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器设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章 电器设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电器设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 蓄 电 池 第一章 蓄 电 池 第一章 蓄 电 池 第一章 蓄 电 池 第一章 蓄电池 1.1 概述 1.2 蓄电池的结构与型号 1.3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1.4 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1.5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1.6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 1.7 典型蓄电池介绍 第一节 概 述 一、蓄电池的作用 在发动机起动时,为起动系和其它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的激磁绕组)供电; 由于各种原因(如:停车、发电机转速较低、发电机超载、发电机故障等)造成发电机不工作或输出电压低于蓄电池电压时,为电气设备供电; 蓄电池存电不足,发电机负荷又较少时,可将发电机的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吸收电路
2、中产生的过电压,稳定电网电压,保护电子元件。 二、对蓄电池的基本要求 在发动机起动时,蓄电池能给起动机提供200A600A的电流(有的柴油发动机最大起动电流超过1000A),并且要能持续一定的时间(一般要求5s10s以上);在发电机发生故障不能发电时,蓄电池的容量应能维持车辆行驶一定的时间。所以,要求汽车用蓄电池有尽可能小的内阻和足够的容量。 三、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特点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具有内阻小、电压稳定、在短时间内能提供较大的电流,并且结构简单、原料丰富,因而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章主要介绍起动用铅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结构、原理、特性、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电能 化学能 第二节 蓄电池
3、的结构与型号一、蓄电池的组成 二、蓄电池的构造 1、正负极板组;2、隔板;3、电解液;4、外壳;5、其他三、蓄电池的型号 一、蓄电池的组成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外壳等组成。l-密度计;4-连接条;5-活性物质;6-栅架;7-隔板;8-极桩;9-模压代号;l0-壳体; 二、蓄电池的构造1、正、负极板组 极板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 为了增大容量,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用汇流条焊接起来便分别组成正、负极板组。汇流条(横板)上联有极柱,各片间留有空隙。安装时各片正、负极板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后装入蓄电池单格内,便形成单格电池。 每个单个电池中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以防正极板两面反应不均匀而发生翘曲变
4、形使活性物质造成脱落。 蓄电池中每个单个电池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单个电池的电压是2V。2、隔板 为了减小蓄电池的内阻和尺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应尽可能靠近。为了防止相邻正、负极板彼此接触而短路,正、负极板之间要用隔板隔开。 3、电解液 电解液由纯硫酸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电解液密度一般在1.1 g/cm31.3g/cm3之间,充足电后,电解液密度一般在1.26 g/cm31.30g/cm3之间。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不但起导电作用,而且参与化学反应。4、外壳 蓄电池的外壳用来盛放极板组和电解液。多采用聚丙乙烯塑料外壳。外壳内有隔壁,将其分成3个或6个相同大小的单格,相互之间不沟通
5、,各单格底部都有凸肋,以放置极板组。凸肋间的空腔可积存极板脱落下来的活性物质,以防极板间短路。 各单格电池串联后,两端的正负极柱穿出电池盖,分别形成蓄电池的正负极桩。正极桩较粗,标有“+”号或涂红色;负极桩较细,标有“-”号或涂兰色、绿色等。三、蓄电池的型号在铅蓄电池产品型号编制方法中规定,铅蓄电池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内容及排列格式如下 6-QAW-l00:由6个单体电池组成,额定电压l2V,额定容量为100A.h的起动用干荷电免维护铅蓄电池。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一、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bO2 + 2H2SO4 +Pb PbSO4+ 2H2O+ PbSO4
6、 (正极板)(电解液)(负极板) (正极板)(电解液)(负极板) 1.放电过程 蓄电池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称为蓄电池的放电过程。当蓄电池接上负载时,在电动势的作用下,电流便从正极经过负载流向负极。当放电回路断开时,放电过程即被终止,正负极与电解液之间达到新的电离平衡状态;理论上只有当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全部转变成PbSO4时,蓄电池才因为正负极板的电位差等于零而失去供电能力,放电过程彻底停止。实际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只有20%30%。 蓄电池放电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转变为PbSO4。 随着放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H2SO4减少,水增多,电解液密度下降。 随着PbSO4
7、的增多,蓄电池内阻增大。同时,由于PbSO4附着于极板表面,使电解液与PbO2和Pb接触面越来越少,蓄电池的供电能力逐渐下降。 2 .充电过程 蓄电池将外接电源的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充电时,蓄电池接直流电源,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接蓄电池的正负极(即二者是并联而不是串联)。当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在电源电压的作用下,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当电源断开时,充电过程即被终止,正负极与电解液之间达到新的电离平衡状态;只有当正负极板上的PbSO4全部转变为PbO2和Pb时,充电过程才完全结束。 蓄电池充电过程具有以下特征: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由PbSO
8、4转变为PbO2和Pb。随着充电的进行,电解液中的水减少、H2SO4增多,电解液密度上升。随着充电的进行,PbSO4的减少及PbO2和Pb的增多,蓄电池内阻减小;同时,蓄电池的供电能力逐渐恢复。 二、铅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1、蓄电池的电动势 2、蓄电池的内电阻 3、放电特性 4、充电特性 3、放电特性 指恒流连续放电过程中,U和 随放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采用20h放电率,放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20,即0.05 。 放电特性曲线 1. ; 2.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密度逐渐下降, 每下降 0.04 g/cm3 ,相当于放电25%; 蓄电池放电极限冬季为额定容量的25%,夏季为额定容量的50%; 放电
9、过程中,内阻逐渐增大(生成物体积大,导电性差,); 放电终了时,电解液密度下降到最小许可值,电压降至放电终止电压; 不同的放电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不同。 4、充电特性 指恒流连续充电过程中,U和 随充电时间的变化规律。 初充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15,平常充电电流为额定容量的1/10。 充电特性曲线 1. ; 2.氢过电位; 3.充电终了的标志: 产生大量气泡,所谓“沸腾”; U与 上升至最大值,23h内不再变化。 第四节 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一、蓄电池容量的概念 蓄电池的容量是标志蓄电池对外放电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选用蓄电池的重要依据。 蓄电池的标称容量有额定容量和储备容量两种。 额定容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电器设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