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doc
《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摘要:“语文素养”是新语文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标志性特点,其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不高,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差距甚大,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养成中学生语文素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是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综合式学习与传承和对话式教学;养成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字词补缺力度、培养阅读鉴赏习惯、构建写作互动平台、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和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素养“语文素养”一词第一次明确使用于2001年7月颁布的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在了解这个含义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素养”一词。“素养”是由“素”和“养”两个语素构成。“素”,即是平时,强调时间的经常性、延续性。因而,“素养”强调了素养的不确定性、发展性,这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相同的,它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关于语文素养的定义,研究者们说法不一。但总的来说,语文素养则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一点一向是众说纷纭。
3、华东师大中文系巢宗祺先生在语文建设上指出,“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1杨再隋等编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认为,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2倪文锦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语文素养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主要是由四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 ,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
4、”(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情和语文思维) ,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 ,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3为了更通俗地解释“语文素养”,彭小明认为可以把语文素养分为这四个层次: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和程序性知识。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和语文实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语文心智,包括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象的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语
5、文情意,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4为了更进一步地认识语文素养,还需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语文素养有什么区别于其他素养的特点呢?我基本上认同彭小明的看法。第一,综合性和整体性。从语文素养的构成上就很容易得知,语文素养是复杂的、综合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它是由表及里的统一体。同时,语文素养又具有整体性,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基本品质
6、,其各方面是无法割裂。第二,基础性和基本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关于语言方面最基本的素养和修养,它不是专家学者们的高水平和高素养的东西,因而它具有基础性。语文课程标准里推出,通过中小学教育,毕业生应该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即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有丰富的语文积累、良好的预感、发达的思维,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第三,积累性和发展性。语文素养不是先天性的,是后天长期训练、实践而得的。也就是说,语文素养是在长期的言语生活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语文素养是
7、学生不断内化自己生命的一种结果和状态,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第三,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第四,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让学生为个性的表达创造条件;第五,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语文素养的形成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使中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呢?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先得了解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
8、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 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及分析由于“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因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教育方式没有完全地转变过来,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整体上还没有达到新语文课程的要求,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现状。(一)语文知识水平不高。1.错别字比比皆是。如:以后已后,偏僻偏辟,既然即然。2.读错字音司空见惯。我曾随机抽查77个高一学生,其中读对“讣告”的11人,读对“刽子手”的30人,46个学生不认识“暴殄天物”的“殄”字,能正确认读30个“易错常用字”的没有。3.语病不乏少见。如“大
9、家非常遗憾地看到刘翔痛苦地慢慢地缓步离开了鸟巢”,很显然,这是一个重复啰嗦的句子。(二)语文能力水平有限。1.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朗读课文不够通畅,有时停顿不够准确。2.写作对许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痛点,害怕写作文已是学生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许多学生都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历把作文写出来,即使有,也没具有写作的那种兴趣。也有一些同学表达能力不强或对写作不够自信而讨厌写作。曾经对100名中学生调查得知:喜欢写作文的只占17%,不喜欢的占54%,而剩下的29%对写作持随便的态度。3.表达能力欠缺。当代的中学生成长在更加平等、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其思维应更加敏捷,语言应更加流利,但是现
10、实不是这样,仍然有许多学生不善于表达。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家长和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的东西多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学生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因素。(三)语文心智状况不够乐观。虽然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要精明、要调皮,但是仍然存在着观察不够仔细,注意不够集中等较差的素质。比如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阅读文章时注意不够集中,导致不能一次性读懂文章,抓不住文章的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的学生有着较为广泛的兴趣,但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寥寥无几。据调查,对语文感兴趣的中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6%,考试能考到高分的学生
11、也不一定就喜欢语文,许多是被形势所逼。(四)语文情意状况令人担忧。当代的中学生虽然处于一个知识膨胀的信息时代,但是又有多少学生看过包括祖国的四大名著在内的一系列国内外优秀作品?据调查,阅读过红楼梦的高中生仅占9%。不少学生看的是什么武侠小说、玄幻小说一类的书,这倒不算是什么问题,关键是有的学生什么都不看,上网、打游戏入迷成“疯”。这样能拓宽知识视野吗?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文化修养?我认为这样就连通俗文化的知识和素养都难以获得和形成,甚至会错失应该能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养、人格品行、思想道德等。那么教师怎样实践新课标,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呢?我将结合语文课程的改革、目前教育方式
12、和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从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和养成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这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二 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一)自主式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个体自己主宰学习过程并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5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 勤奋学习而不感到厌倦。例如,
13、在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单元的测试中,可设计这样一道说话题: 你最近读了哪部文学名著?请写出这本书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这些题目的设计, 可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会他们探索新知、学习新知的方法, 为他们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三峡一课时, 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让学生自学课文: 1.文章为什么要先从山写起?2.为什么重点写水?3.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 而先从夏水写起?通过这些问题可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14、能力。(二)合作式学习 合作学习是对过去一节课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填鸭式”教学的否定,是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根椐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教师必须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一句话,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
15、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责任,也使学生能学、会学、想学。合作学习方式固然好,但在合作学习时也应注意几个问题,如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于形式,搞花架子,等等。(三)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提出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得出结论并评判结论的学习过程。6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氛
16、围的营造是激活课堂的前提;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保证;放手开拓、打破常规是实施探究学习的关键。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
17、主学习,提出他们有个性的问题,从而合作探究,这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教师必须有让学生上前台的意识,让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还有一点要注意,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四)综合式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似乎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的场所。语文课改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等,这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综合性学习正是体现
18、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健康和谐发展。综合性是综合学习语文的重要特性,从学习目标上看,它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从学习内容上看,它是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综合;从学习形式上看,它是教师的设计、组织与学生的自主参与、实践的综合,是读书、写作、表演、辩论、参观、采访、搜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语文 素养 形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