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8蘑菇栽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8蘑菇栽培.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章蘑菇栽培1、目的 了解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品种,掌握培养料的两次发酵技术及管理措施。找出管理特点。2、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料的建堆及两次发酵技术,管理技术。 难点:后发酵技术;覆土的制备;吊菌丝与定菇位的措施。3、主要内容 1)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菌丝体、子实体)、生活史(子实体发育)及生活条件等(营养、覆土、温度、pH、光照)。 2)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发酵(1次法、2次法)及管理等(发菌期、覆土期、菌丝上土期、出菇期、间歇期)。 第一节 概述 蘑菇也称双孢菇、白蘑菇、洋蘑、世界蘑等。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代号为:Ag。一、生产概况 蘑菇是世界上进行商业化
2、栽培规模最大、普及地区最广,生产量最多的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3/4,故有世界蘑之称。蘑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1902年)用组织分离法成功获取菌种,从此蘑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从法国传到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并扩大到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1936年主要在西欧约有10个国家栽培,年产量约4.6万t;1976年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鲜菇年产量67.5万t;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蘑菇生产,鲜菇年产量超过300多万t。 我国蘑菇栽培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在上海虹桥一带开始
3、栽培,鲜菇专供租界、领事馆的洋人享用。自1958年由牛粪代替马粪栽培成功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后来又随着培养料两次发酵技术及杂交菌株的选育,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90年代中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立体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主要生产省是福建、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我国栽培规模已超过起始国,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二、食疗价值蘑菇是有名的植物肉,蛋白质含量是菠菜、白菜等蔬菜的2倍,与牛乳相当,但脂肪含量仅为牛乳的1/10,比一般蔬菜含量还低。其热量比苹果
4、、香蕉、大米、猪肉及啤酒还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4%83%。;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精氨酸、亮氨酸、VB1、VB2、VC及磷、钠、锌、钙、铁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营养食品。含有胰蛋白酶、麦芽糖酶、酪氨酸酶等,可助消化、降血压。其浸出液制成的“健肝片”、“肝血灵”等对白细胞减少、肝炎、贫血、营养不良具有显著疗效。因是低热量碱性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可防止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等。所含的多糖化合物具有一定防癌、抗癌效果。近年来还发现蘑菇的核酸具有抗病毒的功效,具有抑制艾滋病毒浸染与增殖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药用保健品。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一)菌丝
5、体 1、过程:绒毛状(不结菇),覆土后线状(结菇)/索状(不结菇)2、母种表现1)气生型:洁白、粗密、发达、爬壁力强、生长较快、老化易倒伏。2)匍匐型:菌丝紧贴基表面生长,细而稀,生长慢,无爬壁力。3)半气生型:介于两者间,分支短而浓密。(二)子实体 优质菇:菇型圆整,饱满,肥厚,结实,洁白,柄粗短,无空心,膜未破等。二、生活史 双孢蘑菇的有性繁殖比较特殊和复杂。通常,双孢蘑菇的担子上仅产生两个担孢子,绝大多数担孢子内含有“”“”两个核,这种异核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是异核的菌丝体,它们不产生锁状联合,不需要经过交配就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这种异核担孢子是自体可育的。 (一)生活过程 同宗结合,无锁
6、状联合,每个担子多生2个担孢子(故名为双孢菇)。 (二)子实体发育 原基期:在土壤表层内,白色,米粒状。 菌蕾期:土层表面土粒之间,黄豆大,具菌盖,菌柄的雏形。 幼菇期:各部分分化明显,盖半球状,柄较粗,两者结合紧密,没间隙。 成熟期:菇重达平衡状态,菌盖扁半球状,菌膜窄、紧、未破裂。 衰萎期:菇重减轻,菌盖开伞,菌褶黑褐色,释放孢子。菇质劣,风味减。三、生活条件(一)营养 属粪草生菌,其主要原料是农作物下脚料、粪肥等。特点是只能利用化肥中的铵态氮(不能利用硝态氮),原料必须发酵腐熟,才能被菌丝吸收利用。 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差,未经腐熟的原料栽培蘑菇很难成功。主要营养元素是C、N、P、K、
7、Ca、Mg等。(二)温度 恒温结实,多为中温偏低温度型,也有低温型及高温型品种。 菌丝: 5222430 子实体:5131622 在适宜温度下,菌柄粗短、盖肥厚,产量高。高于19生长快,品质差。持续高于22易死菇。低于12生长慢,产量低;低于5停止生长。(三)酸碱度 喜偏碱,最适pH7.07.5。播种和覆土时要求料pH7.58.0、土pH8.08.5。(四)湿度 培养料湿度65%左右 空气与土层湿度有由低到高的需求规律。 菌丝期要求空气湿度70%左右,要求土壤湿度1618%(握成团、撒可散)。 育菇期要求空气湿度85%90%左右,要求土壤湿度20%(搓圆、捏扁、不粘手)。(五)空气 菌丝生长期
8、CO2浓度勿超过0.5%,子实体生长期CO2浓度勿超过0.1%。否则易出现菌盖小、柄细长、易开伞、畸形菇及死菇等现象。(六)光照 属厌光菌,菌丝期喜欢黑暗、分化期要求有散光刺激、子实体生长期要求黑暗环境。 光照强,子实体长得小而老,菌盖黄而干燥,过强则难以出菇。第三节 品种与栽培期一、品种(一)品种划分 蘑菇可分为:四孢菇、大肥菇、双孢菇(主要)。 其中双孢菇其颜色有棕色、奶油色、白色(最多)。根据其菌丝表现型可分为:匍匐型:高产、质差、抗性强、出菇快、适鲜销;气生型:质高、较低产、出菇慢、适加工;半气生型:多为杂交种,兼有两者的特点。 (二)主要品种(多为杂交型) 浙农1号、闽1号As279
9、6、As1671、As3003、新登96、蘑菇176等。 1、As2796半气生型,菌盖厚、不易开伞,成菇率高,较高温型,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1420。耐肥水,转潮快,高产,是国内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 2、F56贴生型,耐水、耐肥。菇体圆整,中小型,无磷片,菇质致密,单生菇比重大,高产。转潮快,出菇整齐,菇潮均匀,子实体生长最适为1517,抗逆性强。 3、新登96高温型,出菇温度2032,抗高温,耐贮藏。 4、As1671气生型,出菇适温1218。较耐肥水,转潮不明显,后劲较强。二、栽培期 播种过早,因温度高易失败或死菇;播种太迟,会出菇晚,产量低。根据菌种温度型及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来说:
10、 播种期: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南方约在1011月上旬,北方约在8月下旬9月中旬。配料建堆期:播种期向前推2030天为宜。第四节 栽培技术一、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的配方是否合理及培养料的发酵质量是丰产的重要前提。(一)配方 1、配方类型 2、常用配方 稻、麦草等下脚料46%,粪肥46%,饼肥3%,化学氮肥1%,石膏粉、过磷酸钙各12%,石灰2%。 合适的粪草比例取决于C/N,发酵前为3033:1,发酵后会下降到1718:1。目前多采用5:5配比。(二)堆制发酵 1、发酵类型一次发酵、两次发酵、增温发酵剂发酵三种类型。 2、发料要求升温快,堆温高、堆期短、腐熟要好。 3、发料时间若采用一次
11、性发料,约在播种前2530天进行,共翻45次堆;两次性发料约在播种前20天左右进行,需翻3次堆;增温发酵剂发酵约在播种前16天左右进行。 一次性发料技术性差,发料时间长,劳动强度大。2次发酵技术性高,发酵时间短,降低了劳动强度,有高产优质效果;用增温发酵剂(放线菌活菌剂)发料,省工、省力、发酵时间短、不损耗培养料中的养分,有高产优质效果。 4、发料总原则 1)堆形逐渐缩小; 2)料堆前紧后松; 3)含水量逐渐降低; 4)翻堆间隔天数逐渐缩短,其中1次性的7、5、4、3、2天;2次性的4、3、3天;堆后6天加增温剂,室内发酵10天。 5)1次发料在最后翻堆时喷杀菌(虫)药,控料温在55左右。 6
12、)严防日晒雨淋。 5、发料过程要经过培养料的预湿、建堆、多次翻堆才能完成。 (1)一次发酵法 预湿提前23天将草料用石灰水预湿,干粪、饼肥等要打碎混匀、拌湿,覆膜堆闷以杀灭虫卵。 建堆建长形堆(宽约2m,高约1.5m)一层草料(约20cm厚)、一层粪肥(35cm厚)压实,四边陡直,堆顶呈龟背形,四周围罩薄膜。为防氮素流失,尿素在建堆时只加总需量的50%。 翻堆 时机:一般是料温升至70维持12天 第一次翻堆:尿素加总量的30%,石膏全加入,过磷酸钙加总量的50%,含水量能挤出67滴水。 第二次翻堆:加入剩余尿素、过磷酸钙,含水量能挤出45滴水,料堆打料孔。 第三次翻堆:加入硫酸铵,石灰(pH9
13、.0左右),含水量能挤出23滴水,打料孔,堆表喷药(杀虫、杀菌)。 第四次翻堆:应基本腐熟,pH7.5左右,含水量以有水泌出或能挤出1滴水为宜,边翻边喷药,料温维持55左右,23天就可进料播种(料若较生可继续翻第5次堆)。(三)优质发酵料的标准 棕褐色,有香味,无氨、臭、酸、霉味,软而有弹性,草拉之易断,pH7.5左右,含水量达到有水泌出,欲滴不滴。 (2)两次发酵法 分为前发酵与后发酵两过程 前发酵 过程:预湿、建堆、翻堆与一次发料法相同。区别是:化学氮肥在建堆时全部加入;共翻3次堆,间隔天数约是4、3、3,第3次翻堆维持2天转入后发酵。约需12天左右。 发料的标准:浅咖啡色,草料不易拉断,
14、但不刺手,略有氨味,pH7.08.5,约能挤出4滴水(若后发酵采用湿热加温法,应降低含水量)。 后发酵 过程:升温(料堆于室外或垄堆于菇畦或菇床、盖膜加温,待料温到60保持610h(杀虫、灭菌);保温(适当通风,慢降料温至5055,保持4天左右,促有益菌生长);降温(加强通风,降料温至30,铺料待播种)。 (3)增温剂发酵法 经过草料软化、拌增温剂、铺料发酵3步骤。 草料软化一层预湿好的草料(20cm厚)、撒薄层石灰粉,建长形堆(宽约2m,高1.31.5m)四周围膜、顶盖草被,4天翻堆7天结束(料含水70%,pH8.59.0)。 拌增温剂增温剂(1kg/111m2栽培面积)与粪肥、石膏、磷肥、
15、饼肥等辅料混匀喷湿至含水量约60%覆膜堆闷812h拌入草料中。 铺料发酵铺菇畦或菇床约55cm 厚增温发酵,密闭(70,23天)保温(5055,45天)通风降温至30,铺料播种。二、播种 铺料约20cm厚,撒播法播种(一半菌种抖落至料深45cm处,余种撒料面)适当压实盖消毒报纸、薄膜。注意:1、用菌龄适宜的菌种(5060天);2、勿用有黄水、结皮、徒长、有杂色、上部退菌的菌种;3、菌种用量为0.51瓶/m3麦粒种。三、管理 要经过发菌期、覆土期、菌丝上土期、育菇期、间歇期的管理。(一)发菌期 1、总要求光线暗,料温2025(勿超30),气湿70%左右,通气量随菌丝生长逐渐加强。 2、注意 发菌
16、期间,勿向料面直接喷水,以免伤害菌丝。(二)覆土期 双孢菇不经覆土不会出菇,掌握覆土时机与配制良好的覆土材料是栽培双孢菇的重要环节。 1、覆土作用土壤中的臭味假单孢杆菌的代谢产物可刺激出菇;土壤还有保水、保温、隔热、支撑菇体、土层压力迫使菌丝变形加粗形成结菇的线状菌丝等作用。不是营养的补充,而是菌床生态环境的改变,促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环节。 2、覆土时机菌丝长至料深2/3时(约1418天)覆土最好。覆土过早,会影响菌丝向料内继续生长;覆土过晚,会推迟出菇,影响产量。 3、要求 土质:覆土材料应具有持水强,通气好,遇水不粘,失水不板结,含有少量腐殖质(5%10%),PH7.58.
17、5,没有病虫害等特点。 菌床:菌床必须无病虫害才可覆土;表面骚菌,有利于菌丝上土;料面稍干,覆土前勿喷水。 4、覆土材料的制备 每20m2菌床约用土1m3,每111m2栽培面积约准备5m3土。传统的覆土材料是制备粗细土,现多采用省工省力的砻糠土或发酵土,有条件的可用草炭土。草炭是古代沼泽环境特有的产物,在多水缺氧的条件下,死去的草本植物形成软的有机堆积层。由于它独特的质轻、持水,透气和富含有机质等优点,近年来在园艺、生物有机复合肥、食用菌覆土栽培中广泛应用。 (1)覆土配方30cm以下壤质土95%,砻糠4%,粪肥1%。在用前将其混匀、沤熟。 (2)覆土的处理用时过7目筛,杀虫消毒(喷5%甲醛、
18、1%敌敌畏、1%杀螨醇),覆膜堆闷23天。再拌入2%3%石灰,调pH8.08.5,湿度调至手握成团、落地可散为宜。 5、覆土方法当菌丝长至料深2/3时,揭去报纸,在无病虫害的料面均匀覆土约3cm厚,用木板刮平。太厚易出土内菇,畸形菇;太薄易出长柄菇、早开伞及薄皮菇。勿拍压,保持自然松紧度。(三)菌丝上土期 覆土后约1520天出菇。保持温度约20,空气湿度80%85%,吊菌丝及定菇位是该期的管理关键,主要措施是喷水、通风。 1、吊菌丝在23天内,用pH7.58.0的石灰水将土层逐渐喷透(少而勤喷,约4次/天)大通风56h吊菌丝,少通风,促使菌丝纵向生长,快速上土。 2、定菇位当菌丝长至距表土约1
19、cm时,应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倒伏,使其横向生长,并加粗为线状菌丝,以备在该位置结菇。菇位太高太低都会严重影响产量及质量。若通风不够,极易发生菌丝冒土。(四)产菇期 保持16左右温度,空气湿度85%90%,喷水、通风是该期的主要管理措施。喷水或通风不当都会严重影响子实体的分化及发育,甚至导致菇蕾死亡。 1、喷水 (1)连续喷水法每天轻喷、勤喷,不分轻重的喷水法为连续喷水法。具有技术性不强,不伤菌丝,菇潮不明显等特点。 (2)间歇重喷法每潮菇中重喷结菇水及保菇水的方法为间歇重喷法。具有技术性强,掌握不好易伤菌丝,菇潮明显,高产优质效果。 喷结菇水(狠) 时机:线状菌丝尖端呈扇状,或有少许白粒原基
20、出现; 方法:45次/天,连喷2天,达土层最大持水量,但不渗入料内; 注意:喷完结菇水大通风12天,以防菌丝冒土。 喷结菇水(稳) 时机:菇蕾长至黄豆大时; 方法:45次/天,12天达土层最大持水量; 停喷2天后恢复保持水喷量。 (3)喷水注意 勿喷关门水、喷水不匀、高温时喷水(发菌期25以上、产菇期20以上)、采菇前喷水、过浓的石灰水、肥水及药水;阴雨天、菌丝弱、菇小时勿喷重水。何时喷水,水量都不可超过土层持水量而渗入料内。 2、通风 以天气、菇生长情况而定。通风不足,易使菇体畸形和发生病虫害;过大易使菇体发黄、产生鳞片、早开伞或菇蕾死亡。通风时要做到:气温高时早、晚进行;气温低时中午进行;
21、菇多且大时多通风;通风时勿做:干热风、对流风、强风吹。 3、采菇蘑菇若不及时采收会影响产量、质量及下茬菇的形成。若老熟至产生褐色孢子,菌肉老化,品味差,炒熟后的汤汁发黑。可根据销售渠道、用途、加工方式的不同确定采菇的大小。鲜销的蘑菇可略大于加工的蘑菇,一般菌盖直径达24cm、菌膜未破时采收。前3茬菇扭收,后3茬菇拔收,以减少土中的老菌索。因生长迅速,每天约采2次。(五)间歇期 采完一潮菇后,剔除菇根,清净料面,补平孔穴,产菇中、后期还要松动板结的土层,喷1%2%石灰水及适宜追肥,约710天后再现菇潮。四、易发生的问题(一)菌丝生长不良 1、覆土前:菌种老、温不适、通风差、料含水量及pH不当、氨味重。 2、覆土后:菌丝萎缩(伤水)、不上土(土偏干、pH5、含盐量高喷0.5%石灰水或换土)、菌丝徒长(高温高湿通气差、土壤过肥喷0.5%石灰水,盖0.5cm土)。(二)子实体生长不良 红根菇:土壤过湿,通气差。 锈斑菇:喷水后不通风 死蕾:高温高湿通气差、土壤偏干、喷水重、菇位高、土层板结、营养缺乏、温差大等。 硬开伞:温差大、湿度小、通风强、土层薄等。 柄空心:温度高、土层干、生长快;温度过低、生长太慢。 盖小柄长:温度高、通风差 薄皮菇:料生、料薄、养分少;土层、料及空气湿度太大,温度高、生长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