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pdf
《202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加剧,致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
2、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目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16 号”文件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这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重要途径。但多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
3、不科学等问题。可见,研究和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存在的问题与表现精品w o r d 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第 1 页,共 9 页(一)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规定性,它决定着课程教学追求的方向,不同的课程目标界定将对课程教学过程产生的导向性影响,最终对课程教学结果产生实质性差异。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着一些分歧,集中表现为理论化与技能化之间的争论。所谓理论化,是指强调课程教学的理论性目标,主张课程教学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素养,通过提高他们对各种心理问题的科学认识能力,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升他们的心
4、理素质状况。所谓技能化,是指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技能性目标,主张课程教学应关注大学生应对各种心理问题时实践技能的提高,注重具体方法对大学生应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的实践价值。这种分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及其质量的规格和统一产生了不利影响。(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中起步较晚,因此课程的专业任课教师较为缺乏,各高校为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往往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这往往出现两种情况。1.以心理学专业教师来承担该课程教学,但由于这部分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缺乏实践经验,因而教学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课堂教学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2.以邻近学科的教师来
5、担任该课程教学,主要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虽然这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又缺乏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因而课程教学不够系统,同样也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正因为此,导致目前我国高校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三)教学方法单一。当前,许多高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授受”式为主,教学方法则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该门课程同样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但在具体表现上,相对于不同类型的师资表现的形式又有所不同。对于心理学专业师资,教学时是以理论串讲为主,缺乏案例佐证;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教学时则又是以案例串讲为主,缺乏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疏理。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化表现,必然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6、精品w o r d 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第 2 页,共 9 页(四)教学评价不科学。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从“评教”的角度看,许多高校在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忽视该课程的专业特殊性,往往以传统课程的评价模式来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关注点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表演性”;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则主要关注纸加笔考试分数的量化结果,忽视对他们实际心理技能和心理健康维护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导向致使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发生方向性错误:只突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相关技能的发展,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二、
7、解决的对策和措施(一)确立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课程。首先,该课程不仅对大学生当前的生活发挥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未来也产生影响;其次,该课程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一般心理知识,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也要增强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应对能力。因此,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既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认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又要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心理冲突和问题的实践技能,即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目标。(二)提高师资水平。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制约课程教学实效的“瓶颈”,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就成为提升课程教学效能的关键。根据目前该课程普
8、遍存在的两类师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对于心理学专业师资,可安排他们参加心理咨询活动,或担任班主任,让他们深入到学生中去,更多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心理学理论素养。(三)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结精品w o r d 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精心
9、整理-欢迎下载-第 3 页,共 9 页合在一起,除了教师讲授外,围绕有关主题,尝试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1.团体练习。在教学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组成学习团体,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体练习,获得直接体验,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同舟共济”、“无家可归”、“盲行”等团体练习,拉近学生彼此的距离,让其充分体验到合作、信任、真诚等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2.案例分析。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融入类似的案例中,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并通过课堂分享了解更多不同角度的观点,集思广益,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观念体系。3.角色扮演。通过小品表演的模式,通过学生对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感受,
10、释放一些平时压抑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澄清问题的实质。(四)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内隐性特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果同样具有内隐的特性,这客观地给我们对课程教学结果的评价带来许多困难。且一种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个性的完善是人全部生活经历、经验积累的结晶,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完成的,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期望学生上几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发生彻底改变,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业评价中,反对以单一考试的量化手段对大学生的学习进行分等划类的传统评价方式。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大学生经教学之后对自己在
11、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参考文献:1 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高教论坛,20 xx,2:92-942 廖壮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探索.梧州学院学报,20 xx,10:97-100精品w o r d 学习资料 可编辑资料-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第 4 页,共 9 页3 杨民,杨立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刍议.文教资料,20 xx,5:21-224 孟庆恩.如何在大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 xx,6:46-485 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山东师大学报
12、(人文社会科学版),20 xx,4:17-19摘要:文章通过综合有关调查研究结果与扫描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宏观透视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了心理问题的表现并探讨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取向,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严峻性与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向;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宏观透视大学生是我国青年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北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浅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