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讲义.doc
《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期末复习讲义.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生活总结 第一部分:总体框架 一、整本教材概括: 以“社会财富的生产问题”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舞台,整个教材讲述了生产什么(消费)、怎样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在什么舞台上生产(市场经济)等经济问题,要求国家、企业(公司)、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正确参与经济生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两大线索 线索之一:按社会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消费) 如何生产-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生产) 为谁生产-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分配) 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线索之二按
2、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主体) 1.国家: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手段-财政、货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倡导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2.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经营策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积极走出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劳动者:就业对劳动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4.消费者:消费类型-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5
3、.投资者:投资方式-学会理性投资。 第二部分:知识结构课程整合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解决的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对象怎样生产生产主体为谁生产生产保证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生产舞台一条主线物质财富生产创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
4、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线索:商品-货币价格消费-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线索:制度背景企业、公司劳动者融资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线索:个人收入分配财政收入分配税收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线索:全面小康-指导思想-体制保障-要求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第三部分:深度整合第四部分:知识归类 (一)制度(体制)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的概念,种类,认识股份制
5、,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4、劳动合同制度。 5、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7、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含义,市场调节的优点、局限性,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二)规律类-三大规律: 1、纸币发行规律及货币的流通规律:把握规律内容,公式 2、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三)政策类: (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保护、调节、取缔、扩大,注意和分配制度区分。 (2)财政政策:分类,实施
6、条件、具体工具 (3)货币政策:分类,实施条件、具体工具 (4)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着重把握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5)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资源保护基本国策。 (6)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原则类 1、商品交换遵循的原则:等价交换 2、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我国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购买商业保险应坚持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6、投资的原则:既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风险(收益性安全性原则)。
7、以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前提(理性投资原则)。 谨记”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及“不要把鸡蛋放在太多个篮子里”两个原则(分散投资原则)。合法投资(合法性原则)。现金是理财上的“万能工具”,一切财富在积累时,必须注意在需要时能否还原现金(变现性、流通性原则)。 7、市场交易的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8、世贸组织处理国际贸易关系的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 9、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 (五)观念类:五大观念 1、科学的经营观: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2、正确的消费观:四点 3
8、、正确的择业观:四点 4、正确的权益意识:劳动者权利、如何维权 5、正确的金钱观。 (六)特征类 1、绿色消费特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 4、公司的法律特征: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受益权、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9、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5、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七)战略类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 3、新形势
10、下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基本战略。 4、对外贸易战略: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 5、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是公司经济成功的因素。 (八)标志类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3、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九)基础类 1、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11、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3、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5、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6、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7、劳动者应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8、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9、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10.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
12、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11.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1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 1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十)决定类 1、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3、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
13、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4、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 5、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6、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7、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
14、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十一)形式类 1、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和资本联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3、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从投资方式和组织形式看,企业包括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4、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5、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表现形式:资本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6、定期储蓄中常用的方式:是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
15、等形式 。 7、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8、市场规则的形式: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 9、走出去的形式: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十二)关系类:六大关系 1、效率与公平。 2、生产与消费。 3、生产与分配(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关系)。 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5、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 6、财政收入与
16、财政支出关系。 第五部分:常考知识整合 一、提高企业效益(或竞争力)篇 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3条): (1)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4)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6)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承担社会责任。 (7)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
17、济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9)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10)提高经营者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1)实行强强联合,兼并、破产,发展规模经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1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学习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13)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补充说明:以上只是一般措施,不是万能钥匙;遇到具体题目,要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二、关注民生篇-就业维权公平 就业 (一)为什么就业 1
18、、就业的意义(见课本) 2、就业的严峻形势(见课本) (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从国家角度说: 1.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3.拓宽就业渠道,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性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等。 4.发展教育,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6、国家积极引导和扶持国际劳务输出。 【提示】 政府促进和保障就业,但是政府不能安排就业 从企业角度说: 1、企业在追求自身
19、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2、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3、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从劳动者角度说: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4、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维权 (一)劳动者权利内容(见课本) (二)为什么维权(见课本) (三)如何维权 国家: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2、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
20、,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企业用人单位: 1、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 2、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做到依法经营,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 1.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 (一)是什么(见课本) (二)为什么:意义(见课本) (三)实现社会公平
21、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之一(初次分配) 内容: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具体做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 内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做法: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
22、,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 根据具体问题,实现公平分配的措施还可以答: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 2、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决定因素)。 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度保证)。 4、坚持正确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5、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期末 复习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