行为就发展到采用阶段。在消除了各种疑虑之后,便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情况,决定采用的规模,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推广 理论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