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主观题应试答题技巧(精心整理).doc
《经济常识主观题应试答题技巧(精心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常识主观题应试答题技巧(精心整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常识应试策略与答题技巧一、要熟悉高考解题能力的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一过程就是审题过程,一定要把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读清楚。一定要把信息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隐含信息”提出来。要防止思维定势,死记硬背。2、“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利用已经收取的信息带入学科知识网络,调动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调动知识要稳、准、快,这实际上是个思维过程,运用知识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搜索过程,有目的的思维加工过程。3、“描述和阐释事物”:这是解题进入实际操作。描述和阐释要做到用政治术语,要注意语言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书写认真、段落分明。4、“论证和探讨问题”:是考查学生的个
2、性品质和创新精神,要做到由事达理,做到对问题的升华创新,也是对考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考查。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掌握正确的方法1、选择题: 把握一个原则,以干求肢,即:抓住立意。明确题目要求,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 按顺序做题,搞清楚逻辑关系,把握中心材料与每一个小题、每一选项的关系; 把握上下题之间关系,组合性选择题往往上下题之间是有关联的; 找关键词。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干肢关系,然后排除错误题肢,去掉离题远的题肢,选择离题最近的题肢。2、主观性试题的解法: 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是答题的关键; 能熟练组织知识
3、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 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答题的重要环节。三、要克服解题过程中的错误1、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不使用政治术语答题; 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2、学生答题出错、不规范的原因 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方法1、善于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解读材料和设问的有效信息,提高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中,大多包含“结合上述材料”“上述
4、材料体现了”“联系上述材料”“阅读下面材料”等字眼。阅读材料,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意味着明确了解题的方向,大方向对了,再注重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2、善于结合材料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储备,提高 构建知识的能力;3、善于找准设问的有限角度,提高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卷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觗对材料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实现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统一。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角度一般有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带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体现了什么”“与有关”等字眼的属于“是什么”角度。考
5、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带有“理由”“原因”“意义”等属于为什么“角度,要回答出原因和意义即必要性和重要性。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带有“如何“怎样”“启示”“建议”等字眼的属于“怎么办”角度,要回答出具体的措施,方法或途径,考查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解释和评价问题,以及进行必要的论证和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要”; 带有“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字眼的则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共同回答,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明确设问有形主体,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相同的材料,相同的知识范围,相同的角度,如果设问的主体不同,则答案相差甚远。如对于
6、“为什么要重视就业这一热点问题“,如果知识范围是政治常识,设问的角度是为什么;设问的行为主体若是政府,那么运用的知识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关组织活动原则等知识;设问主体如果是中国共产党,那则需要运用党的性质、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等知识回答。在设问中,常见的行为主体有国家政府、中国共产党、经营者、劳动者、企业、社会或具体某机关、某人等。5、明确设问中的有关行为对象,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考生在分析设问上,把握以上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对象的界定,要看“对谁”而为,即行为对象。五、高考主观题六类题型及答题策略(一)现象题(描述类主观题)【设问形式】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7、或行径政治现象。【答题策略】(1)全面把握: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把握并正确描述事物的现象。由于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2)深入分析:在对材料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联系等进行“定点”,找到与课本上联系的那个“点”,以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阐述或说明。 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数据。【典例分析】(2009全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根据上表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从长
8、期趋势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增长,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例题剖析 这题要求学生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首先要全面分析,一方面要看从1985年到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重下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另一方面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食品支出比重下降,认识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假设材料中出现与发达国家或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还应看到差距。(二)启示题【设问形式】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答题策略】 从材料
9、、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 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 答案最好是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典例分析】(05高考卷)材料一:右图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回答
10、:(1)“微笑曲线”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微笑曲线”对我国企业提高利润水平有什么启示。(6分)参考答案:(1)从事产品研发、零件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而从事组装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与60、70年代相比,目前底端与两端的利润水平差距扩大,底端企业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2)加大科技投入,重视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重视售后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三)体现题w.w.w.k.s.5.u.c.o.m【设问形式】设问中一般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答题策略】(1)答题一般模式:材料+观点
11、;或观点+材料(2)调用答题所需知识要点(3)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4)确定材料与知识对接点【典例分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深圳30年改革开放成果项目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GDP(单位:元)进出口总额(单位:美元)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791.96061 676万20098 201.2392 7712 701.55亿8 507.81亿元注: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2009年深圳人均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外贸出口总额连续第1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2010年深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例超过60%。材料二新的历史时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常识 主观题 应试 答题 技巧 精心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