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末考试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qun ( )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式。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y( )的神色,仿佛嗤( )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qun( )骨 薄( ) 鄙y( ) 嗤( )笑2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1)签署 (2)纹丝不动 (3)
2、千头万序 (4)谈笑风生(5)决择 (6)走投无路 (7)一筹莫展 (8)蜂蛹而上(9)冷峻 (10)百年沧桑 (11)鞭辟入里 (12)世外桃园改正:_ 3.按要求填空。(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意思一致。(2)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中表明全词感情上大转折的句子是_。(3)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4)武陵春一词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句子是_,_。(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句子是_,_。(6)表达人生感慨的古诗词名句很多,例如:_,_。4. 综
3、合实践。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是智慧的化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一代又一代后人传诵。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将使你找到前进的动力。 班里准备以“我与英雄争锋”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0字以内)_5.修改病句。(1)探月工程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充分表现出中国航天人团结协作、攻关奉献的精神风貌。(2)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6.对于
4、文明来说,弗朗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_”。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一)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_,下阙抒发了作者希望为国杀敌的_。8.请你谈谈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依据的理解。_(二)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5、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而君逆寡人者 逆:_(2)若士必怒 士:_(3)长跪而谢之曰 谢: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2)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1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有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含有“潜台词”,听者只有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1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
7、迹。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24题。(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
8、“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
9、,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4.阅读第两段,说说作者摆出了论敌的什么论据和论点。(1)论敌的论据是:_。 (2)论敌的论点是:_。15在文章第段,作者层层深入,直接批驳论敌的论点和论据,并分析推倒论敌的论证,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即:失掉的是_,发展着的是_。 16作者在第段提出了一个与敌针锋相对的什么论点? 17我国古代“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指的是哪些人,请你能举出两个例子来。 18文章既有辛辣的嘲讽,又有热烈的赞颂。请你找出文中一个例子加以剖析。(二)送给未婚妻的小船菡 淤三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