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5.19 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
2、育。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10.中国古代就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是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电 子 计 算 机 的 广 泛 应 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
3、现)二、简答题1、政 治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制约,包括四个方面: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 世纪以前确立了
4、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欧洲中世纪大学),2)19 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还确立了现代学位制度),3)19 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三、论述题1、高 等 教 育 与 文 化 的 关系。答:1、文化与高等教育关系之间有紧密联系。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高等教育应该有文化的性格,尤其在文化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今天,更应该加重高等教育与文化的联系。(添加的内容)2、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
5、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无 论 是 教 育 政 策 的 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2、在本质上,教育目的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3、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看,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
6、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5、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要求。6、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7、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德与才,身与心,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办法。10、全面发展的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德育是全面发展的方向与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11、全面发展
7、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二、简答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实施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2、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3)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8、智力。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3、美育的重要性:高校美育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根据价值选择可分为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根据培养模式可分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根据政策取向可分为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2、个人本位价值观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3、纽曼提出了人文教育思想。赫钦斯弘扬自由教
9、育。4、社会本位论代表:柏拉图及其“理想国”,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有学”,明确可定了教育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人才。5、杜威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价值协调起来”,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6、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7、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8、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以私立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
10、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9、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10、瑞典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1、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三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12、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二、简答题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解释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3)在
11、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2、社会本位论的合理性与片面性合理性: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与社会的联系。片面性: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型,抑制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容易导致一种误解,社会需要的都要适应,容 易 助 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 易 导 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3、个人本位论的合理性与片面性合理性:尊重人性丰富了对个人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片面性:导致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体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4、通才教育的特征: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12、和灵活性5、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6、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1)“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2)“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目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三、论述题1、我国高等教育大中华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
13、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学制包括:有哪些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有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2、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确立了现代学位制度。3、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4、各国招生制度主要由以下类型: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统一考试
14、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5、教师职务设置的总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6、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7、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四个基本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8、高校教师的聘任,有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9、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 年。二、简答题 1、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代表:意大利。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法国。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15、代表:日本、美国。2、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完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第 五 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1984 年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德国),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3、我国高校改革重点: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二、简答题1、高
16、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美国;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典型:德、日、英。2、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
17、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3、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4、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5、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二、简答题1、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1)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2)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3)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
18、教育构成状态。4)能级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重点)一、单项选择题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1.教师是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专业人员,最早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教师 和 学生 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二、多项选择题1.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DX: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DX: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在
19、教学和研究活动过程中 (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体教学与教研活动的性对独立性,与不同个体之间在学科、专业以及任务分工上的协作性,两者兼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4)教 师 劳 动 的 示 范 性(老师补充)3.关于孔子的五个相关点(老师补充):(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目的:学为君子,学而优则仕 (3)教育内容:六经、六礼 (4)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个人功能 (5)教育原则:1学思结合 2巩固原则:温故而知新 3启发性原则 4知行合一4.高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 DX:指教师队伍内部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2)学历结构 DX:指教师队
20、伍中所有教师的最后学历构成状况。(3)年龄结构 (4)专业结构DX:指教师队伍中归属不同学科、专业的比例状况。5.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DX/TK:(1)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2)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3)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道德义务的关系6.教师的权威来自识、品行和才能.三、简答1.高校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1)高校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彩,并且不断社会化;(2)高校学生情感活动的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的两极性变现比较突出;(3)高校学生情感在表现性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2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JD/MX:(1)感受时
21、代精神的敏锐性 (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3.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第一,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第二,在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性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4.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1)加强师生关系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荣学生的不同观点.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补充):(1)加强师生关系间的理解和沟通;
22、(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荣学生的不同观点.(4)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教师;(5)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第八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建立途径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二、填空题1.狭义的 专业 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TK/DX 三、简答1.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节的基本要求:(还没考过)(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
23、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符合高等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考过)在适应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3.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未来
24、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一、填空题1.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TK/DX 2.高校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 识 过 程 的 中 间 过 渡 阶段.TK/DX 二、多项选择题1.大学生学习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三、简答1.高等学校教
25、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 进 学 生 能 力 的 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2.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JD:要 求 教 师 应 做到:(上一年 JD)1不断专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JD:要 求 教 师 应 注意:(LS 考过两次)1第一,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2第二,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
26、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第三,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4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式,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JD:要求教师:(LS考过一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精密结合起来: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
27、效的组织;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JD;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JD 考过一次)1第一,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反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2第二,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3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4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5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
28、化:(1)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两原则是为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任务而提出的原则,忽略其中任何一条原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影响人才的质量.(2)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和注重个人相结合两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参与教学过程全部成员的积极性而提出来的,这两条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有教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要有学的主动;不仅要求有特殊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求有一般学生的积极性.(3)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则是贯穿于学习认识活动始终的原则,理论知识要运用于实践,实际知识要上升到理论,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第十章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
29、容一、单项选择题1、按课程的测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旨在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性课程。6、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7、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是课程设置。8、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程和条目
30、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9、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0、课程教学是实现 培 养 目 标 的 基 本 途 径。(DX/TK)11、系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学的基本单位。(专业是教育单位)二、多项选择题1、隐性课程:(老师补充)(1)隐性课程结构:学校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及其教师本人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2)隐性课程作用对象: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3)隐性课程作用方式:潜移默化、强有力却持久。三、填空1、教 材 建 设 是 课程建设的核心。第十一章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早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31、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2、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1632 年出版)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3、我国 1862 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4、1901 年清政府宣布废科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举、兴学堂。5、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DX/TK)6、教学测量则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DX/TK)7、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如:期中考试)所存在的问题。8、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如:期末考试)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二、多项选择题1、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
32、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组成。2、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1)选择课题,确定题目(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3)全面思考,拟定提纲(4)撰写初稿,修改定稿(5)论文答辩,评审质量3、学年制的特点有:(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4、学分制的主要特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5、大学教学方法的分类:(常考)第一类是指教师和学生主要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发、讨论法等;第二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
33、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6、对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按照其物理原则作如下分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现代:计算机、以学生为中心)7、按评价对象来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水平、课程评价以及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层面。8、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三、简答1、备课的基本要求:(1)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
34、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3)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2、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去年JD)(1)教育性原则:(DX)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撰写论文,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他人的研究成果。(2)科学性原则:要教育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3)因材施教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差异,给予个别指导。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最 大 优 点 在 于 灵 活 性 强,(局限:)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35、。3、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D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72 年提出报告学会生存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习”。(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4、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2)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3)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第十二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一、多项选择题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1、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了解)(1)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2)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
36、的原则;(3)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4)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6)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2、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3)加强综合研究二、简答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教师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DX(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三、论述1、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去年 LS)(1)高校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
37、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第十三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组织(DX/TK)2、教学外社会实践一般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发起、组织。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常见)(1)军事训练(2
38、)专业实习(3)生产劳动(4)社会调查(5)智力扶贫(6)参观考察三、简答1、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第十四章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归根到底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思想矛盾运动实现的。2、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DX/TK)二、多项选择题1、思想政治教育特点:(1)鲜明的阶级性(2)广泛的群众性(3)很强的实践性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
39、的规律:(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2)疏导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1)精神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期艰巨性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三、简答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2、运用说理启发法,应把握三点:(1)说理不是说教,要要以理服人;(2)说理不是压服,要便于接受;(3)启迪不是硬灌,要结合学生切实经验。3、运用榜样教育法应把握三点:(1)所选择的榜样具有先进性、针对性;(2)善于发现和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3)要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