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度贫血病人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重度贫血病人的护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急重度贫血病人的护理教 学 目 标【掌握】1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2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3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熟悉】1贫血的分类;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缺铁性贫血的检查和治疗要点.【了解】1骨关节疼痛病人的护理;2贫血的发病机制;3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4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预后一、贫血概述(一)概念(二)贫血的病因和病机(三)贫血的分类(四)贫血的临床表现(五)贫血的诊断(六)贫血的治疗(一)概念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或红细胞压积(HCT)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正常值的低限.其中以血红蛋白量最为重要,在判断是否贫血时应
2、注意血液稀释和浓缩的影响贫血是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不同原因或不同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二)贫血的病因和病机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物质的缺乏:如IDA,巨贫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白血病红细胞破坏过多:如各种溶贫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急慢性失血(三)贫血的分类1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严重度分类:轻度 血红蛋白大于90中度 血红蛋白60-90g/L 重度 血红蛋白30-59g/ 极重度 血红蛋白30g/ (四)贫血的临床表现贫血最突出和最早的症状:疲乏,无力贫血最突出的体征:皮肤,粘膜苍白神经系统的症状: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注
3、意力不集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心悸,气促,活动后加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其他:低热,感染影响贫血症状轻重的因素:与贫血发生的急缓,程度,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有关.(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红细胞计数;MCV,MCHC;RC(鉴别诊断,疗效的观察和评价)尿常规和大便常规骨髓检查:涂片和活检肝肾功能病因相关检查(六)贫血的诊断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贫血诊断步骤:首先确定贫血是否存在确定贫血的程度确定贫血的类型寻找贫血的原因(七)贫血的治疗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 要原则2.一般治疗:休息和饮食,吸氧3.药物治疗:4.对症支持治疗
4、:输血;预防控制感染;止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急性贫血Hb80g/L或Hct0.24慢性贫血疗效差,伴感染Hb60g/L或Hct0.20二缺铁性贫血(一)概述(二)铁的代谢(三)发病原因和机制(四)临床表现(五)治疗要点(六)护理(一)疾病概述1.定义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发病情况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儿童贫血率在50%左右,成人贫血率在10%左右,孕妇的贫血率则高达40%. (二)铁的代谢铁的分布铁的来源和吸收铁的转运铁的贮存和排泄1.铁的分布(1)体内总量
5、 :男性50-55mg/kg,女性35- 40mg/kg(2)类型:功能状态铁其中:血红蛋白含铁2/3;肌红蛋白含铁15%;各种酶含铁不超过10mg.贮存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2.铁的来源内源性:衰老红细胞的破坏外源性:食物(植物和肉类食物)需要量:1-1.5mg/d 孕,乳妇:2-4mg/d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肝,瘦肉,蛋黄,豆类海带,木耳,香菇等乳类如牛奶含量最低3,铁的吸收吸收率: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 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段影响因素:食物铁状态:二价铁较三价铁易吸收胃肠功能:酸碱度药物:VitC促进铁吸收茶叶中的鞣酸与铁形成鳌合物,铁吸收减
6、少75%体内铁的储存量4,铁的转运Fe2+ 经铜蓝蛋白氧化 Fe3+ 与转铁蛋白结合 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幼红细胞膜表面)进入细胞内后铁与转铁蛋白分离 Fe2+原卟啉+珠蛋白 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浆中转铁蛋白能结合的铁的总量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 100%5.铁的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血浆中有少量的铁蛋白,但可以通过测定血浆铁蛋白来了解铁的贮存情况.正常男性体内贮存铁约为1000mg,女性约为300-400mg6.铁的排泄铁主要由胆汁或经粪便排出,育龄妇女主要经过月经,妊娠,哺乳而丢失正常男性每日约丢失1mg正常女性每日约丢失
7、1-1.5mg,一次月经丢失40-80ml血液,大约失铁20-40mg(三)病因和病机(一) 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1.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偏食;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 (二)铁吸收不良1.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饶过铁吸收部位.2.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Crohn病等3.茶叶,咖啡,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三)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贫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老年人慢性贫血警惕胃肠道肿瘤消化道:溃疡,肿瘤,钩虫病,痔疮及其他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咯血:肺结核,肺癌,支扩等发病机制铁缺乏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发生低色素
8、小细胞性贫血细胞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下降单胺氧化酶活性下降上皮蛋白质角化变性胃酸分泌减少运动后骨骼肌乳酸堆积增多,体力下降,疲乏(四)临床分期根据缺铁病程,可将缺铁性贫血分为三期1铁减少期:缺铁隐匿期2无贫血的缺铁期:隐匿性缺铁 3缺铁性贫血期贫血的一般表现特殊表现-含铁酶及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所致1. 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平,易脆,甚至反甲2. 粘膜:口腔炎,舌炎,胃炎,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3.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易激动,烦躁,头痛等,少数出现异食癖:表现为喜食生米,泥土,石子等4. 感染率升高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5. 生长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五)实验室检查1血象 小细胞
9、低色素性贫血: MCV80fl,MCH27pg, MCHC32%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红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多正常,少数减低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细胞系统增生显著,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粒系,巨核系正常;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3铁缺乏的检查血清铁(SI)64.44 mol/L(360mg/dl)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浆铁/TIBC10%)15%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增高血清铁蛋白(SF)0.9 mol/L (50g/dl)(六)诊断1缺铁(潜在性缺铁期) 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SF和骨髓铁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及血
10、清铁等正常,无贫血临床表现.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红细胞铁的摄入较正常时减少,除SF和骨髓铁明显减少外,TS,FEP等也有异常,但血红蛋白正常。3IDA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病因诊断 (七)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关键补充铁剂中医中药补充铁剂治疗目的: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 2补充被消耗的贮存铁.方法: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口服铁剂(首选)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力蛮能,速力非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可莫非,山梨醇铁一般原则 口服为佳慎用注射铁剂补足贮存 防止复发营养失调饮食护理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促进食物铁的吸收加强口腔护理,增进食欲有效指标 Ret升高,5-10d达到
11、高峰2w后Hb升高,2m达到正常注意事项: 餐后服药忌与咖啡,茶,牛奶等同服可加用 Vit C Hb恢复正常后,仍需服药3-6m1.若口服铁剂三周后仍无效,应考虑下列可能: (1)病人未按医嘱服药. (2)诊断错误. (3)有继续出血灶存在,损失铁量大于补铁量 (4)吸收不良. (5)药物失效或含铁量B不足.2.注射铁剂-应慎用. 适应症: (1)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无法耐受. (2)消化道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切除术 后,慢性腹泻. (3)严重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4)需迅速纠正缺铁,如妊娠晚期贫血严重,或需及时外科手术者.计算公式注射用铁总需要
12、量(mg)需达到Hb-患者Hb (g/L) 体重(kg)0.33第一天:50mg,以后每天100mg注意:过敏反应肌注部位局部刺激,需深部肌注美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牛奶加蜂蜜疗法,就能使儿童贫血大大改善. (八)贫血病人的护理【常用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有感染的危险 口腔黏膜改变 知识缺乏 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护理措施】营养失调饮食护理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促进食物铁的吸收加强口腔护理,增进食欲口服铁剂的护理: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可从小剂量开始,饭后服用避免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使用吸
13、管消除黑便的顾虑:注意补足贮存铁:Hb正常后再服用3-6月注射铁剂的护理:深部肌肉注射,可促进吸收,减轻疼痛强调注射技术: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更换针头注射;可采用Z型注射法或留空气注射法注意不良反应:局部疼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应备好肾上腺素活动无耐力病情监测 症状体征 实验室资料 休息与活动 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给氧 严重患者给氧 输血或输血成分的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与量 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相关因素 重度贫血引起心功能不全. 心率增加,心脏扩大. 主要表现 心率增加,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心率功能不全.护理措施 向家属讲解引起贫血性心脏病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其发生. 环境: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病情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及贫血的改善状况. 必要时吸氧. 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教育 休息与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 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卫生知识宣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