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及其人工重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及其人工重建.ppt(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及其人工重建培养及其人工重建地衣是否能分为单个生物不同有机组织的相互关系更多的了解地衣的生理、形态、发育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问题次生代谢物的研究一、共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一、共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1 1、地衣型真菌常用的培养基、地衣型真菌常用的培养基2 2、子囊孢子释放法、子囊孢子释放法3 3、组织培养法、组织培养法4 4、培养共生菌的保存、培养共生菌的保存1 1、地衣型真菌常用的培养基、地衣型真菌常用的培养基WA4培养基培养基含含4%蒸馏水的琼脂培养基蒸馏水的琼脂培养基 琼脂 4g 蒸馏水补足100ml MY培养基培养基麦芽酵母提取物培养基麦芽酵母提取物
2、培养基 麦芽提取物 20g/酵母提取物 2g /琼脂20g/蒸馏水补足1000ml LB培养基培养基Lilly and Barnett s培养基培养基 葡萄糖10g/天冬酰胺酸2g/KH2PO4 1g /MgSO47H2O 0.5g/Fe(NO3)39H2O 0.2 mg /ZnSO47H2O 0.2mg/MnSO44H2O 0.1mg /维生素B1 0.1mg/维生素H 5ug /蒸馏水补足100ml 可以在以上组分上加入1520g的琼脂,并补足 1000ml,并制成固体培养基。LBG 培养基培养基Lilly and barnett gelrite 培养基培养基 LB培养基中以1%的Gelr
3、ite 代替琼脂。注意:在利用和倒入皮氏培养皿(5mm)或试管(5ml)之前应将所有培养基进行灭菌。2 2、子囊孢子释放法、子囊孢子释放法3 3、组织培养法、组织培养法4 4、培养共生菌的保存、培养共生菌的保存共生菌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共生菌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大约一年左右)。(大约一年左右)。通常共生菌在通常共生菌在1520时表现出最大生长率。每时表现出最大生长率。每种均有其最适生长种均有其最适生长PH值,通常值,通常PH范围为范围为56。太高或太低的太高或太低的PH均会阻碍其生长。均会阻碍其生长。在共生菌群体保存培养中,光并不是必须的。在共生菌群体保存培养中,光并不是必须的。地衣共生菌可以在液氮
4、中保存很长时间,仍能保地衣共生菌可以在液氮中保存很长时间,仍能保持活性。持活性。二、共生藻及蓝细菌的分离和培养二、共生藻及蓝细菌的分离和培养1 1、培养基、培养基2 2、培养前处理、培养前处理3 3、共生藻的培养、共生藻的培养4 4、无菌培养群体的分离、无菌培养群体的分离5、共生藻培养的保存、共生藻培养的保存 1 1、培养基、培养基BBM培养基Bolds Basal Medium 3 N BBM培养基Trebouxia培养基MDM培养基2 2、培养前处理、培养前处理1)清洗)清洗对于大型地衣(叶状和枝状):从地衣体顶端切下约对于大型地衣(叶状和枝状):从地衣体顶端切下约12,然后放在自来水中浸
5、泡,然后放在自来水中浸泡510分钟,用画笔刷在流动的分钟,用画笔刷在流动的自来水中清理地衣体表面,然后用无菌水冲洗。自来水中清理地衣体表面,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对于小型地衣:如果地衣体较小(多壳状地衣),可将对于小型地衣:如果地衣体较小(多壳状地衣),可将其放入装有其放入装有12 ml的无菌水和一滴的无菌水和一滴Tween20的小试管中。的小试管中。超声波粉碎约超声波粉碎约3分钟。离心去除地衣体表面的附属物。分钟。离心去除地衣体表面的附属物。2)地衣体匀浆液的制备)地衣体匀浆液的制备大型地衣(枝状或叶状):大型地衣(枝状或叶状):(1)清洗之后,将地衣体放在一个无菌的载玻片上。)清洗之后,将地衣
6、体放在一个无菌的载玻片上。(2)在解剖镜下,利用针锉平的小刀仔细刮去地衣皮层。)在解剖镜下,利用针锉平的小刀仔细刮去地衣皮层。(3)在显微镜下,取下藻层并转移到一个新的无菌的玻片)在显微镜下,取下藻层并转移到一个新的无菌的玻片上。上。(4)在无菌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用另一个玻片把切取的)在无菌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用另一个玻片把切取的的共生藻层盖上,轻轻压玻片,将地衣体磨成较小碎片。的共生藻层盖上,轻轻压玻片,将地衣体磨成较小碎片。这样,尽管仍有一些菌丝存在,但实际上共生藻就机械这样,尽管仍有一些菌丝存在,但实际上共生藻就机械地同共生菌分离了。两种共生体均悬浮在液体中。地同共生菌分离了。两种共生
7、体均悬浮在液体中。较小地衣体:较小地衣体:清洗之后,将小部分地衣体放在无菌的载玻片之清洗之后,将小部分地衣体放在无菌的载玻片之间,轻轻磨动玻片。不像大型地衣的处理,由于间,轻轻磨动玻片。不像大型地衣的处理,由于小型地衣没有去除表皮,故应需较大的压力。这小型地衣没有去除表皮,故应需较大的压力。这样会得到含有菌藻的悬浊液。也可以采用搅拌器样会得到含有菌藻的悬浊液。也可以采用搅拌器或研钵弄碎较大片地衣。但是,搅拌器会使脆弱或研钵弄碎较大片地衣。但是,搅拌器会使脆弱的细胞受到破坏,因此,应采用较温和的方法处的细胞受到破坏,因此,应采用较温和的方法处理,如在两玻片间轻轻磨动。理,如在两玻片间轻轻磨动。3
8、 3、共生藻的培养、共生藻的培养含共生藻的悬浊液 15天培养:1520 共生藻群(1个月左右)要注意藻的污染4 4、无菌培养群体的分离、无菌培养群体的分离直接挑选法:体视显微镜直接挑选法:体视显微镜喷雾法喷雾法微量吸管吸法微量吸管吸法离心法离心法利用喷射法对共生藻进行分离的方法利用喷射法对共生藻进行分离的方法 利用微量锡罐分离单个细胞的共生藻利用微量锡罐分离单个细胞的共生藻 5、共生藻培养的保存、共生藻培养的保存在低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培养很长一段时间在低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培养很长一段时间(约(约1年)年)。最好每最好每23个月传代一次。大多数的地衣共生藻的最佳生个月传代一次。大多数的地衣共生藻
9、的最佳生长温度为长温度为1520。其生长的最佳。其生长的最佳pH范围是范围是47。(1)用解剖刀将带有琼脂培养基的共生藻群体分为几部)用解剖刀将带有琼脂培养基的共生藻群体分为几部分(约分(约mm2),将群体放在有合适培养基的皮氏培养皿),将群体放在有合适培养基的皮氏培养皿中培养中培养2-3个月个月.(2)每每2-3个月将生长的群体转移到相同成分的新鲜培养个月将生长的群体转移到相同成分的新鲜培养基上,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地衣共生藻也可以在液氮下基上,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地衣共生藻也可以在液氮下冷冻保藏相当长的时间仍保持活性。冷冻保藏相当长的时间仍保持活性。三、地衣菌、藻共生的人工重建三、地衣菌、
10、藻共生的人工重建Stocker-Wrgtter(1994)地衣体人工重建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地衣体人工重建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收集你想重建的地衣(如)收集你想重建的地衣(如Peltigera aphthosa)基物处)基物处的土壤。的土壤。(2)用筛孔约)用筛孔约12mm的筛子将的筛子将500g土壤过筛,然后在其中土壤过筛,然后在其中加入加入100ml的二次蒸馏水。的二次蒸馏水。(3)将湿的土壤放入)将湿的土壤放入10015mm的玻璃皮氏皿中,填充高的玻璃皮氏皿中,填充高度为度为8mm。对其进行高压灭菌后放置。对其进行高压灭菌后放置24小时,然后再次小时,然后再次高压灭菌。高压灭菌。(4
11、)用无菌培养的共生绿藻和蓝细菌对土壤进行接种,)用无菌培养的共生绿藻和蓝细菌对土壤进行接种,然后在以上所描述的培养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然后在以上所描述的培养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5)准备好用于人工重建的分离的共生真菌,并将其转)准备好用于人工重建的分离的共生真菌,并将其转移到无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如移到无糖的液体培养基上(如BBM),然后培养约),然后培养约1个个月。月。(6)将匀浆所得的菌丝体覆盖到绿藻或蓝细菌群体上。)将匀浆所得的菌丝体覆盖到绿藻或蓝细菌群体上。(7)将重建群体在培养室中培养,培养室条件应同他们)将重建群体在培养室中培养,培养室条件应同他们共生藻的生长条件一致。共生藻的生长条件一致。思考题:思考题:1 1地衣共生菌分离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孢子释放法步骤。地衣共生菌分离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孢子释放法步骤。2 2共生藻的分离培养方法哟哪些?共生藻的分离培养方法哟哪些?3 3简要说明地衣人工重建的研究进展。简要说明地衣人工重建的研究进展。THANKS思考题:思考题:1 1衣共生菌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孢子释衣共生菌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孢子释放法步骤。放法步骤。2 2共生藻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共生藻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3 3简要说明地衣人工重建的研究进展。简要说明地衣人工重建的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