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诗词鉴赏题目(中考).doc





《七年级上册诗词鉴赏题目(中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诗词鉴赏题目(中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诗词鉴赏: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案;1;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 2;杨花;子归鸟 3;想象(拟人);同情关怀(思念关怀)。 4;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5;(1)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愚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
2、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人,气概超逸,气势灵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李白内心的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1望 高大雄伟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 _的特点; 2高大雄伟 3.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的特点。(2分) 3.神奇秀丽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 4参天耸立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 5“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
4、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9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 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
6、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
7、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春时的小精灵描绘的机灵可爱。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
8、品其妙处。 【“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11、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2、诗人通过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夜雨寄北: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 2、 想象 3、 情景交融1、送杜少府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诗词 鉴赏 题目 中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