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概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概论教学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舞蹈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名称:舞蹈概论三、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四、开课对象: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五、开课学期:第2学年上学期六、课程类型:必修课七、课程目的与任务:1、本门课程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舞蹈学科各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2006版培养方案,将舞蹈学(舞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规格设定为,要系统地掌握民族舞蹈教育专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将此门课程设为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舞蹈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舞蹈文化的基本原理,掌握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认识,以企提高同学们的
2、专业基础理论修养。为进一步学习中外舞蹈历史以及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如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人类学等奠定专业理论基础;2、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诸多概念,这些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掌握理论的前提,所以,应讲清概念。其次,重点要分析、讲解基本原理,即舞蹈发生、发展的原理,舞蹈分类的原理,并概括舞蹈文化乃至于种类舞蹈的特点。为此,前三章将舞蹈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章节将种类舞蹈作为研究对象,使我们的分析、讲解形成整体或一般性研究与个别或独特性研究相结合,以使同学们对舞蹈文化的一般及对舞蹈种类的个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八、课程重点与难点1、本门课程的重
3、点是讲解、分析舞蹈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和基本原理,且对种类舞蹈的发生、发展、形态特征、文化功能、文化内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2、本门课程虽然是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然课程内容蕴涵一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就学理而言,如有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将得心应手。但舞蹈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年龄尚小,且其他学科的知识较弱,故教师讲解或学生理解均有一定的难度。九、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本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舞蹈文化概述”,具体内容含:舞蹈文化的发生、发展、种类、特点;“舞蹈文化形式要素”,具体内容含:动作分析、构图分析、道具服饰分析、舞蹈结构分析等;“舞蹈种类论”,
4、具体内容含:民间舞蹈论、宫廷舞蹈论、宗教舞蹈论、艺术舞蹈论等。更为具体的内容及重点如下:第一章:舞蹈文化概述本章共分五节,即第一节、概念;第二节、缘起;第三节、发展;第四节、种类;第五节、特点。第一节:概念这一节共分三个部分:一、中国古今学者对舞蹈的理解或给出的定义;二、外国古今学者对舞蹈的理解或给出的定义;三、本课程给舞蹈文化下的定义。重点是了解中外学者们对舞蹈文化概念的释义,解说本课程对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第二节:缘起在这一节中,共介绍了舞蹈文化的8种缘起说,即“表情说”、“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性爱说”、“演进说”、“劳动说”、“多元说”。重点是介绍各种舞蹈起源说。第三节:
5、发展这一节分2个部分:其一、舞蹈文化发展的体现;其二、舞蹈文化发展的原因;重点是分析舞蹈文化发展的原因。第四节:种类在这一节中共分三个部分:一、分类的意义;二、分类的可能及原则、三、诸种分类方法。重点是介绍各种分类方法。第五节:特点在此节中分析舞蹈文化的“动作性”、“蕴意性”、“造型、节奏性”。重点是通过比较分析舞蹈文化的特点。第二章:舞蹈文化形式要素本章共分三个部分:一、动作;二、构图、道具、服饰、音乐、布景、灯光;三、结构、体裁。第一节:动作本节共分四个部分:一、动作的含义;二、动作的种类;三、动作的结构;四、动作的组合方法。重点是动作结构分析。第二节:构图、道具、服饰、音乐、布景、灯光此
6、节共分为六个部分:一、构图(及民间舞队形);二、道具;三、服饰;四、音乐;五、布景;六、灯光。重点分析各种手段与舞蹈之间的关系。第三节:结构、体裁此节分为两个部分:一、结构(包括结构之意、舞蹈作品结构类型、结构原则、作品赏析、民间舞结构);二、体裁(包括体裁有类别、各类体裁简述等)。重点介绍舞蹈作品的不同结构类型,讲解不同舞蹈体裁的特点。第三章:民间舞蹈文化本章共分为六个部分:一、民间舞蹈是什么;二、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三、民间舞蹈的分类及形态;四、民间舞蹈的功能;五、民间舞蹈的特点;六、民间舞蹈的未来。第一节:民间舞蹈是什么? 本节引用各辞海以及大百科全书等资料中所搜集的对于民间舞蹈概念的
7、不同定义。重点介绍国内外学者们给民间舞蹈下的定义,论述本课程的民间舞蹈定义。第二节: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本节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民间舞蹈的产生(包括产生的原因、民间舞蹈“规范模式”的几种决定因素);二、民间舞蹈的发展(包括民间舞蹈发展与变化的原因、民间舞蹈如何发展与变化)。重点是分析民间舞蹈发生、发展的原因。第三节:民间舞蹈的分类及形态本节从不同方面对舞蹈进行分类,包括功能分类法、文化形态分类法、风格分类法。重点介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舞蹈形态。第四节:民间舞蹈的功能此节从三个方面分析舞蹈的功能,包括娱乐性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重点分析民间舞蹈的不同功能。第五节:民间舞蹈的特点本
8、节从七个方面分析民间舞蹈的特点:包括古老与质朴、程式与即兴、社会性和民俗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生态性和历史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自娱性和表演性。重点分析民间舞蹈的不同特点。第六节:民间舞蹈的未来走向本节共分两个部分:一、可能性与必要性;二、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重点分析民间舞蹈在当代存续、演变、发展的原因。第四章:宫廷舞蹈文化本章共分四个部分:一、宫廷乐舞的产生与发展;二、宫廷乐舞的种类;三、宫廷乐舞的功能与特点;四、宫廷乐舞的功能与特点。第一节:宫廷乐舞的产生与发展本节共分两个部分:一、宫廷乐舞的产生(包括阶级的分化、乐舞产生的原因);二、宫廷乐舞的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原因、外来文化的影响、乐舞观念
9、、乐舞技法)。重点分析宫廷乐舞发生、发展的原因。第二节:宫廷乐舞的种类从三个方面对宫廷乐舞进行分类:一、功能分类(包括朝会宴享类、祭祖类、以舞相属交谊舞类、傩舞);二、以风格分类;三、以乐舞的民族或国家归属分类。重点介绍宫廷舞蹈的不同分类方法。第三节:宫廷乐舞的功能与特点本节分为两个部分:一、功能(包括歌功颂德、祝福皇帝、娱悦功能);二、特点(包括表演性、贵族化、规范化、动态优美)。重点分析宫廷舞蹈的不同功能及特点。第四节:宫廷乐舞的存留与利用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宫廷乐舞的存留与利用。重点分析宫廷舞蹈能够存留的原因和能够被利用的原因。第五章:宗教舞蹈文化本章共分六节:一、宗教与宗教舞蹈;二、宗教
10、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三、宗教舞蹈的分类;四、宗教舞蹈的特点;五、宗教舞蹈的社会功能;六、宗教舞蹈的存续。第一节:宗教与宗教舞蹈从三个方面讲述,包括宗教的概念、宗教舞蹈的含义、宗教舞蹈的功能。重点是分析宗教与宗教舞蹈的关系、宗教舞蹈的含义及功能。第二节:宗教舞蹈的起源与发展本节分为二个部分:一、起源的探索(包括由娱神起源、在祭祀活动中逐步形成、由叙事娱乐舞演变而来);二、发展的寻觅(包括伴随着生产方式而变化、伴随着巫俗的变化、在巫术中成熟、由巫术向娱人的变化)。重点是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宗教舞蹈的起源和宗教舞蹈的演变及演变的原因。第三节:宗教舞蹈的分类及形态本节以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一、纵向分类(包括自
11、然崇拜歌舞、图腾崇拜歌舞、祖先崇拜歌舞);二、横向分类(包括巫舞、单一祭祀仪式舞)。重点从两个纬度即纵横纬度划分宗教舞蹈的种类,并举例分析不同种类舞蹈的形态。第四节:宗教舞蹈的特点本节从四个方面讲述宗教舞蹈的特点:一、神圣性;二、神秘性;三、超常性;四、同一性。从不同角度重点分析宗教舞蹈的特征。第五节:宗教舞蹈的社会功能本节从五个方面讲述宗教舞蹈的社会功能:一、强化宗教心理的功能;二、传教的功能;三、聚合民众的功能;四、慰藉的功能;五、娱人的功能;重点分析与解说宗教舞蹈的社会功能。第六节:宗教舞蹈的存续本节分为三个部分:一、依托仍存;二、作为传统保留;三、娱人因素所致。重点是解说宗教舞蹈存续的
12、现象,分析宗教舞蹈存续的原因。第六章 舞厅舞蹈文化本章共分为五个部分:一、舞厅舞的含义;二、舞厅舞的沿革;三、来源、风格、功能;四、舞厅舞选介;五、国标舞。第一节、舞厅舞的含义本节的重点是解释舞厅舞的定义,分析与其它舞蹈的区别。第二节、舞厅舞的沿革本节着重分析舞厅舞的发展和沿革,包括“手拉手”、“舞伴渐宽距离”、“舞伴渐近距离”。且分析演变的原因。第三节、来源、风格、功能本节共分两个部分:一、动作来源(包括模拟动植物的动作、模仿植物动态、按一定的音乐节拍而创作的动作);二、从三个方面分析舞厅舞的功能(包括自娱功能、交际功能、健身功能)。重点是分析舞厅舞形态的成因及功能。第四节、舞厅舞选介本节分
13、两个部分:一、华尔兹;二、波尔卡。重点分析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舞蹈形态。第五节、国标舞本节重点是简要分析舞厅舞与国际标准舞的关系。第七章:艺术舞蹈文化本章共分九个部分:一、艺术舞蹈的发生与变化;二、艺术舞蹈的特征与功能;三、艺术舞蹈的种类;四、中国古典舞;五、芭蕾舞;六、现代舞;七、中国当代舞;八、舞蹈创作者;九、舞蹈教育。第一节:艺术舞蹈的发生与变化本节分四个部分:一、发生;二、变化(包括政治需要、社会生活、观众需求、外来文化的渗透、创作观念的影响);三、几方面的变化(包括题材、创作方法、手法、动作风格、艺术舞蹈的功能变化、艺术舞蹈的状况变化);四、继承与发展。重点是艺术舞蹈发展变化的体现与
14、原因,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节:艺术舞蹈的特征与功能本节分两个部分:一、特征(包括元素的二元分离、作者中心、规范化、反映生活);二、社会功能(包括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娱乐作用)。重点是分析艺术舞蹈的特征与社会功能。第三节:艺术舞蹈的种类与形态本节共分三个部分:一、依据创作手法进行分类(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二、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包括情节舞、情绪舞、意境舞、舞蹈诗);三、按舞蹈所用的动作素材的风格特点分类。重点介绍艺术舞蹈的不同分类法,并分析不同艺术舞蹈种类的具体形态。第四节:中国古典舞本节共分三个部分:一、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三、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
15、展。重点解说中国古典舞的含义、形成、特点及在当代的发展。第五节:芭蕾舞本节共分五个部分:一、芭蕾之形成;二、情节芭蕾;三、浪漫芭蕾;四、芭蕾的特点及文化底蕴;五、芭蕾在中国的传播。重点解说芭蕾舞的形成、不同历史时期芭蕾舞的发展及成因,分析芭蕾舞文化的特点及文化底蕴。第六节:现代舞本节重点介绍现代舞的发生、发展、流派、特点等。第七节:中国当代舞本节重点分析中国当代舞的含义、形成的原因、舞蹈的形态特征。第八节:舞蹈工作者本节共分三个部分:一、舞蹈编导;二、舞蹈演员;三、舞蹈教员。重点分析舞蹈从业者的专业素质。2、要求本门课程除了教师主讲外,还要求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内容完成作业,由短文始,逐渐增加文字
16、量,且同时增加论文的难度。如此提出要求,其一,通过写作业提高阅读能力,因为同学们为了完成作业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前人的研究成果;其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第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提高写作能力,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因此,必须要求同学们写作业。3、实践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内容,观赏作品及分析作品,并要求写出作品分析报告。十、学时分配表第一章:舞蹈文化概述(4学时)第一节:概念;第二节:缘起(2学时)第三节:发展;第四节:种类;第五节:特点(2学时)第二章 舞蹈文化的形式要素(6学时)第一节:动作(2学时)第二节:构图、道具、服饰、音乐、布景、灯光(2学
17、时)第三节:结构、体裁(2学时)第三章:民间舞蹈(6学时)第一节:民间舞是什么? 第二节:民间舞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第三节:民间舞的分类及形态、第四节:民间舞的功能;(2学时)第五节:民间舞的特点;第六节:民间舞的未来走向(2学时)第四章:宫廷舞蹈(2学时)第一节:宫廷乐舞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宫廷乐舞的种类(1学时)第三节:宫廷乐舞的功能与特点;第四节:宫廷乐舞的存留与利用(1学时)第五章:宗教舞蹈(4学时)第一节:宗教与宗教舞蹈;第二节:宗教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宗教舞蹈的分类及形态;(2学时)第四节:宗教舞蹈的特点;第五节:宗教舞蹈的社会功能;第六节:宗教舞蹈的存续(2学时)第六章
18、 舞厅舞蹈(2学时)第一节、舞厅舞的含义、第二节、舞厅舞的沿革(1学时)第三节、来源、风格、功能、第四节、舞厅舞选介(1学时)第七章:艺术舞蹈(12学时)第一节:艺术舞蹈的发生与变化、第二节:艺术舞蹈的特征与功能(2学时)第三节:艺术舞蹈的种类与形态;第四节:中国古典舞(2学时)第五节:芭蕾舞(2学时)第六节:现代舞(2学时)第七节:中国当代舞(2学时)第八节:舞蹈工作者(2学时)十一、作业与考核方式:1、结合每一章的学习内容,自选题目写作业,目的是掌握已学知识,提高检索文献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2、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闭卷考试与写论文相结合。根据教务处之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
19、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十二、课程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本门课程教材使用自编的讲义,其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从舞蹈文化整体层面编写的教材,多为从某一个层面研究、分析舞蹈文化的专著或教材,比如,隆荫培, 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主要以舞台艺术舞蹈为研究对象;罗雄岩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主要以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为研究重点;袁禾著中国宫廷舞蹈艺术,主要以中国历代宫廷舞蹈文化为研究对象;朱立人著西方芭蕾史纲,主要以西方芭蕾舞为研究对象,刘青弋著西方现代舞史,主要以西方现代舞历史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尚无将舞蹈作为文化从整体上解说、分析、论述的教材。从我校舞蹈学院本科生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规格及课程之间的关系而言,学生需要对舞蹈文化从整体上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根据需要我们自编了讲义。在授课前将讲义印发给同学们,以便学习和复习。2、参考书目隆荫培, 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罗雄岩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朱立人著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刘青弋著西方现代舞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袁禾著中国宫廷舞蹈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