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彩虹 评《化学反应速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彩虹 评《化学反应速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评化学反应速率永强中学 项彩虹项老师的化学反应速率,整节课教师都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活动,淡化理论;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体验。课堂自然流畅而富有活力,本人认为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同时这一节课也引起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思考。下面我结合项老师的课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我认为,经过一堂课教学,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激发新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包括知识层面和能力情感层面的收获),并在学习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而其中
2、“兴趣”和“收获”,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也是衡量高中课堂教学效益的两个主要评价依据。 一、导课新颖自然,激发学习氛围和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项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项老师以播放黑客帝国中的一段赛车作为引入,创设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有运动就有快慢之分,那么我们的化学反应是否也有快慢之分呢?这样的设计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不仅吸引住学生的所有注意力,而
3、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适时推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速率与他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将生活融合在化学教学中。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收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课堂学习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因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学习收获,必须在课堂教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其具体内容为:学科知识的收获,可以称为知识有效。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称为能力培养有效。 项老师对教材目标把握明确,以书本为中心,源于书本,而不拘泥于书本,通过各种素材进行分析,特别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采用实验活动探究方式由学生亲自体验化学的魅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
4、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关键的是对课本实验进行改编,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这样的操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各自的探究体验,让基础差的学生走的进去,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探得出来,更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探个清楚明白。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思考”、“讨论”为手段,以“实验、推理”为途径,以“发现”、“创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理念。三、建议:像这种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最能考查授课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掌控能力,同样也会对课堂时间的整体把握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总结提升留下一定的遗憾。另外正是如此也导致在课堂练习上缺
5、乏一定的针对性,难以体现新知识的传授关键在于能教会学生如何应用以上所谈到的种种问题有些也是我自身存在的。提出了建议,也是希望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或不同看法望多交流。一次独具魅力的主题教研活动永强中学 项彩虹这次龙湾区“我心中的好课”主题评选-网络教研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动中我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不少收获,非常欣赏这种活动方式,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就这次网络评选主题教研活动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一种理念先进的教研活动传统的教研活动,开展大型教研活动不会太多,组织不易。即使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受各种情况的束缚,未必能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而像这次的“我心中的好课”主
6、题评选-网络教研活动,面对十余个学科,覆盖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充分体现了活动的优势所在。正是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范围广,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教学服务。二、一种民主评课的交流方式传统的教研活动,不外乎听课、评课,个别领导或专家主评,其他教师或参与讨论,或根本没有发言机会。这种交流有时是单向的,或者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意见,有很多时候教研活得往往流于形式。许多时候很难获得观点的碰撞。而网络教研,因其隐蔽性,甚至虚拟性,使大家可以放下包袱,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直言不讳。把好的课例发到网上让大家评析。这样把一次互动变成连续跟进的多次互
7、动,一对一的交流变成一对多、多对一的交流。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评论者,还是被评论者,其他教师,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百花齐放的作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三、一种时空开放的教研氛围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我区这种网络教研应运而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传统的教研活动,老师发言后,基本是理解多少是多少,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如时间久远还可能遗忘。即使有研讨记录,也只是对他人重点观点的摘录,不完全、也不详细。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获得的好的经验,其他
8、老师只能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还可能会遗忘消失。而网络教研中,教师的发言、观点、成果有如“雁过留声”的效果,教师可通过语言文字,对他人的观点、成果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发表看法,交互性极好,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空间的制约,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这次这一优势,又是传统校本教研所不能及的。比如我就在把继续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给大家交流。四、一种催人奋进的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参加评选活动,或者参与网络评课,认真研究课例,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网络教研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和平台。我区“我心中的好课”这种有
9、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在网络介入下,近来深入人心,促成为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对网络点评也设奖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想法,大大推进了网络评课的效果。五、一些反思当然我觉得这样的网络教研活动或许也有些困惑或问题。比如:1、仅仅只有好的教学设计不能表现一堂好课,是否如果把上课的视频也放在网络上来可以使得好课更加名副其实?2、实名制的点评合适吗?是否会妨碍有些老师碍于面子不便点评?但如果又只发在邮箱中又失去了大家学习的机会?正是很难取舍!3、如何看待点击率?总之,龙湾区“我心中的好课”主题评选-网络教研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尝试,它并不否定其他形式
10、的教研作用,而是一种补充,为今后的区乃至各个学校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六)点评综述永强中学王爱平老师的点评角度主要是谈到了这堂课的生活化和自主探究方面的优点,永强中学的马志强老师以及永兴中学的潘莉琼 则在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做了点评,李新燕老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从课堂教学的“过程化”“情感化”“生活化”“活动化”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点评,潘剑锋老师则从教材资源如何进行合理化的处理进行点评等等。根据以上老师的点评意见结合学校的推荐理由,阐述对这堂课的点评的主要内容。1、充分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化学应该是平易近人的,它来源于生活,有着自己的现实背景,本节课以体育比赛中常见的
11、赛车片段为现实背景引入,非常贴近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以赛车的“动”来刻画化学反应速率当中的“变”,以赛车运动的快慢来刻画化学反应中也存在着快慢等等。这样的设计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不仅吸引住学生的所有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化学。充分体现化学源自生活,生成自然。2、追求知识发生发展的合理过程:新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究”等刻画化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这节课要完成让学生感受、体验化学的教学目标。而项老师设计的教学就注重新知识的构建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在他们
12、脑子中形成的意境,体现知识生成的合理化过程。它以播放黑客帝国中的一段赛车作为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也有快慢之分。引发学生思考,体会到新知识的发生是可能的,自然的。其次,怎样合理比较和判断一个反应的快慢呢?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去体验一个新的化学概念可能是如何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科学的辨思。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这个概念。同时这样的设计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再次,项老师提出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什么?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在实验前启发学
13、生多方面想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实验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养成独立实验的观念。接着组织讨论,让大家交流在实验中的不同见解,哪怕是一知半解,都可能是学生在实验中的真正所得,从而达到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过程化”。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倡生本教学: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这节课教师以“食品腐败”为引子,为学生创设一个话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猜测,进而开展以下可能的实验探究。试验1: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铜箔、镁条、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试验2:镁条或铁片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试验3:铁片(镁片)在不同温度下与同浓度盐酸反应试验4: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分别与同浓度盐酸的反应这样的探究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的习惯与创新的胆识。授课老师注重课堂的自然生成和学生真实的自主探究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使学生对新知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巩固了,新知识的领域又上升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