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二政治《生活和哲学》知识提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人教版高二政治《生活和哲学》知识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人教版高二政治《生活和哲学》知识提纲.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生活与哲学知识提纲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社会、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联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
2、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与时代精神(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
3、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
4、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1)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2)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到是本原的,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缺陷: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5、,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进步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缺陷: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6、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8哲学史上“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二辨证唯物论(即唯物论、物质观、探索世界)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
7、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4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精品w o r d 可编辑资料-第 1 页,共 5 页-微观角度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8、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犯唯心主义的错误)6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
9、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7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
10、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哲学依据: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做到按规律办事?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识论、追求真理、求索
11、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特点: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12、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
13、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唯物辩证法(即辩证法、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1联系观(唯物辩证
14、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微观角度考查联系(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表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联
15、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精品w o r d 可编辑资料-第 2 页,共 5 页-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
16、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
17、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
18、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
19、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
20、: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
21、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文档编码:CN9I2F10S8K
22、9 HR2R10L9Q4C2 ZL4P7K4I5S4(4)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微观角度:(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
23、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2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过程)微观角度考查:(1
24、)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情,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道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事物发展
25、的状态)微观角度考查:含义:(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3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和哲学 2021 年人教版高二 政治 生活 哲学 知识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