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活”起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课“活”起来.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让语文课“活”起来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限制学生发展的种种弊端,那么如何改变束缚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求知、生动活泼地发展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把握“活”的前提创设民主气氛要使学生真正在语文课上“活”起来,教师首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引导他们完成每节课的认知任务。在课堂
2、上鼓励学生质疑,甚至“冒犯”,注意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多跟学生商量,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同老师自由的交往。很多情况下,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要做一个沉默者,倾听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思想,倾听学生的要求,倾听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倾听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也要和学生沟通,但这不能用居高临下的训导式,而尝试着用谈心的方式、商量的口气、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对话,这样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爱教学、爱教育、爱学生应是教师的职业情感。语文特级教师胡中柱老师通过自己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把“微笑教学”归入了教学方
3、法之中。胡老师说:“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价值千金。微笑洋溢在教师脸上,会给学生以安全感、轻松感、愉悦感、享受感。教师应面带微笑进课堂,面带微笑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面带微笑启发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微笑是鼓励,是点拨;特别是学生答错时,教师的微笑更是一种神奇的安慰和鼓励,是缓和学生紧张情绪的调解剂,是启迪学生产生重新思考问题的勇气的最具诱惑力的无声的语言。”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教师乐教就会带着感情上课,就能创造和谐的气氛,就会教出意趣来。二、抓住“活”的关键激励主动求知要摆正学生的主体
4、地位,让他们积极活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名副其实地活跃起来,一方面教师要“放”,下放学习权,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去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教师和家长强加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从兴趣出发的学习。比如在学习背诵课外诗词时,班内许多同学对唐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向老师问这问那。看到他们高昂的兴致,我就建议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研究一下呢?这样几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去图书馆书店查阅资料,摘记整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喜欢唐诗,他们认真备课,给全班同学上了
5、一节山水田园诗赏析课,集中介绍了孟浩然、王维的生平、诗歌风格以及代表作赏析,接着又在全班举行了一次山水田园诗歌朗诵欣赏会,每个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诗歌介绍给全班同学。虽然教材上没有这一课,但同学们能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研究课题,采取研究方法,得出研究成果,组织文学活动。这些做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是难以设想的,可是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战胜任何困难,体现自己的个性,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那是一种胜利后的喜悦,那是教师的一味注入所得无法比拟的,其对学生的求知的影响也是长远的深入的。三、寻求“活”的保障精心设计教法
6、要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活起来,精心设计教法是保障。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把教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般的灵活运用,摆脱匠气,多些灵气,精心设计教法,把学生引进学“活”的至上境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活。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每一个人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闭的。时代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感知、整体领悟阅读材料,尤其是鼓励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以教学最后一课为例。最后一课的作者,用艺术的浓缩的手法选材,让作品“以少总多”、“因小见大”,用一堂课来概括一个社会。教师教课,应采取的办法就是以“凝炼”的教学艺术教“凝炼”的
7、课文,把“精讲”的重点,有选择地放在小说的最后一节上。教师可从韩麦尔先生的最后的“一句话”、“一句板书”、“一个手势”入手,抓住“法语课”,狠敲“最后”这颗“钉子”,诱导出全文的人物、情节来。至于全文的人物和情节,不采用“讲”的办法,而采用有表情的“读”的办法,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运用了艺术创作中的以“反”求“正”的幽默笔法,入木三分地揭露那个“反常”的“病态社会”。在教学艺术中,我们就可以借鉴幽默的手法,把课堂教学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如果在板书课题之后,问同学:“孔乙己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孔乙己。”再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同学略加思索,也
8、会回答:“是绰号”。如果再问:“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同学们面对这个“反常”的现象,将会沉默、深思。教师在这种情绪之中开始讲述课文效果是非同一般的。在结束课上,教师问:“孔乙己有脚吗?”同学们会愕然:“有啊!”再问:“孔乙己离开时是用脚走去的吗?”同学们就会肃然了:“用手”。此时再总结说:“孔乙己就是这样用一双手走了,走了,走出了生活的舞台。”在教师随着话音把黑板上的“孔乙己”擦掉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不仅仅是默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已是水到渠成。四、完成“活”的升华挖掘审美情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如一首清新的诗,应如一曲优美的乐章,给人以完善的艺术享受。教育美
9、学认为:教师要深入挖掘和灵活多变地传播教材的真善美,依靠美的魅力去陶冶、吸引乃至解放学生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在听课时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审美愉快。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具有更多的美学因素,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教材中精选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上,这些美文中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犹如集社会美、自然美、心情美于一体的艺术画廊,是经得起历史风吹雨打的艺术精品。在课堂上,教师牵引着学生,走进那墨韵书香之中,欣赏苏东坡,接触毕淑敏,靠拢余秋雨,走向曹雪芹那些书写真情,感悟人生,寄情山水,醉心文化的格高境阔的文章,既启迪智慧,又滋养精神。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面对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此时的语文课变成了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这是任何学科无可比拟的惟语文教学才有的得天独厚的境界。“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应是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力的磁场。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只有不断地探求、总结、反思,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中,才能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汩汩不断。 莱西市实验中学 孙燕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