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备课.doc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备课.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 元 备 课本单元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属力学的基础知识,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较多,其中包括: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等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及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有关内容。力学的概念、规律,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他运动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的重难点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了解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采用何种教学方法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练习刻度尺的使用;2、利用作图的方法,掌握力的三要
2、素;3、利用多媒体等课程资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相关内容。所需课时安排运动的描述(1课时);运动的快慢(1课时);长度及时间的测量(1课时);力(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2课时);二力平衡(1课时)预计达到的效果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利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能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一 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用参照物的知识分析一
3、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难点: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通过回顾上一章相关内容:整个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引出运动的普遍性,并且介绍运动与力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故而,本章我们就来研究“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来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却感觉不到它的运动,怎样来描述呢?二、进行新课(一)、机械运动师:引导学生分析: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1、让学生分析教室中的运动现象;2、分析校园中的运动现象;3、利用课件展示运动;4、校园中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还
4、是运动的。得出结论。师:让生分析,你是如何知道一个同学的在运动;引导学生说出位置的变化,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举例。(二)、参照物师:课件展示,站台上,两列火车中的乘客不知是自己的车在运动,还是对方的车在运动?生:观看并思考。师:继续展示,当两列车错车完毕后,能否判断到底是谁在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固定在地面上的一些物体,如房屋、树木、线杆等。师:以刚才错过去的车为标准,我们感觉到自己坐的车在运动,但若以电杆为标准,我们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师: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师:演示:人与讲桌,运动与否;师;提问:我们现在觉得固定
5、在地面上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是因为我们以谁为参照物?以哪些物体为参照物时,房屋、树木是运动的?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从学生回答,自然引出运动用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与参照物相比,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它是运动的,如果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让生阅读教材,体会教材中几个实例的运动情况,并让生进行分析。生:讨论交流。师:说明: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因此,通常情况下,不谈参照物。三、小结:让生谈自己本节课的体会及收获。四、作业与练习五、板书设计:二 运动的快慢课型:新授
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有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探究如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意义、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利用课件展示复习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1)、青山为什么走?以水为参照物,竹排是 (2)、若小竹排顺流而下,以水为参照物,竹排是 2、两辆汽车并排行驶,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是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车是 。若甲车突然加速成,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7、。 让学生装思考,两车以其中一辆为参照物,而另一辆车的运动情况为什么前后两种情况不一样,自然引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二、进行新课(一)、速度师:让生进行讨论,若要比较两同学跑得快慢,怎么比?生:讨论交流,提出两种比较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用时短者快);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快)。师:提出新问题:若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如何比?师:展示课件问题:学校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奥运会10000m冠军的成绩是28min则谁快?生:根据小学数学有关知识进行计算,并加以比较。师:让学生根据所计算出的速度,说出其含义。生:8.33m/s 1秒钟跑8.33米 5.95m/s 1秒钟跑5.95米师:引
8、导学生得出速度的意义和概念 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概念: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师:根据已有知识,让生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生:速度=路程/时间师:介绍物理量的符号,并写出符号表达式:v=s/t师:引导学生,自竺归纳速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注意写法及读法。师:让生阅读教材相应部分内容,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物理意义、概念、公式及单位的了解。生:读教材师:引导学生看小资料,了解物体的速度,并让学生记忆:人步行的速度(1.1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师:介绍速度的另一个单位:Km/h,及其与主单位m/s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师:引导学生记忆:从形式上
9、看,表面上看起来小的单位m/s,实际是个大单位;表面看起来大的单位Km/h,实际是个小单位(这点同密度的两个单位相似,只不过,它们之间的进位是3.6),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进位,反之,乘以进位。练习:1、72Km/h= m/s 144Km/h= m/s15m/s= Km/h 2、让生将小资料中的人步行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换算成以Km/h为单位。(二)、速度公式的应用 师:让生读教材例题1,并在练习本上按规范解题步骤进行解题:注意:(1)、脚标的运用;(2)、单位的统一;(3)、解题过程中必须引入公式;(4)、结果要带单位。生:按师要求,处理练习2。(三)、运动的类型师:机械运动是多种多样的,
10、有的较复杂,有的则较为简单,初中阶段我们只对较简单的机械运动作一研究,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是最简单的,但即使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情况也不一样,让生阅读教材“想想议议”,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回答问题。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师:让生读教材相关内容。生:自学教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成直线运动,并初步了解平均速度。 V=s/t 表示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师:出示例题: 某同学在60m赛跑中,头2s内跑了12m,接着又用6s时间跑了40.8m,最后用1s跑完余下的路程。 求:(1)、头2秒内的平均速度; (2)、中间6秒内的平均速度; (3)、最后1秒的平均速度; (4)、全程中的平均
11、速度。生:在练习本上按规范解题步骤进行解题。师:引导学生得出: (1)、谈及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哪段时间内或哪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师:为了更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让生处理下面的例题。1、 一辆汽车,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 一辆汽车,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师:让生将这两个公式与密度一节中合金密度的两个公式进行比较并记忆。三、小结四、作业与练习五、板书设计三 长度和时间及其测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
12、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规则;3、特殊的长度测量。 教学准备:刻度尺、铅笔、铜丝、秒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找生回答速度的计算及单位。师:让生探讨:若要测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应如何测?需测出哪些物理量?各用什么工具?引出新课。二、授新师:让生讨论“想想议议”,从中你会有什么收获?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生:凭感觉估测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需
13、要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师:让生自学“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长度测量师:让生回顾长度的主单位及其它单位。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师:找生回顾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位: 师:练习: 5.8m= m 78Km= cm师:结合长度单位,简单介绍回顾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师:引导学生回顾,测量长度的工具。生:刻度尺、皮尺、卷尺师:介绍其它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师:引导学生练习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的观察: (1)量程 (2)分度值 (3)零刻度线在哪2、使用 (1)选:选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有刻度的边缘沿着被
14、测长度; (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数字加单位。师:练习,用多媒体进行: 拓展: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反过来知道读数,也能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 方法:转换单位,将读数的小数点移至最后一位之前(即估读值之前),看单位是什么,即可确定分度值。 例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为0.1786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例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 B、1.712dmC、0.01712Km D、0.1712m(二)、时间测量师:让生依据已有
15、的经验验自学教材本部分内容。生:(1)、常见的时间单位及换算 (2)、时间间隔的计算。(三)、误差师:让生自学本部分内容,并归纳知识点。生:误差的概念; 误差与错误的不同之处;误差减小的方法。 师:出示例题:关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问题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8.51cm、18.53cm、18.72cm、18.54cm、18.52cm,则错误的是 ,物体的长度最接近的是 。三、小结:让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四、处理习题五、板书设计四 力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备课 第十二 运动 单元 备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