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基带与频带传输仿真.doc





《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基带与频带传输仿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基带与频带传输仿真.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基带与频带传输仿真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20 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第一章前 言111.数字通信的基带与频带传输技术21.11数字通信基带传输技术21.1.2数字通信频带传输技术21.2数字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31.2.1 数字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31.2.2 数字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4第二章 SystemView的具体介绍62.1. SystemView基本功能62.2 使用Systemview进行系统仿真的步骤82.3 SystemView发展趋势及现状9第三章 设计原理103.1频带传输系统工作原理103.1.1.2ASK基本原理103.1.2 2FSK基本原理113.1.3 2PSK的基本原理133.2.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143.2.1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143.2.2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码型的要求153.2.3常用的基带传输码型163.2.4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16第四章 设计过程与结果分
3、析184.1.频带的仿真过程184.1.1 2ASK184.1.2 2FSK244.1.3 2PSK314.2 基带传输仿真实现过程374.3系统中存在的不足45第五章 总结46参 考 文 献48致 谢49 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基带与频带传输仿真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根据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原理,通过软SystemView来完成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仿真,利用SystemView结合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进行数据的输入,在SystemView上得到设计的仿真图,观察仿真结果并且得出系统中的不足。现阶段,随着信息的交换日益频繁,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它们的密切结合,通信
4、能克服对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量的、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和存取已成为可能。展望未来,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方向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电信业务也应运而生,这次设计正能延伸这些业务的发展。首先,通过2ASK,2FSK,2PSK的解调与调制完成频带的传输,对比原始信号,已调信号和调解信号的运行图分别分析2ASK,2FSK,2PSK运行结果。其次进行基带传输的仿真,将信源PN码和波形形成输出的功率谱进行比较,并观察信道输入和输出信号眼图的差别,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传输系统的性能及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本次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SystemView5.0,程序运行平台为Windo
5、ws XP。设计中,分别调用软件中相关解调来实现传输系统的构建。程序经过运行调试,实现了预定的设计。关键词:基带传输,频带传输,SystemView5.0SystemView based digitilbase bandandbandtranssion simulation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ccording to the baseband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 and frequency band transmission principle, through the software SystemVi
6、ew to complete the baseband transmission and band transmission simulation, using the SystemView binding baseband transmission and frequency of the transmission principle of the data input, in the SystemView design of the simulation map, and observ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sy
7、stem lack in. 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marriage, communication can overcome the limit of time and space, large, remo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has become possible.
8、 Looking to the fu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digital, intelligent, integrated, broadband, personalized way develops quickly, all sorts of new telecommunications business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this design is to extend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2ASK,2FSK,2P
9、SK de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to complete the band transmission, in contrast to the original signal, modulated signal and mediate signal operation chart analysis of 2ASK,2FSK,2PSK running results. The source PN code and the waveform shaping output power spectrum were compared, and the observation o
10、f channel input and output signals of the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result and waveform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channel influence on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course of design, system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SystemView5.0, running platform for Windo
11、ws XP. Design, respectively called software demodulation to achieve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program after debugging, achieved a predetermined design.Keywords:Baseband 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bands,SystemView5.0第一章 前 言如果把调制与解调过程看作广义信道的一部分,那么任何数字通信系统均可等效为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本次毕业设计是利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来实现信号的基带传输
12、频带传输。本毕业设计是利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来模拟基带传输系统。第一,要求我们通过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原理图画出系统模型,对每个模块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通过信号传输的前后功率谱,眼图的比较分析整个基带传输的系统性能。然后仿真带传输系统,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来实现数字调制,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主要对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键控。键控主要分为: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三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在SystemViem的配合下完成各个系统的结构图和调试结构图,深入了解2ASK,2FSK,2PSK的调节原理。对比数字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对比两种传输的异同,分析
13、两种传输适合于在什么条件下传输。通信的任务根本是远距离传递信息,因而如何准确的传递数字信息是数字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对象是二元数字信息,它可能来自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或者其他的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代码,也可能来自数字电话终端的脉冲编码信号。设计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考虑的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这些离散波形可以是未经调制的不同电平信号也可以是调制后的数字形式。由于未经调制的电脉冲信号所占据的频带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因而称之为数字基带信号。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是可以直接传输,我们称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而在另外的一些信
14、道中,特别是无线信道和光信道中,数字基带信号则必须经过调制,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我们把这种传输称之为数字信号调制传输。因此掌握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频带传输 是通过远距离通信信道多为模拟信道,例如,传统的电话(电话信道)只适用于传输音频范围(300-3400Hz)的模拟信号,不适用于直接传输频带很宽、但能量集中在低频段的数字基带信号。先将基带信号变换(调制)成便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模拟信号(称为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计算机网络的远距离通信通常采用的是频带传输。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的转换是由调制解调技术完成。现代通信过
15、程中的电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如普通电话机输出的语音信号)和数字信号(如电传机、发报机输出的信号),以数字信号(由二进制“0”和“1”组成的数字码流)携带并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就是数字通信(Digital Communication)。11.数字通信的基带与频带传输技术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比较多,主要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也称差错控制编码)、保密编码、数字调制、定时与同步问题等等,不同的通信方式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1.11数字通信基带传输技术由消息源的消息直接经过转换器转成的由“0”和“1”组成的脉冲信号,未被高频振荡器调制,其频谱常含有直流分量或极低频率的成分,称之为基带信号(Base
16、band Signal)。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由于传送信号信道的带宽与基带信号的频带宽度相当,数字基带信号可以通过双绞线或电缆直接传送,而无须由高频信号调制。这种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装置而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之为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4。数字通信基带传输过程不需要调制,但需要对基带信号进行码型变换和波形形成(虚线框部分)。不同的码型具有不同的频域特性,经发送滤波器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接收滤波器主要用于滤除带外噪声并对已接收的波形均衡,以便通过抽样判决器正确判断。再生判决器用来对判决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再生,以获得与输入码型相应的原脉冲序列。目前,基带传输主要应用于计
17、算机局域网、电话线、石油测井的井下仪到地面设备的电缆传输线等。1.1.2数字通信频带传输技术在远距离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无线或光纤信道上传输时,因为信道都是带限信道或带通信道,含有丰富低频成分的数字基带信号无法直接传输,必须经过调制器进行调制,使其成为数字频带(载波)信号后再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相应解调器进行解调,将其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数字调制与解调的过程统称为数字调制,此传输系统则为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或数字信号载波传输系统)。从实际的应用上来看,频带传输技术比基带传输技术要更加广泛。但是,基带传输也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方式,对其研究仍然十分重要,它与频带传输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从广义上
18、的角度来看,如果把调制和调解过程看做广义信道一部分的话,频带传输也可以归于基带传输系统。1.2数字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2.1 数字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数字通信技术主要应用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和微波中继通信等领域。(1)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并投入应用,如欧洲的GSM和北美的D-AMPS数字通信网络系;随后发展到第三代宽带码分多址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2000年正式推出的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系统);目前已有一批智能业务,使用最广泛的如被叫集中付费、转移呼叫、电话卡、语音信箱等业务。近年,个人移动通信的2G网络一直
19、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多媒体消息(MMS)业务的发展需要催生了频带利用率更高的3G技术并已得到广泛应用。(2)卫星通信1982年国际海事通信组织利用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了覆盖全球的INMARSAT移动通信系统;2000年前又开通了中、低轨道的卫星系统,包括美国的“铱”和“全球星”系统、国际海事通信组织的ICO系统;2001年美国发射了XM数字音频广播卫星;而在我国,2000年时“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就作为12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以及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前我国卫星接收机的年产量为1100万台,其中800万台出口。(3)光纤通信1970年
20、开始出现的光纤技术,其发展一直是以数字通信的发展为基础,其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长,特别适合于高速数据传输。目前光纤信道传输能力可以达到每秒千兆比特的数量级甚至更高。(4)微电子技术自从1948年出现第一个晶体管以来,微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度的电子器件和宽带传输通告,可以传输更高速率的多路复用数字信号,构成了数字通信的基础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计算机芯片技术,向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L),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5)微波中继通信数字微波采用正交调幅(QAM)或移相键送(PSK)等调幅方式,传送语音、数据或是影像等数字信号。与类此微波比较起来,数字微波具有较佳的通信品质,而且在长距离的传
21、送过程中比较不会有杂音累积。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数字微波已成为微波中继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1.2.2 数字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通信技术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发展中,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方面:(1)传输速率更高、容量更大、距离更长波分复用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相对于光通信、光孤子通信已取得重大进展。光纤传输速率越来越高,波长从1.3m发展到1.55m并已大量采用。无线传输包括微波接力和卫星通信已由4GHz/6GHz的C频段发展到11GHz/14GHz的Ku频段,并在向20GHz/30GHz的Ku频段甚至更高发展,这样不但扩充了可用频段,而且大大地增加了容量。光放大代替光电转换中继器可使无中继距离延
22、长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传输复用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使各国复用系列得到了统一,上下电路更为灵活。同时采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使传输网上具有电路群交换功能,大大便利了组网,并提高了网的效率和可靠性。(2)向着小型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随着人的流动性增加,个人移动通信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发展也非常快,从无绳电话、寻呼到蜂窝式移动电话。2G、3G时代也将很快过去,随之而来将是进入移动通信成熟期的4G时代。目前日本、韩国、欧盟等都早已研发4G技术,我国于2002年也开始立项进行4G的研发,可以预见,4G时代将是21世纪整个移动通信发展的归宿和人类信息社会继续发展的基石。为了克服每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SystemView 数字 基带 频带 传输 仿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