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学科优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数学学科优势.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三峡大学各专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经历了宜昌师范专科学校、湖北三峡学院和三峡大学三个发展阶段。早在1958年宜昌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之初,就设有数学科, 后改为数学系。1962年专科停办,改办中师。1975年又恢复高师招生。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宜昌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阶段的数学专业在国内同类学校享有较高声誉,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1995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与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市职业大学合并,组建湖北三峡学院,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根据当时国家教委公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
2、数学教育专业改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2000年6月,湖北三峡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合并,组建三峡大学。数学系成为理学院下属的一个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改变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结束了数学系只有师范教育的历史,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应用数学被列为学校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启动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招收三届硕士研究生。2005年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点通过了省学位办的立项建设(鄂学位200613号)。该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3、,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湖北省属大学的同类专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由于本专业有比较突出的成绩,2005年8月被列为三峡大学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三峡大教2005第20号),2006年,应用数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鄂学位200613号)。(一)教师队伍建设1、专业教师基本情况(1)职称结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1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2.5%;副教授2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2.5%;讲师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7.04%,助教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4.89%;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6.6%。(2)学历结构:本专业教师中有博士12人,在读博士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
4、5.6%,硕士2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8.9%,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4.5%。(3)年龄结构:本专业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为30.8%,36-55岁教师的比例为60.0%,56岁及以上年龄的教师比例为10.0%。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前景良好.(4)学缘结构:本专业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等.本专业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学缘结构合
5、理.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资队伍一览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所学专业毕业时间毕业学校职称备注于 林男1965.04博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0.06武汉大学教授罗从文男1965.01博士基础数学1998.06武汉大学教授王尊全男1947.11专科数学1981.01宜昌师专教授王浚岭男1948.02本科数学1993.12湖北大学教授魏明果男1946.11本科应用数学1983.06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宋来忠男1962.01本科数学1983.07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明望男1959.09硕士应用数学1998.06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授蹇继贵男1965.05博士控制工程与科学2005.06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江
6、明辉男1968.03博士计算数学1997.07湖南大学教授刘红美女1964.11博士图论2002.07中国科学院教授涂玉平男1970.01博士代数几何2001.07华东师大副教授沈艳军男1970.02博士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12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彭 锐男1976.06博士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2005.12东南大学副教授余 波男1979.06博士计算数学2006.06中国科学院副教授邓小炼男1970.10博士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2006.06中国科学院副教授肖红英女1977.7博士计算数学2005.06中国科学院副教授张渊渊女1979.7博士计算数学2007.06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俞 辉男196
7、7.11博士系统分析与集成1999.07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在读熊新华男1976.11博士基础数学2002.06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在读王高峡女1969.04博士数学教育1999.07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在读肖敏女1967.02博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6.04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在读夏昌华男1947.12本科基础数学1986.07华中师大副教授郭祖胜男1956.01本科数学1990.06湖北大学副教授金雁鸣男1959.04本科数学1982.01武汉师院副教授刘 军男1964.06硕士应用数学1997.07中南工业大学副教授杜廷松男1969.09硕士计算数学1991.07武汉大学副教授覃太贵男196
8、7.12硕士数学2004.00武汉大学副教授杨元启男1967.10硕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999.06武汉大学副教授沈忠环女1973.09硕士应用数学1994.07武汉大学副教授杨雯静女1971.04硕士工程管理2002.06武汉大学副教授王卫华男1966.12硕士应用数学2005.06武汉大学讲师马晨江男1965.10硕士数学1992.07华南师范大学讲师张先波男1976.10硕士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1998.06四川大学讲师李 琼女1975.01硕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004.06湖南师大讲师陈将宏男1979.10硕士小波分析2004.06湖北大学讲师崔 盛男1979.1硕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
9、05.06武汉大学讲师熊文军女1981.04硕士应用数学2005.06东南大学讲师别群益男1970.01硕士基础数学2002.06武汉大学讲师马德宜男1981.12硕士应用数学2005.06中山大学助教纪光友男1977.11硕士基础数学2005.06武汉大学助教李兆丰女1979.01硕士基础数学2005.06北京大学助教曹志杰男1976.03硕士应用数学2005.03昆明理工大学助教张平女1978.07硕士基础数学2006.07陕西师范大学助教王敏女1981.05硕士计算数学2006.07武汉大学助教柳福祥男1973.06硕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6.06武汉大学助教谭志松男1957.07博士
10、基础数学教授王卫东男1960.基础数学教授(二)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1、学科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注重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注重了优势学科应用数学的重点发展,通过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将骨干教师汇聚在重点学科周围,发挥他们的研究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重点学科有所突破,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2001年应用数学被列为学校重点学科。2005年8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列为三峡大学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2006年应用数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三峡大学成立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启动硕士点建设,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启动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招收四届硕士研究生。运筹学与
11、控制论通过了省学位办的立项建设,可望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专业骨干教师、学术梯队及主要研究方向介绍研究方向系统学、微分动力系统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教 授人 数副教授人 数博士硕士蹇继贵沈艳军江明辉2544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涉及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两个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面. 系统地研究离散、时滞、随机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的同步与部分同步理论并讨论其在混沌系统中的应用,大部分内容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这些课题是非线性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同时工程技术中复杂控制对象高度的非线性、不连续性、变量的瞬时突变以及时滞干扰等因素往往不
12、可避免,加上各种系统的综合等多种困难,不少的研究问题才刚刚开始,有许多课题值得国内外学者作深入研究。(1)选题的先进性。动力系统特别是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的前沿研究课题,但对其部分同步的研究还较少,基本理论还需完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学科交叉的广泛性。研究的模型涉及到控制论、生态学、化学、物理等中的数学模型。(3)应用的广泛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同步理论在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机械、生物学及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使得本方向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方向的学术地位本方向的人员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的由控制、计算机及数学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志同道合的学术团队, 大部分成员受到过控制
13、理论与数学两方面的专业训练,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人,不同的知识背景,能使本研究方向内人员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近四年来,他们曾参与了多个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个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研究。近四年以第一作者分别在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Physics Letters A、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Nonlinear Analysis、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
14、nics、中国科学、控制理论与应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0余篇。我们关于动力系统的部分稳定性、混沌(同步)控制、混沌与分岔和随机系统的行为及偏微分方程的定性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数量和质量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是较多和较高的,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其学术价值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本方向的研究意义和前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渐近行为、控制及其复杂性的研究是自动控制和复杂系统研究领域中最基础也是最前沿阵地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控制理论界热点的研究问题之一,极富有挑战性。研究内容涉及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两个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方面,它致
15、力于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理论等在多个交叉学科的应用研究,研究领域涉及二十一世纪最具生命力的信息学科、能源学科、系统科学等领域内最前沿的通讯与信息网络、网络互连及复杂系统的控制、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学控制应用、智能控制等多个方面,大部分内容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这些课题是非线性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同时工程技术中复杂控制对象高度的非线性、不连续性、变量的瞬时突变以及时滞干扰等因素往往不可避免,加上各种系统的综合等多种困难,不少的研究课题才刚刚开始,有许多课题值得国内外学者作深入研究,因此,这些成果的得出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方向格论及其应用从事本
16、研究方向的人员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教 授人 数副教授人 数博士硕士谭志松罗从文王尊全3113本方向的研究特色(1)选题的先进性。国内涉及De Morgan代数主要体现在多值逻辑方面,而对于De Morgan代数本身的结构研究甚少,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研究方法新颖。De Morgan代数理论的研究一般采用纯代数的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将范畴思想、拓扑思想等现代方法用于该领域,以De Morgan代数所对偶的拓扑空间为框架,探讨这类代数系统的结构理论,对于许多不能用代数方法解决的问题而用拓扑的方法就显得迎刃而解了。(3)应用的广泛性。De Morgan代数在模糊逻辑、模糊控制中的应用、
17、序代数如Boole代数在计算机科学理论方面的作用使得本方向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方向的学术地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员由2名教授、2名博士、1名硕士组成,长期在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实体。近些年来,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与交流项目的资助(ICTP)(),多次主持了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如正统De Morgan代数的同余理论(96-98)、MS代数的理论及其在非经典逻辑中的应用(98-2000)、序半群的结构理论(2001-2003)、Ockham代数的结构理论(04-06)的研究。在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Scientiae Mathematicae
18、Japonicae、J.Fuzzy Math、Bull. Soc. Roy. Sci. Liege、数学物理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0余篇被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摘录,1篇论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成果三等奖。研究组成员罗从文博士、王尊全教授多次获得三峡大学科学技术二、三等奖。本方向的研究意义和前景通过对De Morgan代数的研究,一方面解决格论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格的理论;另一方面,将De Morgan代数理论应用于模糊系统、计算机科学理论方面,架起理论与应用的桥梁。研究方向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主要学术带头人
19、及学术骨干姓名教 授人 数副教授人 数博士硕士刘红美张明望王浚岭3314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以Karmarkar 算法代表的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互补问题的内点算法在理论与方法上的进一步深化,它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及工程技术等众多中方面的优化模型(尤其对大规模问题)的求解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内点算法由其理论上的多项式复杂性和实际计算的有效性使得它成为近十几年来优化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我们对这两类问题及相关问题的内点算法和不可行内点算法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设计新算法注重迭代过程简单、数值实验效果好,算法收
20、敛性分析着重从计算复杂性角度出发讨论多项式复杂性。我们将理论研究与计算机网络性能研究相结合,在容错问题、路由设计问题、限制容错问题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本方向的学术地位本方向的人员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学术团队。近几年来,我们曾参与了两个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主持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3项。发表了以“一类非单调线性互补问题的高阶仿射尺度算法”(计算数学,2004年vol 26(1) ),“基于中心路径大邻域的一类非单调线性互补问题的高阶可行内点算法”(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2005.22(1)),“框式凸二次规划问题的非精确不可行内点算法,(应用数学, 2004年17 (2) ) “
21、一类非单调线性互补问题的高阶Dikin型仿射尺度算法(数学杂志,2004年26 (5))等为代表的四十余篇论文。其中二十多篇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摘录,论文“一类非单调线性互补问题的仿射尺度算法”获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5年)。我们关于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互补问题的内点算法与不可行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省内乃至国内均较多和较高的,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其学术价值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本方向的研究意义和前景通过本方向的研究,一方面,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以及更一般的数学模型-互补问题的内点算法与不可行内点算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实质性地向前推进一步,有重
22、大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由研究规划模型的广泛性及所设计算法良好收敛性和实际计算效果,通过研制算法软件,可望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三,是将计算机网络性能的研究转化为本学科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探讨,使本方向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来源。研究方向鞅论及其在泛函分析与调和分析中的应用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教 授人 数副教授人 数博士硕士于林金雁鸣杨元启1314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是将鞅论、泛函空间理论、调和分析理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通过分别对于取值于实Banach空间、复Banach空间、非交换代数(特别是Von Neuma
23、nn代数)中的鞅不等式、鞅空间、鞅变换的研究,确定值空间的某些在向量值调和分析理论研究中有重要影响的性质,研究和揭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将鞅方法运用于非交换调和分析研究,解决若干有价值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拓展和深化向量值调和分析和非交换调和分析理论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 概率论、调和分析与泛函空间理论三者之间相互有机的结合是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通过发现和利用一些既反映值空间的几何性质或结构性质又能反映随机变量或解析函数性质的不等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经典鞅论和经典分析中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一般不再适用于向量值情况, 因此需要寻求适应于Banach空间(
24、特别是复Banach空间)情况的新方法和新技巧, 配合空间几何性质与非交换情况下的运算关系以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本方向的学术地位本项目组成员近年来长期致力于概率论与分析学的结合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向量值鞅论与Banach空间几何理论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取得了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近年承担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学者项目“鞅论及其在Banach空间几何学与调和分析中的应用”课题(编号98B016),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无穷维向量值鞅Hardy空间理论及其应用”课题(编号2002A53008)的研究。近年来发表该领域研究论文30余篇。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小指标B值鞅空
25、间的原子分解、B值鞅Hardy空间的共轭、广义BMO鞅空间、B值鞅空间的实内插等方面。并出版了专著向量值鞅空间理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这些工作将鞅、函数空间、Banach空间几何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具有Banach空间特色的鞅理论和具有鞅论特色的向量值调和分析理论。在该领域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方向的研究意义和前景近些年来,取值于无穷维抽象空间的鞅理论研究已蓬勃发展起来,已有的成果显示了鞅的理论与方法在极限理论、空间理论、算子理论、调和分析领域都有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把随机过程的概率性质、函数空间的分析性质、值空间的几何性质或结构性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地,近10多年来,国
26、际上非交换概率论与非交换调和分析(包括非交换的算子与空间)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一领域,非交换鞅论又一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许多领域和课题需要人们去发掘和探求。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努力,相信可以在该领域研究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研究方向几何学及其应用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教授人数副教授人数博士人数硕士人数王卫东宋来忠熊新华2121本方向的研究特色本方向主要涉及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学以及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分支。不仅在微分几何、代数几何这些核心数学领域,对子流形的整体几何性质、Laplace算子的特征值、代数族的纤
27、维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同时,还结合自身的计算机知识的优势,研究在宇航、汽车、船舶、计算机、机械、模具、地质、气象、医学等领域广泛适用的自由曲线曲面的造型技术和代数曲线曲面的计算机实现问题。并特别注重不规则曲面的拟合和生成、自由变形造型、偏微分方程造型、能量法造型、小波技术等。这些方法目前还处于深入研究阶段,有望于21世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方向的学术地位本方向的人员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为主体的团队。有20余年的教学和研究的历史,发表了四十多篇研究论文,其中有近二十篇被美国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等世界文摘杂志摘要或评论。如:“On surfaces with 5 and 6 semistabl
28、e singular fibers over P1”(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249(2005)No.2,427-438);“一类基于三角混合函数的插值曲面”(机械设计与制造185(2006)No.7,3-4);“紧致秩1对称空间子流形的总平均曲率”(数学杂志 20(2000) No.3,249-252), 等等。近年来,我们得到了学校的科研基金资助,也有成员参与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并有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参加国外学术活动。目前,有一位成员在攻读博士学位,一位博士后在站。我们的成果,正在令人瞩目。本方向的研究意义和前景微分几何、代
29、数几何这些核心数学领域的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辅助几何与设计,更有是21世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地质地貌描述、矿藏储量图示、铁路勘探设计与环境工程、人体器官造型与CT图象三维重建、服装设计、机械(汽车)设计、制鞋、虚拟视景生成等都要用到的不规则曲面的拟合和生成技术,等等。同时,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和应用数学硕士点,几何学及其应用的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之一。由于团队主要成员相对较为稳定,而且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已有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果。4、主要科研成果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项目、或者为主要成员)五项,湖北
30、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十项,宜昌市科研项目和三峡大学科研项目多项。除了传统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之外,本专业在系统学、微分动力系统、代数学、概率统计、运筹与控制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以来,有3项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分别是:蹇继贵教授的线性Ito随机系统部分变元的强稳定性,于林教授的向量值Lipschitz鞅空间,张明望教授的一类非单调线性互补问题的仿射尺度算法。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近4年来,出版了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以下将各项成果列表介绍如下。2001-200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科研成果获奖
31、一览表成果名称完成人等级线性Ito随机系统部分变元的强稳定性蹇继贵、沈轶、廖晓晰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向量值Lipschitz鞅空间于林湖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一类非单调线性互补问题的仿射尺度算法张明望、黄崇超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鞅论在Banach空间几何学性质及应用于林2001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子流形的整体几何性质及应用宋来忠2001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MS代数的同余关系罗从文2002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线性规划与非性规划的不可行内点算法研究张明望2002年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无穷维向量值鞅空间理论及其应用于林2003年三峡大
32、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的内点算法王浚岭、张明望、杜廷松2004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De Morgan-Stone代数的对偶理论及其应用罗从文2004年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互补问题的内点算法及其计算复杂性研究张明望、王浚岭、杜廷松2005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非凸非线性全局优化问题的确定性算法研究杜廷松、王浚岭、张明望2005年三峡大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1200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承担科研项目一览表项目名称起时终时负责人研究经费(万)项目来源图的结构理论及其算法20042005刘红美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相交型及模型式研讨班(会议)20022003涂玉
33、平1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带有扩散和交错扩散的捕食结构模型的研究()2005.12007.12彭锐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者。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若干问题的研究()2002.12004.12彭锐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者。.具有捕食结构的反应扩散方程组的研究, 2004.12006.12彭锐1教育部科计研究重点项目,参与者。非线性随机混合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应用20042006江明辉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线性随机系统的渐近性质及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20042006江明辉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ABA055.动力系统的部分稳定性与部分同步理论及应用研究(2006D13002)2006.012
34、007.12彭锐0.5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参与者。对合序半群的结构理论20022003罗从文2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无穷维向量值鞅空间理论及其应用20022004于林1.5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线性规划与非性规划的不可行内点算法研究20022004张明望1.5省教育厅重点项目Ockham代数理论及其应用20042006罗从文2.0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鞅论及其在泛函分析与调和分析中的应用20062007于林2省教育厅自科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动力系统的部分稳定性与部分同步理论及应用研究20062007蹇继贵2省教育厅自科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动力系统的部分稳定性与部分同步理论及应用研究20062007江明辉湖北省
35、教育厅科研项目D互补问题的内点算法及其计算复杂性研究20062007张明望1.5省教育厅自科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宜昌交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网站软件20042004谢从满1.0宜昌交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罗从文科研启动费20012003罗从文2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于林科研启动费20012003于林2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刘红美科研启动费20022003刘红美2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彭锐科研启动费20072010彭锐8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肖红英科研启动费20072010肖红英8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余波科研启动费20072010余波8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代数簇的纤维化20002002涂玉平
36、2三峡大学博士科技启动基金非凸线性全局优化问题的确定性算法研究20022004杜廷松0.5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Pg=0的一般型极小曲面20032005熊新华0.5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层次型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20042006冯德鸿1.0三峡大学硕士科研启动基金保险风险的测试及保险定价研究20032005刘军0.5三峡大学学院预研基金非线性随机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20032005杨元启0.5三峡大学学院预研基金2001200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国内外核心期刊主要学术论文一览表论文、著作名称完成人书名期刊类型发表时间Zamora, A. G.: On surfaces with 5 or
37、 6 semistable singular fibers over P1 249 (2005) no.2, 427 - 438 涂玉平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SCI2005Parti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Nonlinear Time-Varying Large-Scale Systems2004,59(5):789-800.蹇继贵Nonlinear AnalysisSCI,EI2004On the 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for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8、 2005, 10: 705-713江明辉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CI2005Pattern formation in the Brusselator system, 2005,309. 彭 锐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SCI2005Positive steady-states of the Holling-Tanner prey-predator model with diffusion, 135(2005) , 彭 锐Pr
39、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A SCI2005Positive steady-state solutions of the Noyes-Field model for Belousov-Zhabotinskii reaction, 56(2004) 彭 锐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sSCI2004Stationary patterns created by cross-diffusion for the competitor- comptetior-mutual
40、ist model, 291(2004) .彭 锐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SCI2004Note on a ratio-dependent predator-prey system with diffusion, 2006, 7(1):1-11.彭 锐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SCI2006On multiplicity and stabil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of a diffusive prey-predat or model
41、, 2006, 316(1).彭 锐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SCI2006Spatial patterns of a preypredator model in a degenerate environment, 2006, 44(7-8).彭 锐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SCI2006Positive steady-state solutions of the Selkov model,2006, 44(9-10).彭 锐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
42、odellingSCI2006Circular Chromatic Number and Mycielski Graphs,2006, 26B (2): 314-320.刘红美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SCI2006Boundedness and 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for generalized Cohen-Grossberg neural networks with variable delay, 2006, 172江明辉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SCI 2006Stability,
43、bifurcation and a new chaos in the logi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delay, 2006, 350.江明辉Physics Letters ASCI2006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non-autonomous neural networks with variable delay, 2005, 3496. 江明辉In: Jun Wang, et al.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ISNN2005. Berlin:Springer-Verlag SCI2005An LMI-Based approach to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bidirectional associative memory neural networks with variable delay, 2006, 3971. 江明辉In: Jun Wang, et al.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