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8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doc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8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8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直击考纲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考点23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的维持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2011江苏,9B和2013海南,17B)()(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其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012海南,12B、2011江苏,9A、2014新课标,3D)()(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
2、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011江苏,9D和2010安徽,5D)()(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2012江苏,3A和2013海南,20CD)()(5)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而在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2011四川,3B和2010江苏,9AD)()(6)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则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三者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2012上海,23BD)()(7)正常情况下生成与
3、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2014新课标,3A)()1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等。(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
4、异性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4)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图解归纳3血浆pH调节的过程图解1(模式图)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B、C、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A中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A BC D答案D解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做内环境,其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从图中分析可知:A、B、C、D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
5、血浆,所以不正确;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释放出来后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C组织液,正确;淋巴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正确;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B细胞内液中,正确,故选D。2(概念关系图)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渗透压降低,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组织细胞C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答案D解析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A说法正确;K从食物中获得,食物中
6、的K首先进入消化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然后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说法正确;血浆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说法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淋巴中,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淋巴等,D说法错误。3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C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D若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7、b处;若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稳态即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不全面,错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较少,C错误。若为脑细胞,其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血液流经脑细胞时,氧气进入脑细胞中,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正确。4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
8、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的pH降低。5血浆中的各类蛋白质分子统称为血浆蛋白,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的能维持血浆渗透压B有的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C有的可以参与免疫调节D有的可以引起肌肉细胞收缩答案D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
9、机盐的含量有关,故A正确;血浆中有许多溶菌酶,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从而使入侵的细菌死亡,故B正确;血浆中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能消灭入侵的细菌,故C正确;引起肌肉收缩的蛋白质是肌肉细胞内部的蛋白质,血浆蛋白不能引起肌肉细胞收缩,故D错误。6(图解图示类)下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在图中均有显示B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C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抑制过程D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答案D解析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在图中没有显示淋巴,A错;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
10、扩散,B错;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促进过程,C错;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D正确。7(图解图示类)下图中甲、乙模型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D表示细胞内液,A表示血浆B如果乙图中B表示胰岛细胞,则A可以表示下丘脑细胞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乙图中激素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答案C解析甲模型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所以可以推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所以A错;乙代表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果乙图中B表示胰岛细胞,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刺激下丘脑,下丘脑可以通
11、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不是通过产生激素作用于胰岛细胞,B错;过敏反应中产生的组织胺若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之浓度升高,导致组织水肿,C对;乙图中激素若为性激素,则为自由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判一判(1)题1中甲状腺激素和尿素等物质均可能存在于D中,而神经递质可存在于C中()(2)题2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有血浆和淋巴()(3)题2中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中,共穿过了7层磷脂分子()(4)题3中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5)题3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
12、6)题3中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7)题4中题干图中的肌细胞换成血细胞,则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的种类和相互关系和原图一样()(8)题5中能催化肽聚糖水解的是溶菌酶()想一想(1)题3中若为肝细胞,则饥饿时a、b处血糖浓度大小如何?其中肝糖原的分解在什么中进行?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a、b处的胰岛素的浓度大小关系如何?答案ba;肝细胞中;ba。(2)题4中在Y中可以检测到抗体、血红蛋白、葡萄糖载体吗?氧气在图中怎样运行?答案血红蛋白、葡萄糖载体不存在于血浆中。从Y向X自由扩散,再由X向肌细胞自由扩散。考点24下丘脑参与下的血糖、体温、水盐的调节机制1判断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
13、叙述(1)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013新课标,30节选)()(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原,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肪以储存能量(2012山东,24改编)()(3)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2013新课标,30(4)()(4)某正常个体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明显增加引起的(2010江苏,31改编)()(5)若以正常小鼠每次注
14、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则对实验组小鼠要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2008全国,1改编)()(6)若要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2014安徽,30(2)改编)()2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1)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2011海南,7ABC)()(2)科考队员登上南极
15、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2008山东,3改编)()(3)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骨骼肌,而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2008海南,9改编)()(4)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2010上海,54改编)()(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012新课标
16、,3改编)()(6)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2010上海,12D)()1与下丘脑有关的综合图解2体温调节过程图解(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3血糖平衡调节图解(1)血糖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2)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3)调节血糖的激素有
17、多种,但降血糖激素只有一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为升血糖激素。(4)参与血糖调节的器官有多种,如:肝、肾、胰、肠等。4水盐平衡调节图解(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3)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1(联系实际综合分析)(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
18、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项错误。2(坐标曲线类)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
19、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降低后不能再上升恢复到正常血糖浓度,升血糖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关,原因可能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不足或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故选C。3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A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和来维持体温恒定D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使垂体
20、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答案A解析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分泌肾上腺素促进细胞代谢,通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A项正确;血糖浓度过低通过神经调节作用胰岛A细胞(或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或者通过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故B项错误;寒冷环境下通过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可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表示肾上腺素的调节,不存在,故C项错误;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故D项错误。4(表格信息类)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
21、食盐水后()尿液血浆体积(mL/单位时间)Na(mg/kg)K(mg/kg)Na(mg/kg)K(mg/kg)注射食盐水前25153515545注射食盐水后40123013537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答案B解析根据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错误。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正确。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C错误。该过程不会引起血糖含量的变化,D错误。5(2014山东,25节选)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冷水刺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专题突破练:专题8 人体的稳态及免疫真题重温+典题特训+矮补提升 知识 专题 突破 人体 稳态 免疫 重温 典题特训 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