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第一部分: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一、 孕妇的生理特点1、妊娠基础知识孕妇通过胎盘转运营养供给胎儿,经过大约280天,将受精卵孕育成体重约3.2kg的新生儿。乳母必须分泌乳汁喂养婴儿,并保证婴儿6个月的营养需要。2、妊娠分期的概念妊娠粉3期,每3个月为1期。第一期:为1-3个月,胚胎发育初期,孕妇体重增加较慢,所需营养与非孕时近似,第3个月,胎儿第一次脑回分裂,母体需要补充健脑食物。第二期:为4-6个月,孕妇体重增长迅速,存储脂肪和蛋白,此时胎儿、胎盘、羊水、子宫、乳房、血容量都迅速增加,孕妇增重4-5kg。第三期:为7-9个月,孕妇体重大约增加5kg,第8个月,胎儿第二次脑回分
2、裂,母体需要补充健脑食物。3、孕妇生理特点(1)孕期内分泌的改变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刺激胎盘、胎儿的生长发育,刺激母体乳腺的发育和分泌,促进母体营养素向胎儿转运)甲状腺素(T3、T4)增加,(使孕妇体内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空腹血糖值低于非孕妇,糖耐量实验时,血糖增高幅度大,回复延迟,导致糖耐量异常和妊娠糖尿发生率升高)(2)孕期消化功能的改变(初期消化功能下降,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食物可逆流入食管下部,引起反胃等早孕反应。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长,促进营养素(如钙、铁,维生素、叶酸)的吸收)(3)孕期血液容积和成分的改变(血容积增加,28-
3、32周时达高峰,最多增加量为50%,1.3-1.5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增加,但没有血容积增加快,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4)孕期肾功能的改变(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没有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B2、叶酸、烟酸、吡哆醛的代谢产物增加,特别是葡萄糖的尿排出量可增加10倍以上,尤其餐后15min出现糖尿)(5)孕期体重的改变(不限制进食的健康初孕妇体重增加平均12.5kg,经产妇可能低0.9kg。胎儿、胎盘、羊水、血浆容量、乳腺、子宫的增加统称为必要性体重增加。发达国家孕妇必要性体重增加约为7.5kg,发展中国家约为
4、6kg.)二、 乳母的生理特点 补偿妊娠,分娩所消耗的营养,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 分泌乳汁,哺育婴儿,每日分泌600-800ml的乳汁。1、乳腺的发育:(1)非妊娠期,受雌激素调节,使乳腺管、乳头、乳晕发育,与黄体酮协同作用刺激乳腺泡发育。(2)妊娠和哺乳期,受雌激素(胎盘大量分泌)和催乳素(脑垂体分泌)的影响,乳腺明显增生,乳腺管延长,达到分泌乳汁的结构和能力。2、乳汁的相关知识(1)初乳:产后5-10天内的乳汁(2)过渡乳:初乳后的5-10天的乳汁(3)成熟乳:过渡乳以后的乳汁。(4)乳母前6个月,平均每日泌乳量为750ml。3、影响泌乳量的因素(1)催乳素的作用(婴儿的吮吸刺激催
5、乳素的分泌)(2)环境、心里因素(紧张焦虑的心情抑制乳汁分泌,良好的环境、愉快的心情促进乳汁分泌)(3)乳母营养状况(对营养状况差的乳母,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会增加泌乳量)4、主要通过乳汁获取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C、钙、锌、铜、碘。这些营养素在乳汁中的含量都与乳母膳食中的含量有关。三、 婴儿的生理特点1、 婴儿期:出生28天的新生儿期,和1-12个月的婴儿期。2、 婴儿的体格发育特点(1) 体重: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2) 身长:足月新生儿身长约50cm;1岁是达到75cm,约增长
6、50%(3) 头围: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男略大于女),比胸围略大。婴儿期平均每月增长1cm。(4) 胸围:沿乳头线垂直身体面上的一周长。反映胸廓和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出生时比头围小,但增长速度快,6个月-1岁是,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3、 消化系统发育特点(1) 新生儿消化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未健全。涎腺欠成熟,唾液少,唾液淀粉酶含量少,3-4个月时涎腺发育完善,唾液淀粉酶增加,6个月起,唾液作用增强。(2) 胃及其酶 新生儿胃容量小(20-50ml),贲门括约肌弱(易吐奶),幽门部急肌肉紧张。胃蛋白酶活力弱
7、,凝乳酶、脂肪酶含量少,消化能力受限,胃排空延迟,胃排空人乳时间为2-3h。(3) 肠及其酶 新生儿小肠肠壁肌层薄弱,弹力较小,但是肠粘膜的血管及淋巴丰富,通透性强,粘膜的绒毛较多,吸收面积与分泌面积均较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能力较差,特别是淀粉酶,要到第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也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也较少(导致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四、 幼儿的生理特点(略)1、 幼儿期:1-3岁。2、 出牙情况(1)1岁时: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2)1.5岁:出尖牙(3)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共18-20颗牙,全部20颗乳牙出齐不迟于2.5岁。(4)2.5
8、岁:乳牙未出齐的,属于异常(如: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五、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1、 学龄前儿童期:3周岁 至 6-7岁入小学前。2、 体格发育特点(1) 发育的一般规律:发育速度比婴儿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增长(2) “赶上生长”:患病期儿童体格发育受阻或缓慢,康复后会出现加速生长,即“赶上生长”,要实现“赶上生长”需要在疾病恢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儿童做好营养准备,即供给: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3、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儿童3岁是神经细胞分化已基本完成,4-6岁达成人的86%-90%4、 消化功能发育特点:3岁儿童20颗乳牙出齐,6岁时第一颗恒牙萌出,咀嚼能力达成人的4
9、0%,消化能力仍有限,不宜过早进入家庭成人膳食,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5、 生理发育特点(1) 有短暂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时间约15min左右。(2) 个性发展较明显,“自我做主”意识增强。(3) 模仿能力极强,父母、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对小儿影响极大。六、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1、 学龄儿童期:6-12岁青少年期:13-18岁2、 学龄期生长发育特点(1) 体重每年增加2-2.5kg(2) 身高每年增加4-7.5cm3、 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1) 体重每年增加4-5kg(2) 身高每年增加5-7cm4、 停止生长期(1) 女孩在17-18岁(2) 男孩在20-22岁5、 青春
10、期的第二次生长突增(1) 女孩生长突增在9-11岁,突增高峰后1年左右后,出现月经初潮,身高增长开始减慢,青春期持续时间到17岁左右,每年增长5-7cm,最多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2) 男孩生长突增在11-13岁,比女孩晚2年,青春期持续时间到22岁左右,每年增长7-9cm,最多达10-12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8cm,增长幅度比女孩大,到成年,男性身高比女性平均高10cm。6、 青春期内分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大部分内分泌激素对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中生长激素的关系最密切)(1)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控制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激素,可促进组织生长、蛋白质合成增加,对骨
11、骼、肌肉、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起直接的作用。 生长激素与睡眠有关,入睡后60min左右,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达最高。 饥饿、运动时,血糖水平降低,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血液中脂肪酸、氨基酸及代谢产物增多,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2) 性激素:男性儿童主要是睾酮,女性儿童主要是雌激素,与生长激素配合,促进生长发育,不一样的是雌激素在生长突增高峰后,更多参与骨的干骺愈合过程,致使女性较男性早几年停止生长。(3)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增加骨矿物质吸收。如果缺碘除了出现甲状腺肿外,也会引起体格、智力、性发育水平低下。七、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代谢特点1、 代谢功能降低(合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 第四 人群 营养 基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