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中学五心教育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都中学五心教育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都中学 “五心教育”材料一、产生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历经忧患并取得巨大文明成就的伟大民族。中国加入了WTO,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大体系中,同时,对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影响,大量的外来文化制品通过各种渠道,如影视、杂志、网络等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冲击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样,学校德育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呈现出德育的国际化走向。面对中国入世对教育的挑战,学校德育如何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道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而良好的基础道德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民族进步的一种无形的巨大动力。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
2、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等。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的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要纠正青少年思想中的错误倾向,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对培养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是深化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基础道德素养是今天学生道德素质的根,也是21世纪人才道德素质的根,是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我校就以“五心教育”这一切入口落实基础道德教育。 二、主要做法 “五心”教育即 “孝心献
3、给父母”、“爱心献给伙伴”、“热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与伦理,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于社会来说,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将来又怎能会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和关爱他人?以“孝心”为“五心”的基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心”培养,从关心身边的伙伴、集体中的成员延伸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热心”则体现于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实践体验。“忠心”则围绕民族精神德育纲要进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以“信心”落实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塑造为目的开展基础道德教育。通过“五心”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胸怀大志,具有爱国主义、集
4、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1、“五心”教育走进课堂 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教育要改变原有的传统说教方法,要提倡立足于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五心教育。我们鼓励教师充分挖掘五心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结合各科教学进行直接的或渗透的教育。学科不同,结合的程度和要求也不同。 如:在语文学科上,我们教会学生写好一手汉字,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知道几个爱国人士的故事,在“亲子节”里,让学生与父母比童年,发现祖国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艺术学科上,通过画脸谱、唱好一段国剧-京剧来让学生体验我国的国粹精华,在体育学科上,组织学
5、生开展“游戏节”活动,从长辈那儿学会他们儿时的弄堂游戏,在校园里掀起了“童年游戏乐趣多”的活动高潮;还学习中国武术操,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国粹;在活动课上,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中国结”入手,让学生通过编织,了解我国的传统“结文化”,感受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化国粹。还可以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切入口,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我能行”,让学生相互找出对方身上的优点,当学生们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优点,都感到惊讶,这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更有效的开展“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 作家余秋雨曾在他的千年庭院中说,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
6、递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出这种精神,那么,它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教师都应把育人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学生也应把提高自己道德素养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即使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继续宣传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特别是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源泉。 2、“五心”教育走进家庭 家庭对于个体来说,它是个人生活的栖息地,是个人认识社会的窗口。家庭的影响必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长是最直接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发展起
7、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不孝不是天生的,究其根源,子不孝,父母之过也,一些家长自己本身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缺少爱心,而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言一行都喜欢参照大人,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只是一味在衣食住行上关心孩子、满足孩子,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一好顶百好,家长自己不干家务,全由保姆代替,更不用说让孩子干家务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孝心呢?看来,孝心教育必须从根源抓起,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广大家长首先当好孝行善心的好榜样。此外,我们还请家长一起参与学校的教育监督工作,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核,这样更能起到好的
8、教育效果,真正体现校内、校外教育的一致性。 从德育的实效性目标出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生理特征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孝心献给父母,我们对学生提出“孝”的具体要求,每个年级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进行实施,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孝心奖章”、布置具体要求。如:低年级要求学生进行进出家门主动与父母打招呼,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年级学生要求在家为父母盛饭,做作业不让父母陪读,自己能自觉帮父母做家务活,高年级学生要求能体验到父母的喜怒哀乐,每天与父母谈心。 在“21世纪如何做子女”的征文中,可以让学生写些心得、征文,让学生共同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少先队
9、争章活动,开展了“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同时,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开展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子女在活动中建立浓厚的亲情,在“献孝心”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发动全校学生把在家庭中为父母尽孝的“美丽瞬间”用照相机拍摄下来,进行全校展示,互相交流。综合各类活动参与情况,并根据家长的反馈,老师的考评,每学期进行评选 “孝心天使”的表彰总结,达到宣传,提高教育的示范性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一种感召力。 动物中乌鸦反哺、羊跪乳、古诗歌中花木兰大夫从军,历史上岳飞奉母“精忠报国”,这些都是尽孝尽忠的典型,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事例,对学生细细点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
10、孝敬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 3、“五心”教育走进社区 关爱社会体现在 “五心教育”中的“热心”教育。关爱社会内容相当广泛,如生活的社区、班级、学校与公共场所。我们将“我是社会小公民”教育做到在学科中渗透,在活动中实践。如:学校的生物、环保小组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区,走入家庭,把从网上、书刊上收集有关自然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开展“绿色家庭”活动,发动队员与父母一起养殖绿色植物,动手美化家庭,并在学校里认养小树苗,定期浇水、除草,定期进入社区开展服务活动,体验为社区服务的乐趣和收获。少先队大队部发动学生开展“收集废电池-保护家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以小队为单位,先从书上、
11、网上了解到废电池对地球的危害,在双休日里,向居民区分发倡议书,向行人宣传环保意识,又纷纷走入社区,人人戴上手套,捡起一包一包废电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教育了家长,也把他们身上良好的品行辐射到了社区。 孩子的成长并不局限在一个空间。家庭、学校、社区共同构成其成长的环境,从这一角度而言,要让学生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单靠学校这单一的条块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社会在教育网络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地理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整合这些有利资源为学校服务,为活动服务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形成优势互补,使社区成为学生成长体验的另一个空间。正是由于三位一体网
12、络的构成,才使得学生的成长体验活动更为丰富饱满,从而使其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并与生活密切相关。 基本成效 我校对学生的“五心教育”是多途径、多形式的进行。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往往更热衷于轻松的教育氛围,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一次次体验生活的社会实践、一个个有意义的仪式教育、一堂堂生动的学科教育,都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确立了“德育过程无痕迹”的教育理念,注重挖掘身边每一个教育的资源,把握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和多途径的德育教育中学会应具备的品质。 多年来,我校坚持从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入手,在加强中小学生基础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多层次、多维度
13、地开展有效的“五心”教育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有效的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学校已经开设了分层“五心教育”校本课程,并落实与课堂之中,在提高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年级“孝心”、二年级“爱心”、三年级“热心”、四年级“忠心”、五年级“信心”),利用每周德育专题教育课进行落实。同时还编写了一本“五心教育”学生读本,借助故事诵读、图片讲解、心得交流、涂涂画画等版块让学生进行学习。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德育研讨。推广普及 学校自开展“五心教育”以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在点滴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使德育生活化,德育细节化,要求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分层重点落实,做到一个年级突出一个心,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生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实践、有反馈、有实效。学校还动员每个家庭也参与到“五心教育”,通过“彩虹桥”家校报、校园网等联络平台向家长不定期介绍相关“五心”教育的内容与学校的德育动态,还通过设计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和学生一起在“五心教育”中成长。 社会反响 经过多年“五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已经形成系列评价体系,学校紧密结合家庭、社区进行落实开展活动,采取多元化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普遍得到社区、家长的好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