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作品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张爱玲和丁玲 1、金锁记中七巧的形象分析:七巧与姜二爷是非常态婚姻,另外姜家老太太一念之差,竟将原来娶来做姨太太的七巧扶为正室。这是悲剧的第二原因,门第的悬殊使七巧的精神构架失衡、倾斜;情欲的压抑使七巧自然人性被弃绝、被否定。七巧作为向残酷的环境讨生活的弱者,使用反道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应得到同情与体认。因而对七巧不应轻率地止步于一个“性变态者”的定性标签。七巧是彻底的人,对黄金有着不敢稍有懈怠的刻骨的爱。七巧对黄金守财奴式的狂热遮蔽的正是女性凄惶不安的生存心态。她的“彻底”并未摧毁压制她的一切,却意外地给了她复仇转嫁到儿女身上的机会。七巧的“彻底”只是有限地贯彻到对黄金的固守上。七巧
2、出任女性家长,既是对父权制血缘上承继关系的一种嘲弄,又是一种深刻的自嘲。在父权社会中,七巧取得了经济大权,但已被异化为男权中的一分子,成为“父权”的代言人。这真是七巧式的“彻底”的一种苍凉的结局。2、莎菲日记中莎菲是如何“病态”的:在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上,莎菲颠覆女人受动、沉默的地位,勇敢追求性爱表达的自由权利。从文中莎菲与几个男人的交往看,莎菲是把男性作为一社会实体进行盲目对抗的。莎菲的形象是对菲勒斯中心文化的解构与重读。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莎菲颠覆的正是这“病态”、“坏死”的社会机制所努力维持和僵守的。莎菲是个生活在五四落潮时期追求个性自由和健全的爱而不得的女性形象。作者用心理的现代创作手法
3、深刻剖析了人物灵魂裂变过程,浓缩了一个过渡时代苦闷青年的精神面貌。日记除却文本的价值和文学史的意义外,莎菲形象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放性使其具有再解读、再研究的必要。1、春风沉醉的晚上的自叙传特点。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或在某个人物身上投上自己的影子。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在 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的自画像,有才华却饱尝失业贫困之苦,感情忧伤却又跳动着一颗愤愤不平之心。陈二妹的形象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接触来刻画的,带有“我”的情绪色彩。“自叙传”并不等于自传,而是强调文学作品应该表现“自我”,表现“内心的要求”。可见,自叙传小说也是有虚构,
4、由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而成的。2、 作品结尾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所传达的情感内涵。小说结尾处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低沉、哀伤、灰暗,它流露出了知识分子对前途把握不定的无限哀愁。(二)论述:分析作品中“我”和陈二妹交往的几个阶段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我”和陈二妹的交往有四个阶段,二人相识,单身的她疑惧、戒备贫困潦倒的“我”。交往中二人有所了解,她对“我”消除疑惧,同情、信赖“我”。她由误会而责备、规劝“我”。明真相,释前疑,友谊升华。潘先生在难中来源:(一)识记:来源:作者叶圣陶又名叶绍钧,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短篇小说的特色正如茅盾指出的:“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
5、二)简析: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 小说结尾潘先生写字歌颂、吹捧军阀是全篇点睛之笔,是揭示潘先生小市民劣根性及其复杂性格的神来之笔。结尾处理不仅在结构上与开头逃难对照,引人深思,而且在人物塑造上,使潘先生的内心世界得到更完满的表现。为了保全自己,讨好上司,他丧失了原则、是非,居然写出“功高岳牧”、“德隆恩溥”的谀词来。同时,他脑海中涌现了人民受难的镜头,表明他还没有泯灭人性。小说以“看他再对上一句什么”结束,意欲启发读者思考,从而完善潘先生这一形象。(三)论述:1、分析潘先生的性格及形象意义。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作者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来实现其性格特征。1924年浙江军阀混
6、战,潘先生是把自家的性命看得高于一切的,于是带领全家逃难,逃难中潘先生的性格特点得到了最充分的暴露:他一遇风险,就手足无措,狼狈不堪;稍有安定,便又神气十足,得意忘形,处事待人没有原则,不讲品行,得过且过,逆来顺受。逃难中的潘先生实际上是动荡不宁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人生和卑琐性格的高度集中。潘先生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即是作者对知识阶层教员的严峻解剖与审视,也是作者所选择的对社会给予揭露和批判的突破口,从这里让人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潘先生的形象是那种特定的“灰色的卑琐人生”的艺术象征,其意义超出了小市民的阶层,它是中国民族劣根性的一部分。2、分析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首
7、先在结构上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的故事,让倾向从情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因此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其次,不仅客观地描写潘先生这类小市民的生活状貌,更注重挖掘其矛盾、卑锁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第三,作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从而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第四,作品的语言纯净洗练,准确严谨而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山峡中 (一)识记:艾芜的短篇小说集南行记。(二)简析:1、野猫子形象。野猫子是偷盗集团首领魏老头子的女儿。面对残酷的现实人生,要活下去,必须改变懦弱的性格,因而,她不得不比男人更为强悍,更为机智和勇敢。特殊的
8、生活环境酿成了她的复杂性格。她有时十分暴躁,过去曾杀过人,又与同谋把小黑牛抛到江里淹死;她爱憎分明,把反动政权的军人和老爷太太都视为仇敌,对一般同伙充满着女人的爱抚;她心地善良,知道“我”不想干了,给“我”留下三块钱,让“我”另找出路;她常将木头人当作孩子,亲昵地抱在怀里,自然地流露出向往做母亲、盼望新生活的愿望。2、本篇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艺术作用。小说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是渲染阴冷怕人、恐怖神秘的气氛,以此来烘托小黑牛的悲剧。如小说开头就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景象是:“巨蟒似的索桥”、“凶恶的江水”、“野蛮的山峰”、“破败而荒凉的神祠”、“金衣剥落的江神”,这幅阴郁、寒冷、恐怖的夏天山中之夜的景象,
9、渲染了阴暗的气氛,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小说还有对南国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这不仅增添了鲜明的地方色彩,而且作为反衬,和人世间的黑暗形成对比。(三)论述:来源:分析小黑牛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作品的思想。小黑牛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本来有家,有山地和小牛,可这些东西都被地主剥夺了。他“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头”,如今又陷入偷盗团伙,在这里,他命运更悲惨。因为“太笨”,又不会说谎,作案时常被捉住打伤了身体,他想不干了,却被同伙抛进了江中。他的悲剧根源是穷人无以生存的黑暗的旧社会。小说展示了为生活所迫而沦为窃贼的人们的生活,正是社会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扭曲了他们的性格,使他们变得野蛮、残忍和不义,这是他们的“本
10、钱”,这种“本钱”,包含着极大的社会悲剧性,也记载着他们每一个人的悲惨命运。自然,这群人还没有泯灭正常的人性,还能够宽容地对待“我”的离开,这是作品闪现的思想亮色,由此更把批判的矛头集中于社会。“我”的离开表明作者对这伙人的批判态度。“我”认为这不是他所追求的“新生活”,他要独自去寻求光明华威先生(一) 论述:1、分析华威先生的形象及其意义。华威先生活化出一个“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政客、文化官僚华威的形象。作品着力深刻揭露了华威先生打着“抗日”的旗号,其实却干着扼杀群众救亡活动的勾当。华威先生是个“领导迷”、“开会迷”,他整天匆匆忙忙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发言,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对各种
11、组织进行所谓“领导”,其实,他只对限制和控制抗日工作的“领导”感兴趣,而对加强和促进抗日的实际工作不感兴趣。作品通过这一浅薄庸俗、卑鄙虚伪的国民党“党老爷”的所作所为,令人信服地揭露了国民党破坏抗日,实行法西斯“一党专政”的历史罪行。华威先生形象更有其普遍性意义。它讽刺了那些只想当领导,而不愿从事具体工作的官僚。讲套话、空话,泡会议、发指示,热衷于官场应酬,瞎指挥、胡干涉。凡此种种都并非华威先生那个时代所独有。而只要还有上述现象存在,华威先生就具有现实生命力。2、分析小说的讽刺特色。这部小说是一篇讽刺作品。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灵魂。如表现华威先生的“忙”,
12、写他为了多赶场子,他坐的黄包车是城里速度最快的;除了“忙”,作品还赋予它一个行为特点:假。作家用夸张的细节将人物自身的虚伪,庸俗暴露无疑。作品还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小说还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轻快、谐谑的讽刺笔调,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用笑声来戳破社会的虚伪和丑恶。在其香居茶馆里(一) 简析:1、小说的思想。小说以四川回龙镇一个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围绕着国民党抓丁的一幕幕丑剧,揭示了国民党抓丁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同时也通过暴露当时当地袍哥、地痞、土豪劣绅之间狗咬狗斗争,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基层政权的黑暗腐败,鞭挞了地方官吏、豪绅集团的横行无忌以及
13、他们之间既互相利用又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卑劣行径,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推行兵役制的欺骗性和迫害人民的反动本质,反映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小说贯穿了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揭露和鞭挞旧中国黑暗现实的深刻性。作品通过个性化、川味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和细节以及富于戏剧化的场面描写,完成了对邢幺吵吵这个土豪劣绅丑恶嘴脸的真实写照与对方治国这个国统区基层腐吏的典型概括,强化了作品深刻的主题。2、小说的讽刺特色。讽刺是沙汀小说的重要特征。他的讽刺是真切、冷隽而辛辣的,往往隐藏在一些奇特而精彩的细节描写之中,隐藏在小说人物的肖像、作派、谈风和语言之中,绵里藏针,于不卖弄处针针见血。作品相当自然地描写了治保主任方
14、治国和邢幺吵吵的不可开交的狗咬狗的闹剧,高潮处,米贩子带来的消息使得一场纠纷立刻变成了一出无谓的笑剧,而国民党的兵役黑幕也暴露无遗,小说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同样,讽刺方治国这个贪官,竟然得到县长“尽瘁桑梓”的嘉奖匾额,也是不动声色,平实写来。小说讽刺艺术之成功,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作家对四川民间语言的纯熟运用。作者行文运笔,对四川方言土语刻意提炼,而又驱遣自如,使叙事状人,勾描心理和对话,无不风趣幽默,韵味绵长。(二) 论述:1、分析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和联保主任方治国、豪绅邢幺吵吵的性格。方治国是国民党政权基层组织的当权人物。他凭借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敲诈民财;但由于出身卑微,又缺乏强硬的后台
15、,“在这回龙镇,还是又人压住他”,这就形成了他软硬人的性格。何况在这场争斗发生时,他又“为了种种糊涂措施”而“正处在全镇市民的围攻当中”。他的性格,他的处境,决定了他在面对有强硬后台的邢幺吵吵的挑战时,始而装聋作哑,继之矢口抵赖,想以此度过劫难,只有当邢幺吵吵要他把邢的二儿子弄回来时,他才由于吃不准新县长的路数,“怕杀头”,为明哲保身而断然拒绝。从他施展的软硬两手中,现露出了他阴诈、狡猾、贪婪、毒辣而又懦怯的本质。邢幺吵吵是地方豪绅,大哥和舅子都是县里的头面人物,所以在冲突中表现得粗鲁而蛮横。然而,从他对这场讲茶的精心设计中,也可看出他绝非以个头脑简单的草包。他开始自己出马,对方治国施加种种压
16、力,以令对方感到难堪和畏惧,然后让陈新老爷出面调停,调停不成再大打出手。从这种安排程序上,便可以看出他在处理这类纠纷方面的老到。这就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在使用手段逼人就范方面有手段的豪绅形象。作品中的次要人物如张三监爷、黄毛牛肉等,也富有个性,毫不雷同。小说对这些人物的刻划,其主要特点是紧紧抓住了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和个性化的语言的描写。作者对新县长和邢幺吵吵的大哥则用暗写的手法,笔墨不多,却突现出他们幕后操纵者的嘴脸。2、分析小说集中紧凑的结构和画龙点睛的结尾。小说的结构特点是集中紧凑。小说仅截取了这一兵役事件中的一个吃讲茶的场面,事件的前因后果,则通过人物的对话略作交代,
17、而对事件幕后操纵者采用暗写的笔法,从而使整篇作品越发显得集中而紧凑。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突现主题,同时还具有喜剧效果,加强了全篇的讽刺力度。才小二黑结婚(一)识记: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二)简析:小二黑、小芹的主要性格特征。他们是解放区新一代农民,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他们痛恨恶势力和旧思想、旧习惯,并敢于作无畏的斗争。他们对新政权、新时尚充满信心,因而毫无畏惧,正义凛然,并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三) 论述:1、分析作品的故事背景和思想内容。赵树理曾说:“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 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小二黑结婚便是作者在太行山区工作
18、时,面对现实困惑而作的艺术思考。小说描写的是在解放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小说抨击了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了人民群众中的封建思想,歌颂了新的人物、新的时代风尚。作品完满的结局说明了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证。它表明,在解放区,不仅政治和经济领域有了变革。而且在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已经成为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充满自信,敢于斗争的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起,并且正在深入发展。2、分析二诸葛、三仙姑的同中有异的性格。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
19、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封建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但两人也有不同。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是虚假的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法术。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前程。3、分析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主题和题材:赵材理小说总是选取那些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题,但在选材上却并不追求轰轰烈烈,而是从普通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以小见大。如小二黑结婚以解放区仍然存在包办婚姻的行为做突破口,通过人们司空见惯
20、的生活现象,揭示出反封建思想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物形象塑造:赵材理小说的突出贡献就是成功地描写了各类不同思想性格的农民形象。他一面热情讴歌了二黑和小芹这样的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赞美他们的新思想、新品质,同时又着力刻画了象二诸葛、三仙姑这样一些暂时还愚昧落后但已经开始走向转变的农民代表。深入挖掘农民内在的美好品德是赵树理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于是往往寓批评于诙谐幽默之中,善意的讽刺与热情的歌颂结合在一起。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结构上,他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采用单钱条发展的手法,注重故事的连贯与完整,故事性强,适应我们民族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在
21、三组人物刻画上,运用白描手法和注重细节、动作的描写,并常给人物起绰号来加强其性格的鲜明性,如二诸葛、三仙姑等。语言朴实生动、幽默风趣,大量使用经过提炼加工的地方农民的方言口语,表现力强,真正做到了语言的大众化。凤凰涅槃(一)识记:这首诗选自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二)理解:来源:1、诗篇所表现的泛神论色彩。来源:郭沫若以为:“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于是,在诗歌中,诗人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即表现了诗人与祖国人民溶合为一的愿望,也使诗作具有了浓厚的泛神论色彩。2、本诗的自由体形式及其意义。来源:凤凰涅槃拒
22、绝走传统格律诗的老路,它横向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诗节的行数,诗行的字数都不固定,押韵也没有严格的规律。但诗作自有整齐的形式、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这种自由奔放的诗体,既与诗作表现的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雄奇风格相适应,也使诗情获得了酣畅的表达。(三)论述:来源:1、分析诗篇所表现的爱国激情、反抗叛逆和创造精神及其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精神。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
23、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凤凰涅槃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2、分析凤凰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凤凰形象是大胆否定旧我、否定旧世界,向往新生、新
24、社会的积极进取形象;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形象,是诗人充满五四时代精神的个性、人格力量的再现。凤凰形象象征着觉醒了的中华民族和渴望新生的祖国。3、分析诗篇的浪漫主义特色。凤凰涅槃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凤凰自焚再生的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也是凤凰涅槃的重要特征。诗人以神话传说为题材,无限发挥想象力,运用色彩绚丽的词语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使整首诗情感浑厚、色彩绚丽、内蕴深沉。凤凰涅槃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
25、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雨巷识记: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雨巷的发表,使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理解:雨巷极具音乐性的特点。雨巷极具音乐性,曾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全诗首尾两节几乎完全一样,起结复见,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诗歌的乐感还来自诗韵,诗作每节押韵两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等,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出现,由此造成了一种回荡、复沓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论述:1、分析雨巷中“我”的形象及诗篇所表达的思想情绪。雨巷
26、的调子是低沉的,雨巷的情绪是沉重的,在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诗中写“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我”对黑暗现实感到迷茫、失望、忧郁,看不到出路的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终于“静默地走近”了“我”的身旁,然而又紧接着“像梦一般地凄惋迷茫”地飘走,“我”又陷入更加孤独、寂寞而无奈的愁思之中。这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就是诗人的美好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在中国的动乱年代中,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恐怖笼罩下,青年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失望和彷徨的心态,以及若有
27、所思的感觉被戴望舒用一条阴暗狭窄而悠长悠长的“雨巷”表现得极为逼真、传神。“我”心目中的“希望”那位“丁香姑娘”只是渴望得到而无法得到的想象出来的幻影,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最后,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我”在那条寂寥又悠长的“雨巷”中彷徨。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情绪下弹奏出的一支“梦幻曲”。2、分析雨巷以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象征主义在表现方法上,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寞悠长的雨巷,那象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在诗歌形式上,戴望舒强调“诗的
28、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场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是借鉴了法国象征诗派的创作方法,但对象征诗派神秘的内容和晦涩的诗风却有较大的突破。压迫理解:剧本布局精巧、平中出奇的特点。剧作以男客和女客假扮夫妻,来嘲弄女房东,使被嘲弄者陷入尴尬可笑的境地,取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剧作中人物不多,情节单纯,但布局精巧,起伏变化,平中出奇。剧作一开始就引出了房东太太与男客之间的尖锐冲突,为此房东太太还让人去叫巡警驱赶男客。眼看冲突将得以平息,不料,女客的出现,使男客看到了将事态的发展导向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女客自愿扮作男客的太太,使剧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顺理成章地解决了租房问题。而当房东太
29、太和巡警狼狈败走之后,男客却突然问女客:“你叫什么名字?”这一问,使作品的喜剧效果更为突现。平中出奇的精巧布局,使剧本富有极强的戏剧性,剧作者善于将矛盾冲突一下子推到极端,造成似乎难以排解的僵局,然后又很巧妙地翻过来,在抑扬反正之间,产生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剧中男客和女客一段戏,是全剧剧情发生逆转的关键,作者的如此安排紧扣住人物性格特点、情绪发展和思想逻辑,从而显得自然合理,又机智有趣。剧作俏皮、幽默、机智的戏剧语言,也使压迫读来逸趣横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析:剧本的矛盾冲突和主题。剧作的矛盾冲突中心是租房间题。女房东因封建思想,怕女儿自由恋爱,故坚决不肯租房给单身男客,因而母女俩已在租房问
30、题上产生了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房东太太与男客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房东女儿已收受了男客的租房定金,并且男客坚决要租房。作品通过租与不租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的愤懑与嘲弄,同时也赞美了无产无势的受压迫者的机智勇敢、相互同情、联合斗争的精神。作品借女客之口点明主题:“无产阶级的人,受了有产阶级的压迫,应当联合起来抵抗他们。”弦外之音,启发人们对社会上一切的压迫欺侮等不合理现象,都应“联合起来抵抗他们”。剧作的主题十分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小城三月作者:肖红1、翠姨悲剧的社会根源和时代特点。翠姨的悲剧是一个少女的恋爱悲剧。悲剧的社会根源是“父母之命
31、”的封建制度。时代特点翠姨的悲剧具有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的特点。2、简析翠姨形象。翠姨是出身于旧家的十八九岁的少女,她性格内向,个性倔强,气质高雅、感伤,如小说中人物所云,有点象林黛玉。翠姨的美在于气质,她柔美雅致,娴静孤傲。翠姨对堂哥的爱是深藏不露的,翠姨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是时代、家庭、封建婚姻制度毁灭了这多情少女的生命和幸福,读来令人无限惆怅。3、分析小城三月的人物描写手法。翠姨形象塑造的成功,得力于人物描写手法的多样。细节描写。例如“翠姨伸手拿樱桃吃的样子”;生活琐事描写。这也表现了女作家的细腻敏感。例如“买绒绳鞋一节”;侧面描写。如写翠姨的美,不正面描写她长的怎样。从族中娶媳妇一事来
32、看,女人们涂脂抹粉,穿着各种漂亮衣服,但都围起来看翠姨,被她的美惊呆了。对比烘托手法。作品用了一定的篇幅写翠姨的妹妹:大说大笑,不太修边幅,粗心大意,穿着上赶时髦,没有审美眼光等,对比烘托出翠姨雅致娴静的性格。含蓄的手法。如写“翠姨一个人站在短篱前向哈尔滨市影痴望着”。语言描写。如天黑没有买到绒绳鞋,翠姨深深地看到我的眼睛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等,尤其是她临终前对堂哥讲的一番话,使她的宁折不弯的性格,她的感情世界与痛苦,得到感人的表现。4、小城三月首尾对“春”的描写的艺术作用。首尾描写篇首北国之春的描写,很自然的引出翠姨和堂哥的恋爱故事,又为恋爱渲染了气氛。篇尾春的描写,突出北国之春的快
33、、短,“春天的命运就这么短”,语意双关,具有象征意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样,生命是如此短暂。艺术作用篇首和篇尾春的描写,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严谨完整,并起到点题的作用。莎菲女士的日记作者:丁玲1、简析莎菲女士形象及其意义。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作。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莎菲女士。意义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爱情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它也告诉我们,以男女性爱的满足作为生活幸福的主要标志的人,她的内心是寂寞的、空虚的,而为要摆脱追求失败后的更深的寂寞和空虚,步履就显得更为沉重。2、简析小说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点。莎菲女士独特心理,被写得细腻而大胆。小说采用日记体写成,这
34、对坦露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极为有利。主人公在叙事、回忆中,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时而又出现闪念、欲望等,把这个年轻知识女性的复杂个性表现十分真切。丈夫作者:沈从文1、丈夫的思想。丈夫揭露了旧中国丑恶的一个侧面:劳动农民由于生活所迫,丈夫把妻子送到城里当船妓。这是对产生船妓的社会根源的揭露。丈夫着重揭露这一丑恶现象造成的人性畸变。描写了“丈夫”从精神麻木到人的尊严的初步觉醒。也寄托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人性复苏的深切希望。2、“丈夫”从麻木到觉醒的心理变化。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心路历程丝丝入扣,有迹可寻。小说前半部写麻木。“丈夫”见到水保以为大人物表现出卑怯和麻木;因为水
35、保是妻子熟客而高兴得两次唱起歌来,这是小说对灵魂麻木描写最深刻之处,直令人惊心动魄。后半部写觉醒过程。先是因饥饿而想起水保吩咐的话而讨厌、愤怒;接着又因妻子遭受两个士兵蹂躏而悲愤;最后又碰到查夜巡官要来过夜。这一切终于导致“丈夫”的觉醒而带妻子回乡下去了。所以,从麻木到觉醒的心理变化有迹可寻,觉醒显得真实。春桃作者:许地山1、简析春桃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春桃是许地山的后期作品,写于1934年。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与才新婚一天丈夫失散四五年后,已与另一相依为命者靠捡字纸为生建立感情,而此时失去双腿、沦为乞丐丈夫出现。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三人关系。在这里有
36、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共同的悲惨命运使他们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情况的细致刻画,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宽广胸怀、善良品质。2、简析春桃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受命运拨弄而坦然、勇敢驾起生命之舟的独特女性。她纯朴耐劳,具有坚强的生活意志,又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前夫和后来爱人,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和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关怀,同时也由于自食其力,促成她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自己的命运。虽然这一人物有些微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的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
37、呼兰河传作者:肖红1、简析呼兰河传的思想意义。肖红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自转体小说。表现了对童年,特别是对她家后园富有童话色彩的描写。作品着眼点更在于通过勾勒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挖掘农村在封建主义长期统治下种种社会弊端和精神贫乏愚昧以及人性中的丑恶。作品中的呼兰河是肖红的故乡,更是我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缩影。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一个中心,即揭示了荒僻小城人们精神的麻木、愚昧,以及封建意识、封建习俗对于普通百姓灵魂的腐蚀毒害。2、简要说明呼兰河传的独特文体。呼兰河传是自转体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共七章,每章相对独立,没有刻意编造情节,也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而以“我”的
38、叙述和回忆通贯全书。接近散文写法,很难用一般小说加以规范,看似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在看似零星故事中,又贯穿完整思想,即对封建愚昧的揭露和批判。作品无论在故事叙述或人物刻画的方式上都独辟蹊径,自成格局。3、简析这篇小说在描写不同的对象时各有什么特点。描写城市时,嘲讽中不乏幽默,用喜剧笔法表现悲剧性生活,使人深思,引人哀愁。对童年描述时,如优美散文诗,流露牧歌情调和田园诗风味金锁记作者:张爱玲 1、简析金锁记中的七巧形象及其意义。金锁记收入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七巧这一形象,描写了她一生的命运以及心理变态过程。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女儿,泼辣富风情,不幸被嫁大户,受歧视,夫瘫痪,爱情受
39、到压抑,曾暗爱小叔子,又碍于传统伦理观念。夫死公亡后,分得家产,但长期压抑使她人性扭曲,认为只有金钱才是保障,甚至变态到扼杀他人美满姻缘,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意义作品有层次展现七巧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过程。显示出作者对传统婚姻、封建伦理和金钱世界的痛恨和批判。2、简析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的特点。金锁记突出描写了七巧的种种心理状态,细腻发掘人物特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态。运用对话、动作、肖像服饰描写等传统小说笔法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有时作者又运用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法直述人物心理。作者还善用浓墨重彩色调,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如月亮、镜子等,甚至使人周围的色彩音响都具有映照心理
40、的功用,令人感觉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现代意味。3、简要说明小说的结构特点。金锁记写了七巧一生,时间跨度很大。以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基本线索,随着家庭的变故,人物关系的转换,七巧心理的变异也被展示得明显有序。小说采用单线结构的形式,线索清晰,层次感强。另外作品还有一些对应性描写,如七巧与季泽的两次调情,在结构上前后呼应,也使人物心理及其变化显得更为清晰。4、简说作者在刻画人物心理时所用的现代派表现技法。作者在刻画曹七巧的心理时,还运用了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法。作者还善用浓墨重彩色调,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如月亮、镜子等,甚至使人周围的色彩音响都具有映照心理的功用,令人感
41、觉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现代意味。围城作者:钱钟书1、简析“围城”二字的涵义及作品的主题。围城出版于1947年,标题“围城”对作品具有突出意义。表面看“围城”二字涵义是小说中一段对话描写,将婚姻比作“被困的城堡”,未婚想进,已婚想出,比喻揭示婚恋中人复杂心态,也是对人伦中夫妇关系的嘲讽。但整部小说反映远比上述含义更为深广,作者将这种心态倾向扩展到人生万物,包括职业、人生的愿望等方面。小说的中心就是主人公进出于事业、爱情、家庭几座围城,结果屡屡败北,象征当时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2、简析方鸿
42、渐这一人物形象。方鸿渐是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3、小说所用的讽刺手法。钱钟书是位学者型的讽刺幽默作家。围城以幽默诙谐笔调,大量奇妙譬喻,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了高超的讽刺才能和作者观世的精细与机智。作者常在情节、场景的推进,描述人物言语行为,给以调侃、挪揄或嘲弄。另外,作者还善于作具有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财主底儿女们作者:路翎1、简
43、析小说在表现思想内容方面的独特之处。这部八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描写苏州富豪蒋捷三一家分崩离析过程;下部集中表现蒋纯祖从南京流亡武汉、重庆的经历和曲折心理。展示了蒋家各种类型知识分子生活道路。独特之处在于选择“财主底儿女们”,即出身欲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作为描写主要对象,并将之放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环境中加以刻画。提出了动乱时代知识分子道路问题,客观展示了知识分子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和痛苦。2、简析蒋纯祖这一人物形象。蒋纯祖是蒋家的叛逆新人,曾靠拢过革命,然而最终仍坚持个人主义立场。他的悲剧表现了知识分子在未与人民大众结合时的必然悲剧。可作者由于他偏爱而没做出更多批判,反映了作
44、者思想认识上某种缺陷。3、简析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作者十分注意充分展示主人公的心灵历程,剖示在大动荡时代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着令人颤栗的心灵搏斗。同时,他又着意通过内在性格矛盾和心理冲突来推动情节。另外,小说还侧重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潜隐意识,表现复杂的心理结构。4、说明这篇作品所体现的“七月派”小说的创作特点。路翎是“七月”文学流派代表作家。财主底儿女们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实践着胡风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理论,用主观感情的“扩张”,拥抱与关照客观世界。这篇小说主观色彩强烈,描写充满激情,气势逼人,形成一种描述、议论与抒情交织在一起的艺术风格,与此风格相应,作品的语言多用复杂的长
45、句,酣畅而略嫌重拙。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作者:丁玲 1、说明小说的主题。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1948年出版,曾获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小说反映的是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发布后,到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历史时期,华北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小说再现了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土改斗争复杂性,反映了伟大的土改运动在中国农村引起的巨大变化。告诉人们:土改不仅改革了几千年来农村的封建旧秩序,而且给农民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变化。2、简析作品在反映农村个阶层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实主义笔法。小说依循农村的历史和现实,把延续千百年的中国农村封建关系和社会情况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充分地反映封建宗法制农村生活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改运动的艰难与复杂。作者笔下的暖水屯,各阶层人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在反映农民与地主斗争同时,还深入表现了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矛盾和斗争。总之,小说在表现生活本身的复杂关系和丰富的内容方面,相当充分。3、简析张裕民、程仁形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