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代码: 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验:20学时)总学分: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对象:医学类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学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其基本理论包括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学部分、病毒学部分和真菌学部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有关课程和对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三、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1、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2、,坚持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方向和新成就,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要以微生物研究的方法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通过操作或演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资料总结方面的训练,以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工作的能力。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大纲的内容是以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第五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分为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等三篇,共35章,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与实验之比为2:1,实验考核2学时。 2、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
3、教学方式传授,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本大纲是我教研室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晶,在大纲编写之际,我们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各位教授(师)表示深切的谢意。大纲正文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 论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种类(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型八大类)。掌握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讲授要点】1、重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概念与种类特点。2、难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概念,现代微生物学研究进展。【讲授内容】一、
4、微生物的概念、种类与分布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微生物发展简史 四、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医学微生物研究的范畴及研究对象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学时:5学时(讲课3学时,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的排列方式。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细胞浆内核糖体、异染颗粒、质粒的意义。质粒的组成及功能。L型细菌及意义。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致病力的关系;鞭毛的化学组成及意义;菌毛的类型与功能;芽胞的形成、特征及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熟悉细菌的染色法:单染色
5、法和复染色法(包括特殊染色)革兰染色法的步骤、原理及意义、抗酸染色法。【讲授要点】1、重点:细菌细胞壁的功能,G+菌和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不同点;G-菌细胞壁与脂多糖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细菌、原生质体、圆球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胞膜、细胞浆及其内含物、核质的组成与功能。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与分型及其与致病性关系;鞭毛的化学组成、数目或存在位置与鉴定关系;菌毛的性质与致病性;芽孢的结构、形成条件,芽孢对环境的抵抗力与灭菌的关系,芽孢位置与细菌鉴定意义。2、难点:细菌细胞壁的功能,G+菌和G-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不同点;细胞壁缺
6、陷细菌(L型细菌、原生质体、圆球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抗原与分型及其与致病性关系;鞭毛的化学组成、数目或存在位置与鉴定关系;菌毛的性质与致病性;芽孢的结构、形成条件,芽孢对环境的抵抗力与灭菌的关系。 【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菌形态、大小和排列 一、 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二、 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的排列方式。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化学组成与主要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细胞浆内核糖体、异染颗粒、质粒的意义。质粒的组成及功能。L型细菌及意义。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化学组成与致
7、病力的关系;鞭毛的化学组成及意义;菌毛的类型与功能;芽胞的形成、特征及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第三节 细菌形态检查法(实验室讲授) 实验室讲授光学显微镜下,细菌形态观察内容;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原理、结果判读及意义;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一、 油镜的使用及保养,细菌形态观察内容。二、 细菌的染色法: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包括特殊染色)。三、 革兰染色法的步骤、原理及意义、抗酸染色法。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学 学时:6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4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细菌的营养物质、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和基本条件(营养物质、pH、温度、气体、渗透压)。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方式、速度、不同生长期及生长曲
8、线和影响因素。掌握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实际意义:分解代谢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如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的原理及意义)在鉴别细菌上的意义;合成性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等)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熟悉细菌人工培养的方法、培养基的种类。掌握细菌在各类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菌落及其意义,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了解细菌人工培养的实际应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预防、治疗(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用药)细菌学研究和生物制品制备等。了解细菌的分类与命名。【讲授要点】1、重点: 细菌理化形状、代谢特点,生长繁殖条件(营养条件、环境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方式。 细菌分解和合
9、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意义。 细菌人工培养方法与用途。 实验:培养基概念、种类、制备原理和用途。细菌生理实验。2、难点: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繁殖方式;专性厌氧菌的厌氧原理。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与细菌鉴定(生化反应)。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一般讲述细菌理化形状、代谢特点。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重点讲授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繁殖方式;专性厌氧菌的厌氧原理。二、细菌生长繁殖方式、生长曲线及其意义。 第三、四、五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人工培养、分类一、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与细菌鉴定(生化反应)。 二、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三、实验室讲述培养基概念、种类、
10、制备原理和用途;细菌纯种分离培养方法、结果观察,生化化反应及意义。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抑菌、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包括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对象;日光与紫外线的杀菌机理与实际应用;熟悉滤过除菌等。掌握化学消毒剂与防腐剂的概念;熟悉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杀菌机制。了解其他杀菌与抑菌法。掌握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讲授要点】1、重点: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原理、应用范围。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名称、作用对象、使用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11、2、难点: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防腐的概念。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方法和指标。【讲授内容】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概念。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二、辐射杀菌法。三、滤过除菌法。四、超声波杀菌法。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一、消毒剂的主要种类。二、消毒剂的应用。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第四章 噬菌体 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噬菌体的概念;熟悉噬菌体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化学组成);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和宿主之间的关系。熟悉噬菌体的实际意义(应用)。【讲授要点】1、重点:噬菌体的
12、概念。噬菌体主要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化学组成),噬菌体溶菌过程,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概念。溶源性噬菌体与宿主关系。2、难点:噬菌体溶菌过程。溶源性噬菌体与宿主关系。【讲授内容】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学时:6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4学时)【目的要求】熟悉微生物变异的概念(遗传性变异、非遗传性变异)。熟悉细菌形态结构的变异、菌落变异,掌握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其基本成分为DNA。熟悉细菌变异的基因突变机制,掌握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基本方式:转化
13、、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及实例。【讲授要点】1、重点:细菌变异概念及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其基本成分为DNA。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实验: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及细菌的变异。2、难点: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细菌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意义。细菌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包括与疾病的诊断、预防,疫苗制备、流行病学调查、基因工程等方面关系。 【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结构的变异二、毒力变异三、耐药性变异四、菌落变异第二节 细菌遗
14、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的突变与损伤后修复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掌握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致病作用及比较)。了解侵入数量与侵入部位。熟悉宿主的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和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机制。熟悉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来源(包括外源性感染、内源
15、性感染)、感染的方式与途径;掌握感染的类型(包括不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与带菌者)。【讲授要点】1、重点: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细菌的致病性、毒力 、侵袭力、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带菌者概念。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致病作用及比较)。条件致病菌主要种类与分布,致病的条件与致病机理,医院内感染的概念与预防意义。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机体抗菌免疫的机理与过程。传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2、难点:人体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致病条件
16、、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医院内感染的概念。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概念与构成;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其意义。 病原菌致病作用与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以及侵入部位的关系。宿主抗菌免疫屏障的组成与机理;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结果;机体正常体液与组织中抗菌物质的种类作用对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区别。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感染的类型及其环境对其影响作用。 【讲授内容】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物质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部位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一、 天然免疫二、 获得性免疫机制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 感染的来源二、 传播方式
17、与途径三、 感染的类型四、 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获得性免疫的产生方式与途径、生物制品。熟悉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的注意事项(原则),致病菌的检验程序、血清学诊断。熟悉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与常用生物制品。【讲授要点】1、重点:细菌学诊断的一般程序。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人工免疫的概念、类型及其免疫效果的比较生物制品的概念,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的主要种类与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与应用;疫苗研究的方向与前景。2、难点:细菌学症断一般程序。人工免疫的概念、类型及其免疫效果的比较
18、。疫苗研究的方向与前景。【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一、 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二、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第三节 人工主动免疫第四节 人工被动免疫第八章 球菌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葡萄球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SPA、色素、分类。掌握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的性与作用,熟悉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的性质与作用。掌握葡萄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化脓性感染灶的特点。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标准。掌握链球菌形态与排列、染色性、培养特点,按菌落的溶血性分类与致病性的关系。了解链球菌根据抗原结构的分类。掌握链球菌致病物质(链球菌溶素、
19、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M蛋白、F蛋白)、链球菌所致的主要疾病(包括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链球菌性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等);了解免疫性;熟悉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抗O抗体测定及其意义。掌握肺炎链球菌形态与排列、染色性;熟悉培养特性,与甲链的区别;掌握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掌握脑膜炎奈瑟菌形态与排列、染色性,熟悉培养特性。掌握抵抗力特点、致病因素、传播方式、致病过程、所致疾病。熟悉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防治原则。了解脑膜炎球菌的免疫性和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淋病奈瑟菌形态与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熟悉标本采集与直接涂片法、防治原则。【讲授要点】1
20、、重点:球菌的概述和分类。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属和奈瑟氏菌属等主要的生物学形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等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机理。微生物学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实验:病原性球菌。 2、难点: 葡萄球菌属主要生物学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在所致疾病中的作用;与生物学特性联系讲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同时要提示SP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用途;带菌者、耐药菌株与菌群失调症;某些血浆凝固酶阴性菌株也可引起致病的问题。 链球菌属抗原构造、各种分类方法和依据;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致病物质、作用机理和所致疾病以及微生物鉴别要点、血清学结果判读,要
21、提示其他族链球菌所致感染。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抗原分型和抵抗力,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 【讲授内容】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一、 生物学性状二、 致病性三、 免疫性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五、 防治原则第三节 链球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法五、防治原则 第四节 奈瑟菌属一、 脑膜炎奈瑟菌二、 淋病奈瑟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 学时:4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2学时)【目的要求】熟悉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与分类。掌握大肠埃希菌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
22、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条件致病作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名称及所致疾病类型;熟悉大肠杆菌在卫生细菌学上的意义。掌握志贺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菌毛);传染源、传染途径、所致疾病类型。熟悉免疫性、粪便标本取材与注意事项、防治原则。了解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沙门菌属在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有鉴别意义的主要生化反应,抗原结构与血清学分类;致病物质、传染源、传染途径、所致常见疾病;肠热症患者不同病程与微生物学检查的关系、肥达反应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意义。熟悉带菌者检查及意义、防治原则。了解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外斐试验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 微生物学 理论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