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生产需求零接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企业生产需求零接轨.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企业生产需求零接轨,搞好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情况分析,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企业需求为主线,与企业生产需求零接轨,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保证教学质量。关键词: 企业需求 课程计划 课程大纲 教师培养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作为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深化教育教学
2、改革,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入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不断调整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努力把各个专业打造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接轨。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教学改革中,为了掌握企业的需求情况,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学校先后成立了由当地著名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企业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每年都组织召开年会,详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把学校的教学改革情况向企业家和专家们进行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企业的需求,我们按照专业的不同有
3、计划地组织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调研走访,调查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要求,对职业道德、岗位规范和标准、企业文化和专项技能培养等方面的要求。将调研的内容认真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作为指导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坚持以实施五个对接工程为目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人才培养规格,考虑基础,注重实践,加强技能培养力度,引入企业标准。通过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二、认真分析企业需求,制定合理课
4、程计划和课程大纲根据我校专业特点,我们主要对现代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整理列表如下:序号调研项目调查结果备注1企业喜欢哪些方面有专长的毕业生?(1)加工工艺熟练,技能好,刀具、量具、夹具使用熟练,数控编程及维修熟练。(2)守纪敬业,吃苦耐劳,踏实好学,责任感强,做人低调,有进取心,敢于实践。(3)学习扎实,头脑灵活,思路清晰,有创造性,适用能力强,能尽快使用新技术,尽快独立工作。(4)参加过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有过企业实习经历。2教学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素质培训?(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导入相应的训练科目中。(2)让学生脚
5、踏实地工作,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3)提高教师素质,专业教师要真正专业化,提高技能水平,与企业多交流,多学习,定期培训,对年轻老师进行新技术培训,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兼职。3学生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技能培养?(1)熟悉设备性能,加强工艺训练,熟悉使用工量具,与企业技能要求相结合。(2)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新技术接受能力。(3)培养目标要明确,纵向专于一种技能,横向围绕专业多培养几种技能。(4)加强新技术、新技能的培养。(5)技术要求精、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偏技能,轻理论。(6)增加实训强度和时间,提高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操作规范方面有哪些实用方法?(1)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培训,将企业的岗位规范和标
6、准引入到课堂,将6s管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2)校企结合,增强实用性,引入企业生产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规程。(3)专业知识要现场教学,将课堂教学搬到车间,严格执行工艺规范。(4)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技术能手参入学生的技能鉴定工作。5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1)培养学生又红又专,首先要红,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想法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2)进行军事化教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4)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5)道德教育多采用案例,表扬为主,及时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进行毕业生调查,挑选近几年毕业生的成功案例,让与学生年龄相近的年轻人来做报告。(6
7、)老师要熟悉和适应独生子女及新时期年轻人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6关于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建议(1)加强适合企业需要的模块化教材的建设,适当增加深度,拓宽知识面,增加基本功训练内容。(2)课程计划、课程大纲很重要,课程设置要有序,要有前导、后续课程。学生在学校中学到学习方法,才会有开拓性、创造性。(3)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每个专业一年选一至两门课,进行重点突破。(4)加强制图和公差知识的学习通过调研分析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道德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求学生守纪敬业,吃苦耐劳,踏实好学,责任感强,做人低调,有进取心,敢于实践和具有团队协
8、作精神等。2.专业技能:熟悉设备性能,加强工艺训练,熟悉使用工量具,纵向专于一种技能,横向围绕专业培养多种技能;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培训,将企业的岗位规范引入到课堂,将6s管理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入企业生产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让企业参入学生的技能鉴定。3.课程计划、大纲及教材建设:加强模块化教材的建设,适当增加教材深度,拓宽知识面,增加基本功训练内容;课程设置要有序,要有前导、后续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这样到企业后才会有开拓性、创造性;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每个专业一年选一至两门课,进行重点突破。三、以企业需求为主线,逐步实现与企业生产需求零接轨针对企业的需求,以
9、强化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特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1.课程设置动态化根据企业的要求动态地设置课程,不断地调整课程计划和大纲,将教材的内容也处于动态地变化之中。作为课程它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课程内容也不再是完全确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根据客观需要和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调整和修正,其过程为:职业岗位需要课程开发与设置教材选择与编写教育实施评价反馈修改调整。例如我校机械专业与企业成立的一些冠名班级,这些班级的学生在毕业时,经过企业的考核可优先到企业工作。为了搞好这些班级的课程计划和大纲,我们安排了相关专业教师到该企
10、业进行专项走访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企业专项技能、企业到校讲课安排、企业所需要的技能证书等。针对企业的这些要求,我们与企业共同制订专项技能、企业文化、企业规范等课程大纲内容。根据调研的要求,我们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基础课和有关内容。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如机械专业的制图、液压和测量等课程)。这些内容的讲解是由学校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共同完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引入教学培训之中,针对性非常强。这种动态地设置课程计划和大纲保证了学生在校所学内容与企业需要零接轨。2.将企业的岗
11、位规范和标准纳入到教学培训中来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以往都是教师根据书本的要求进行训练,往往忽略了企业的规范和标准,仅把技能培养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体系、一个教学任务,把职业学校的学习看成仅仅是学一个技能。这些技能不能有效地与企业对接,没有联系生产实际,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择业和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要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在培训内容和标准上与企业对接。首先,我们以企业标准来设计整个项目,项目基本上是以企业常见加工零件为标准来设计的。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特别强调岗位规范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我们将与专业有关的典型企业的生产内容进行梳理,梳理出系列培训项目。例如我们在设计数
12、控加工的培训项目时,把产品的组成要素分成表面加工、轮廓加工、型腔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等,以及工量具和刀具的使用等。在这些要素的加工中严格按照尺寸精度、形位误差要求来培训的,加工的零件没有分数,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有时学生加工的零件可能只有一个地方尺寸不合格但那也是废品,让学生养成零错误的习惯。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作风。其次,在训练中我们加强了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和累精神的培养,有时完全模拟企业的生产时间进行训练,甚至晚上加班,训练结束后学生自行打扫卫生、检查润滑剂床,进行机床的维护。这种方式使学生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职业道德上都有较大的提高。3.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生产岗位,体验生产
13、环境和企业文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生产能力,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文化,在课程计划和大纲修订中增加了专业实习、企业顶岗实习专项模块。中专安排在第3或第4学期、大专安排在第7或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一个月的专业学习;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内容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企业的生产要求与在学校学习时的差别。了解和掌握企业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跟班顶岗,了解企业文化,为毕业后顺利顶岗奠定了基础。例如我校安排了07大专机电班的同学到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实习了一个月,实习期间,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跟班顶岗实习,熟练地掌握了电气控制柜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学习
14、了企业的安装规范和劳动纪律,体验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学生返校后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方面进步较大,学习劲头比下厂之前更大了。四、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保证教学质量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学校结合教学工作特点和需要,认真分析教师的个人特点、专业发展前景,为教师们制定了专业发展的计划。除了采取学历提高培养,提升教师们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之外。学校加强了专业教师生产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制订了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练的制度,每位进校的新教师安排半年到一年的下厂锻炼,其他教师两年内下厂一到二个月。根据专业不同我们把教师送到合作企业中对口生产单位进行锻炼
15、。学习企业技术生产过程,跟班顶岗,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例如我们机电专业的教师送到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公司等,数控和模具专业的教师送到青岛海尔模具公司、青岛再特模具有限公司、青岛佳友模具有限公司等。这些大的企业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标准、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在锻炼中,企业给每位教师安排了素质较高的工人师傅,他们除了具有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之外,还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师傅们良好的素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当他们回到学校之后工作积极认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同时每年进行青年教师技能比武,提高青年教师的技能水平。总之,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企业生产需求为目标,将企业的需求细化到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之中,将企业的生产项目纳入到学校的培训教学之中,逐步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零接轨。中文参考文献:【1】教职成.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92号【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马成荣 校企结合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4】 易贵平等.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与校合企作培养模式的应用.中职教育,2009(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