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肯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做为一名80后,从小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红色娘子军等爱国主义电影,读着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等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就是先进,就是模范,就是真正为劳苦大众办实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组织。从小我就希望能够成为这神圣组织中的一员。从参与工作憧憬入党的那刻起,到递交入党申请书,再到在党旗下庄重宣誓成为一名党员,对每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都是神圣而难忘的经验。千
2、禧年时我工作了,我总能在企业最须要的地方、最须要的时候看到党员的身影,他们无论是在抢险救灾还是在平常生活中,总能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在我心目中,党员就是高素养的代名词,我渴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8年七一前夕,当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拳庄重宣誓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潮湿了,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天起,我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誓言变得丰满、充溢力气!那一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令世人哀思。党、政、军、民总动员,主动抢险,随处可见感人的救灾场面;同年,宏大的祖国隆重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令世界激昂,体育健儿发扬体育竞技精神,为国争光。从那一刻起我更加坚决了做一名合格党员,一心一意为
3、人民服务的信念。时间荏苒,转瞬我已是有十一年党龄的党员了,我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榜样,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学问。在这期间,我时刻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始终以一名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上立足本职,奉献岗位;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样;生活上团结同志,时时到处起到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党教化、培育了我这么多年。今后,我会始终坚持初心不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党员身份作为最高荣耀,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恪尽职守干事业,淡泊名利做奉献。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俞永新,1929年诞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仙
4、游县,病毒学家、生物制品学专家。1953年自福州高校(原福建协和高校)生物系毕业,安排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探讨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永新院士主要从事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出血热等疫苗质量限制和探讨以及虫媒病毒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探讨。他坚持30多年,培育胜利一株高度减毒而免疫性良好的毒株SA14-14-2株。应用该毒株制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为国际首创,于1989年取得生产许可证并投产,目前已在11个国家出口或注册胜利。2013年该疫苗通过WHO预认证,这是中国制造的疫苗首次通过WHO预认证。该成果先后获得卫生部和国家科技
5、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此外,还牵头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探讨,在国际上首次研制胜利出血热细胞灭活疫苗并取得新药证书并投产(已纳入EPI);参加狂犬病疫苗毒种的选育探讨、参加出血热、登革热和其他虫媒病毒探讨,共获10项省部级成果。1998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同年获亿利达科学奖,2000年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被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授予终身成就奖。我诞生在福建省仙游县园庄镇,1953年高校毕业后,任职于原卫生部直属单位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探讨院,以下简称中检所),被安排在病毒疫苗室,从事病毒性疫苗产品质量限制和探讨。解放初期,我国从事病毒探讨的科研人
6、员数量相对较少。我所在的科室内除了一名主任外,只有三名高校生。因此,我们这批新一代高校生受到了单位的厚爱,也为我们供应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参与工作的其次年,我就被指定为主管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苗质量检定负责人、检定组组长,并被选派参与由中检所和北京生物制品探讨所联合举办的俄语短期培训班学习进修。此后,我又被选派参与前苏联日本脑炎疫苗法规学习班,并担当疫苗检定组组长,学习按前苏联法规进行病毒毒种检定、疫苗原液生产到成品检定的全过程,由此积累了疫苗生产和质量限制的实践阅历。为提高对乙脑疾病危害性的相识,增加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单位特组织我们小组人员到北京儿童医院了解乙脑儿童病人的状况。在儿童
7、医院见到的一幕幕场景让我至今难忘:从病房至过道,皆住满了脑炎患儿。这些本该活蹦乱跳的儿童却因为感染了乙脑病毒躺在病床上,昏迷、抽搐,甚至瘫痪。医生告知我们,在这些患儿中有的会留有终身后遗症,有的甚至会死亡。乙脑除了带给他们伤痛,还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仅一个儿童的治疗费用就高达数千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高额费用。一些家长甚至动了狠心丢弃孩子的念头。这些都深深触痛了我的心。历时30年 让儿童摆脱乙脑伤痛乙脑是曾在很多亚洲国家广泛流行的一种引起脑炎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35%,幸免者中1/3留有痴呆、瘫痪等后遗症。乙脑不但给儿童带来极大的苦痛,也给家庭、社会增加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在对乙脑无特效
8、治疗药物的状况下,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最牢靠、有效和经济的措施。1957年的乙脑鼠脑灭活疫苗事故发生后,专家对乙脑鼠脑疫苗的质量作了大量多次的技术改进。最终确定了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探讨细胞培育的灭活疫苗,另一种是探讨减毒的活疫苗。我带领的乙脑疫苗小组首先从收集来的数十株乙脑国内分别株中筛选抗原性广、免疫原性高的野毒株进行减毒探讨。小组人员先后选了3株免疫原性强的乙脑野毒进行相关探讨。3年的时间过去了,令我们感到悲观的是,没有得到满足的探讨结果。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发觉,美国、日本也用与我们类似的减毒策略探讨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同样不志向:减毒株难以达到对小鼠脑内稳定无致病的程度,而且毒力很简单
9、返祖。一盆冷水迎面泼来,在该领域较为先进的国家都探讨失败了,我们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但想起儿童医院那些无辜的孩子,我们试验小组谁都无法放弃。通过反复试验,我们最终筛选到一株在细胞培育和小鼠脑内传代,且毒力未返祖的弱毒株。这个来之不易的弱毒株被命名为SA14-9-7株。探讨进展一波三折,老问题解决了,另外的难题接踵而至病毒的免疫实力直线下降!SA14-9-7株经过人体接种后,通过视察发觉,疫苗的平安性很好,但疫苗的免疫原性很差。41名接种儿童中只有1名抗体阳转,7名可疑。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经过冷静考虑后,我认为,只要能提高弱病毒在机体内的繁殖实力,免疫原性就有可能提高。沿着这一思路,我
10、大胆地将SA14-9-7株病毒在地鼠脾脏组织传代5次,以增加病毒在机体内的繁殖实力,然后再经空斑克隆纯化2次。结果筛选到一株免疫原性提高而毒力不减的克隆株SA14-5-3株。由SA14-5-3株制备的疫苗在乙脑流行区经40多万人平安性和免疫原性视察,结果证明疫苗兼具平安性及良好免疫原性。但是,专家们对SA14-5-3株的免疫原性还不够满足,同时还认为该疫苗为活疫苗,生产技术困难,质量限制条件要求高。且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不能生产冻干疫苗,而液体疫苗的稳定性差,疫苗产业化难度大。因此,SA14-5-3株疫苗没有被中检所接受。虽然这又是一次无情的打击,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不愿认输,
11、带领小组内人员接着战斗。沿着相同的思路,我又设计了一条提高SA14-5-3株病毒免疫原性的技术路途。在通过5次传代增殖和2次空斑纯化后,我如愿得到了免疫原性进一步提高的SA14-14-2减毒株。以该病毒株制备的疫苗,经人体多次视察证明其免疫原性明显提高,在非乙脑流行区接种后抗体阳转率由原来SA14-5-3株的62%提高到92%100%。疫苗研制虽然在技术上克服了各种难题,但疫苗的现场人体视察也是困难重重。当时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国际上尚无人体接种的先例,尽管减弱的病毒已在动物体内被证明其平安性,但对人体原委如何,仍是未知。有专家提出,对数百上千只小鼠未致病不能保证对人体万无一失,谁敢第一个注射活疫
12、苗?依据大量的动物平安性数据,课题组大胆建议:试验人员首先注射。经上级批准后,包括所长和我在内的6名课题组成员领先接种了疫苗,然后又对我们在6岁以下的子女进行了接种。在确定平安后,我们确定扩大视察人群。为不失时机地扩大临床视察,我带领课题组人员到山东、福建等基层进行疫苗人体视察。在当时特别的环境下,人体视察难度较大,克服这些困难须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为人类健康奉献的精神。在济南市原历城县(现历城区),视察组人员在当地防疫站和赤脚医生的协作下,不辞辛苦,每天骑自行车来回于当地三个公社各个小学和老百姓家中,为儿童接种疫苗、探视接种儿童身体状况。历时14天的艰难工作完成后,最终第一次获得了超过2万人的
13、疫苗临床平安性数据,为之后的活疫苗发展供应了重要资料。为了让抗体应答的结果更牢靠,我们还需到北方无乙脑流行区去进行视察。然而,联系视察点的困难更大。此时,我的课题组人员有的调离,有的不再从事该探讨,人员大幅度削减。一系列的困难使得乙脑疫苗的探讨不得不终止。莫非就此打住吗?我不甘心!克服种种困难后,我在单位领导的帮助联系下,前往乙脑非流行区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做现场视察。通过对1026名512岁儿童的14天视察,疫苗的平安性得以确定,其免疫原性也被证明良好,疫苗的抗体阳转率达到100%。后来,该探讨论文发表在美国热带医学杂志上,得到国际同行们的高度重视。新选的SA14-14-2株有了良好的平安性和免
14、疫原性结果,我认为这次申请疫苗生产批件,理应没有问题。然而,国内知名生物制品专家组对SA14-14-2株疫苗进行审评后,建议接着扩大临床试验人数后再审。最终,在各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了对50多万名儿童的视察,结果证明疫苗非常平安。1989年,SA14-14-2株制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在经过30多年的奋斗后,最终取得了生产许可证,起先投入生产。该成果于1989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原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被评为1990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研制胜利,离不开单位领导的支持和激励,离不开同志们的大力帮助,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作,更重要的是,我学习并继承了共产党
15、员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胜利研制出了平安性和免疫原性双双达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快马加鞭 带头研制出血热细胞灭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研制胜利,使我的病毒探讨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1990年,来不及休息的我接到一个新的重大任务领衔研制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20世纪70年头,流行性出血热在中国流行日趋严峻,病例数最高时达10万以上。为预防该病,中国先后有几个单位起先研制疫苗。由于难度大,一些单位因未获胜利停止了探讨,而其他接着探讨的单位也步履艰难。中检所领导考虑到当时出血热疫情的严峻性和疫苗研制的必要性,认为有责任介入该疫苗的研制工作,指定我负责筹建出血热试验室。于是我着手起先收集毒种着手疫苗探讨
16、。不久,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被列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由早先探讨疫苗的五个单位和中检所组成协作组进行攻关,我被推选为协作组组长。此后,我带领攻关协作小组在疫苗研制上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协作组成员的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攻关进行很顺当,并取得了满足结果。我们胜利研制出三种类型的出血热灭活疫苗:沙鼠肾细胞、地鼠肾细胞和纯化乳鼠脑疫苗,并相继于1993年、1994年获新生物制品证书投入生产。通过大面积爱护效果视察,得到爱护率数据为94%97%。该疫苗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当时,国际上尚无细胞疫苗同类制品,该成果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获原卫生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在1990年胜利研制乙脑减毒
17、活疫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的再次折桂。该成果也于1997年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兢兢业业 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初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绝不喊空口号。为生物制品发展,我奋斗了6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我对党忠诚、爱国奉献、酷爱本职工作,在疫苗检验检测工作中仔细负责,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科学家,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实干中擅长发觉问题,总结阅历教训,并刚好解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科研工作中,我敢于创新,坚持把试验室科学试验与现场工作紧密结合,反复实践,不断探究。虽然经验了多次失败,但始终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8、,最终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我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原卫生部一等奖2项,获得部和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我于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卫生科技先进个人;1991年获国家医学卫生事业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家特别津贴;199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同年获亿利达科学技术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中华预防医学贡献奖;2009年获泰国玛希敦王子国际奖,在曼谷大王宫接受泰国国王(King Bhumibol Adulyadej)的颁奖。几十年来,我共发表论文250多篇,主编和参与编写论著10
19、册,培育硕士和博士生多名,为我国的生物制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的这些成果,离不开党的教化和培育,我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志愿书中的承诺。老党员的入党初心故事我要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感恩社会,这就是我的初心!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里总是闪耀着光线,坚决又睿智。他就是九寨沟县永丰乡上寨村老党员张德贵。从一而终许下初心1973年,退伍后参与工作的张德贵在九寨沟县永和乡当了一名老师。刚报道就面临解决学生入学率低的问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语重心长做工作,一年后,该校学生由30多个增加到70多个。当时,我是老师队伍中最年轻的,看到这么多娃娃没读书很焦急,希望大家都能接受好的教化,
20、所以我就和校长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了一个多月,我们几乎走遍了全部村寨。张德贵说起那段岁月仍历历在目。时隔30多年,如今张德贵退休在家,他照旧没有遗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得知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实行的消息后,张德贵早早就起先谋划,到老党员家中邀请他们一起在村委活动室观看庆祝大会直播盛况。为了观看庆祝大会直播盛况,有的老党员是儿女从外地接回来的,有的是子女搀扶着来的,观看时全体老党员起立,用特别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酷爱。上寨村第一书记邓晓燕说。观看直播盛况结束后,张德贵还以领学的方式带领全体老党员原原本本学习了两书一章内容,让上寨村老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
21、使命主题教化中不缺席。乡土宣讲温润初心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生活变更了,我要把这些令人难忘的、不平凡的故事讲给全村群众听,让大家牢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精神。就这样,张德贵长期坚持在村里给大家宣讲国家的方针政策。张老师讲得很透彻、生动,尤其是结合村里实际谈改革开放,讲明白村里接下来应当怎样发展、怎么发挥自身优势,让人受益匪浅,他是我们年轻党员学习的榜样。上寨村村民刘坪在听了张德贵的讲解后赞扬道。有了张德贵这样优秀的义务乡土宣讲员,上寨村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也纷纷加入了宣讲团队,他们宣讲的内容涉及上级会议精神、民生政策、文明新风等,对一些重大理论、政策、决策进行解读和翻译,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样好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