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执教者: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三篇讲读课文少年、小松树、小溪流的歌,一首古诗游园不值和一个语文乐园。课文有的描写了充满希望的少年时代,有的描写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志向,还有的讲述了不断冲破阻碍,不断成长的精神。通过学习这组课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体会到充满希望的少年是要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成长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美,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感受到需要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作者在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1 少年教学目标
2、: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领悟少年的朝气蓬勃、雄姿英发、充满希望、充满斗志,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3、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读中学写;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仿写,抒发自己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诵诗歌;学习生字词;理解少年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少年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1.激情导入:
3、新的一年来到了,你们又长了一岁,今年你们多大了?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称为“儿童”的话,从今年起我们要自豪地说:“我们是少年”。(师:板书1、少年)这是著名的诗人臧克家写的一首诗。2.初读课文,自学思考:(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提示:看看诗人把少年比作了什么?)(3)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小组交流二、灵动生成 明确问题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字形:嫩2、分小节读。3、这首诗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写少年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特点。用段意归并法) 4、指导、梳理疑难,明确目标:少年有哪些特点?三、主动探究
4、、多向互动1、自学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少年什么特点?圈点、勾画、批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1)这一节把少年比作了什么?“六七点钟的太阳有什么特点 ,从中体会到什么?(充满幻想、希望)(2)将“冒”换成“升”行吗?为什么?(体会蓬勃向上的特点)(3)感情朗读,读出朝气蓬勃的语气。 四、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1)作者是怎样写出少年朝气蓬勃的特点的?(先比喻 ,再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 出示:少年像(什么),(怎么样)(2)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五、作业设计1、 抄写、听写生词。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仿写诗
5、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仿写诗句; 一、复习导入少年在诗人臧克家的眼中是什么?二、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1、 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自学27节,出示思考题:27节分别写出了少年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出来的?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第二节 从“万仞”的高和“源泉”“哗哗”的生生不息体会奋勇向前的冲劲。第三节 从 “嫩绿”“茁壮”,你仿佛看到什么景象?体会到什么?(勃勃生机)第四节 抓“小鹰”“翱翔”,谈谈自己的远大志向。第五节 抓“乳虎”“猛冲猛撞”感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毫无畏惧和斗志昂扬)第六节 抓“刚磨好的刀刃”比较句子: 少年像刚磨好的刀刃,发出闪闪的亮光。 少年像刚磨好的发出闪
6、闪的亮光的刀刃。 少年像刀刃。 哪句好?为什么?(像刚磨好的刀刃有什么特点?)(体会锐气十足 大有作为) 第七节 是比喻句吗?“英秀”是什么意思?体会到什么?(赞美、寄予希望)三、|回归全文 整体感知 (1) 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你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强化朝气蓬勃、奋勇向前、勃勃生机、志向远大、斗志昂扬、锐气十足) (2)全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句式一样,比喻手法)出示:少年像(什么),(怎么样)四、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仿写几句。少年是一首歌一首高昂的歌一首充满活力的歌让人听后陶醉其中少年是一朵花一朵正在开放花一朵火红的花让人看后满心喜
7、悦少年是一首诗一首动人的诗一首激情的诗让人读后青春焕发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五、 作业设计1、 背诵全诗。2、 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仿写诗句。板书设计 1、 少年太阳 蓬勃生机源泉 奋勇向前小树 勃勃生机小鹰 志向远大乳虎 斗志昂扬刀刃 锐气十足人中的英秀,未来的希望2.小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6个生字,会认4个字,学习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3、让学生懂得追求是前进的动力,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过程与方法:小松树的成长书上以文字表述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递进的关系,以此为线索
8、,让学生明白追求是前进的动力,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成就的人生道理。教学重点:感受小松树四次生长的阶段性,领悟文字含义。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理解文章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2自然段,理解小松树第一次长高的动力是什么?教学重点:理解文段含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教学难点:理解小松树第一次长高的动力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1、松树是大家常见的树木,通常会长得很高,有的甚至高耸入云,是什么促使小松树越长越高,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一棵小松树的成长历程。2、初读课文 自学思考(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2)
9、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3、小组交流。二、灵动生成 明确问题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字形:矮 越 反馈资料查找:龙骨草、蕨菜、蘑菇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段意归并法:从小松树的4次生长过程去归纳。) 3、梳理疑难,明确目标: 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从中明白什么道理?三、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从中明白什么道理?1、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小松树那么嫩那么矮,看到比他高得多的龙骨草,心里怎么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巴不得”
10、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好奇 渴望长高的迫切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和第2自然段。四、作业设计 形近字:龙( )苍( )蘑( )菇( )艳( )辽( )尤( )沧( )磨( )茹( )耕( )疗( )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另三个成长过程,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联系生活谈感受。教学重点: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谈感受。一、 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1、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从中明白什么道理?2、学习311自然段(1)自读311自然段,思考,小松树每个阶段长高看到
11、什么?想到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2) 小组交流。(3) 全班交流: *36自然段 A、想象看到的美景,体会当时的心情。 B、既然这样已经看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为什么小松树还要想长高?从中体会到什么?(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从“并不满足”“寻思”“巴不得”体会。 C、有感情朗读小松树思考的句子。 *710自然段 A、小松树又长高了,这回他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比较句子,说说那一句好,为什么? 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 望得更远,还是森林。 B、他为什么还想长高?怎么做的呢?从中体会到什么?(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 不断追求) *11自然段 1、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
12、一下,这时的小松树望见了什么? 2、从小松树的生长过程中,看出他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那么你明白了它已成为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的原因吗? 3、他终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生活理解) a 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b 登鹳雀楼中那句话与这句话的道理差不多? c 结合课文和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d 感情朗读这句话。二、回归全文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童话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两方面,以突出这个道理。(看到的、想到的) 2、仔细关注第4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特点?三、 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 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描写自己在校园、公园和其他
13、地方看到的景物。板书 后面有什么 巴不得 一下就小松树 并不满足 又有些什么 还有什么 不停留 (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 不断追求) 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3 小溪流的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清文本线索,结合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事物锁蕴含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鄂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