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3月)语文统编版高二.docx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3月)语文统编版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3月)语文统编版高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3月)语文 统编版高二2023届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3.19 命题人:文雪飞审题人:杨林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该为满屏yyds而担忧吗? 如果要说这个夏天哪个词语最为流行,那么非yyds莫属。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首字母缩写,最早出现在电竞圈,随后这一词语“破圈”,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夸赞东西好吃,yyds;为体坛强者欢呼,yyds;被好剧俘获,yyds放眼看去,几乎满屏都是yyds。 与yyds同时流行的还有u1s1(有
2、一说一)、awsL(啊我死了)、xswL(笑死我了)等缩写词,它们同样由某个小众圈子的年轻人所创造,之后广泛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中。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人们并不陌生,远的说有寻呼机时代的886(拜拜喽)、520(我爱你)等,近的说有“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余温尚在。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就有言,“媒介即讯息”,也即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可能性远比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前者直接关系到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句并不长的话断成好几行来说、高度依赖表情包的使用、对信息回复时间日益“苛刻”等正在成为新的“规范”,而它们是不会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的。 纵观流行词的不断更迭,依稀可以
3、看到媒介技术与人们通信方式演进的历史。如果流行词也有所谓“语法”的话,一定完美匹配当时的通信工具与技术,比如数字谐音之于寻呼机时代,字母数字emoji(表情符号)混杂之于社交媒体时代。不过,不同时代的“语法”虽各异,但在遵循语言经济学基本原则这一点上倒是相同的。人们通过缩写等造词方法,以期用更少的字符实现更快更多更简单的信息传递。 不过,当绝大多数的赞美都用yyds、绝绝子(绝了,表示极好或极差)来表达,当搞笑的内容都以xswl来评论,一些人的担忧也随之出现彼此所要传递的情绪或许可以“秒懂”,但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或也在高度简化和概括中被牺牲掉了。万能流行词的场景适用性是如此之高,这是否会助长
4、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进而导致表达失语症的出现?毕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引人关注的是,这类流行语多呈现为“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频繁使用必然加速语言意义的消耗,造成语言的“通货膨胀”。当在线社交需要用“哈哈哈哈”来代替“哈哈”表达高兴的状态,未来又该用什么来表达与yyds相同含量的情绪和内容?表达的日渐匮乏,是否也将反过来影响我们对一些情感和距离的感知? 随着作为流行语“土壤”的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而眼下的一些流行词不出意外也会慢慢被人们忘却,逐步退出舞台。而且就如“时尚”一样,当一个流行词失去了其作为亚
5、文化群体身份标识和区隔的作用,那么新的流行将被重新塑造推出,在分界与模仿的功能轮换中实现不断更迭。也因此,我们或许大可不必为眼下刷屏的yyds过度忧虑,如何避免在走出旧的话语束缚后,不自觉掉落进新的看似自由的束缚中,倒是值得我们始终保持警惕。 (王丹光明日报2022年08月24日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圈”指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用来表达高度的赞美。 B“YYDS”“awsL”等流行词走红的现象,我们并不陌生;这些词汇由某小圈子的年轻人创造,后被我们熟悉。 C用最少量的语言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流行词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D万能流行词可
6、能会助长人们思考和表达的惰性,让人患上表达失语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麦克卢汉的话,论证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表达和交流出现的新变化。 B为论证流行词通常与通信工具与技术完美匹配,作者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C对于新一波流行词的走红,本文从正反两面作了辩证分析,还对其未来作了科学预测。 D结尾照应标题,指出不必为yyds刷屏过度忧虑,但要警惕掉进新的束缚中,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绝绝子”“YYDS”这些叫网友大量应用的流行词,用更少的字符传递更快更多更简单信息,其内涵相当丰富。 B网络流行词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迭代越来越快,
7、它们也将活跃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 C随着社会持续变迁,集体情绪持续发生变化,新的流行词将会层出不穷,可见语言犹如生态环境,拥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D网络流行语动辄多字叠用、使用“比较级”乃至“最高级”,造成语言通货膨胀,日常面对面交流则不可能有这种现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长津湖到交响乐,再到刚刚完稿的阿里郎,作家王筠用10年时间,创作了3部书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加起来有160万字。而在此之前,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战史已有20多年的时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此,中
8、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王筠。 中青报.中青网:你是如何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产生写作兴趣的? 王筠:我1980年高中毕业,后来去参军,那时候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没多久就调去当报道员,给军队的报纸写通讯。从那时候开始,除了写通讯,业余时间我也写一点文学作品,发表了一些小说,之后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军艺上学时,我看了一些资料,当时我发现,历史好像远比教科书上写的要复杂许多。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一战。看了很多资料,就对这段历史产生出考古一样的浓厚兴趣。 中青报.中青报:为写作你做了哪些准备? 王筠:从军艺毕业后,我到了沂蒙山区的一个军分区。看
9、了当地老兵的档案资料,其中就有不少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十几年里,我也经常到乡镇去,接触了近百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就在前段时间,我还在一个山区见到一位90多岁的老同志,他参加过长津湖战役。我问他有没有负伤,他脱下鞋子给我看,少了两个脚趾。他说,不后悔,自己就是为新中国冻掉了两个脚趾,好多人把命留在那了。2010年年底,我到原济南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的文学创作,用这十几年的积累开始写作关于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一直到现在。 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选择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系列的首部作品? 王筠:一说抗美援朝大家都知道五大战役,知道上甘岭,知道奇袭白虎团,却对长津湖战役比较陌生,而这事实上
10、是中美两军主力部队的直面对决。历时十几天的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重要拐点,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被全部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斗,改变了世界格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原20军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这段战史也比较了解,所以在从事专业写作后,就把这前十几年的积累拿出来创作了45万余字的长篇小说长津湖。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需要人们知道。 中青报.中青网:作为描述真实历史事件的小说,真实与虚构如何把握? 王筠:抗美援朝战争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几大战役和一些著名的战斗,写的时候无法回避,需要建立在这样一种坚实的基础上。虚构,是一种文学
11、写作的手法,但也是在真实脉络上梳理出来的。有的虚构,可能比真实还要真实。通过一些梳理、分析、研究,你进入了那种战争的状态,包括环境、心理、文化等等,自然就会写出一种战争的真实感。 中青报.中青网:写战争,你想写出战争的什么? 王筠:抗美援朝是一块画布,它所描绘的是人类的战争。战争文学的写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战争观战争到底是什么?于我而言,战争文学关注的还是战争与和平,揭示的是战争的残酷。战争文学的写作,本质上是呼唤正义与和平的,战争的终极目标是和平。就像我在交响乐的扉页上所写的:“战争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战争的终极目标在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所以战争文学写作也是一场曲折的旅行。
12、中青报.中青网:你希望读者看完你的小说能得到些什么? 王筠:关键是抗美援朝的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牺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敢于担当、敢于付出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能战、敢战、胜战,就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通过阅读、观看这些关于抗美援朝的作品,文学也好,影视也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志愿军前辈们,跨过鸭绿江时背负着一种怎样的信念。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会明白战争永远都不属于国家之间的必然选择,合作、尊重、包容和爱才会使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筠之所以对抗美援朝
13、这段历史感兴趣,是因为发现历史比教科书上的复杂,探究的想法让他有了写作的动力。 B在还未创作之前,王筠有意识地接触并了解抗美援朝老兵的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加深了他对这段战争的认识。 C王筠的创作均以长津湖战役为题材,既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也因为它并不为人知,还因为作者对它较熟悉。 D当被问及历史与真实的关系如何把握时,王筠提出了“虚构是文学写作的需要,有时,虚构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文学理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关注作家的创作过程,期待通过这次访谈,让广大读者对战争文学有所了解。 B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注意
14、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事及理,试图挖掘出战争文学背后更深沉的文化意蕴。 C王筠作为创作者,在对话中谈到自己亲自了解的长津湖老兵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感动,也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 D王筠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引用了交响乐的扉页上的一句话,是为了证明“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 6从访谈中可以看出王筠能创作出成功的抗美援朝作品,有哪些主观因素?请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 阳光照在大地上,红土地便色彩缤纷起来。少年觉得自己的体温正在火速地上升,他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
15、。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而后是逐渐清晰的马蹄踏在沙土上的声音。少年望着远方。在葱郁的树林里,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少年抬头看看天,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 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 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 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了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很快,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他冲少年招招手,用典型的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说:“小伙子,你好。这里离加油站多远?” 少
16、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远。” 中年人的脸上浮现出一缕忧虑,说:“哦,真糟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 中年人很沮丧地摇头叹息。少年问:“你要去哪里?” 中年人说:“我要穿过中部沙漠,到达尔文去,我边走边看,游玩而已。你,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 中年人说:“那么你的家人呢?你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 中年人的目光满含期待。 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 中年人惊讶地说:“没有汽车?那你们不出去吗?你们不去购物买食品吗?” 少年说:“我们住在山洞里,我们在森林里会找到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 中年人仔细地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3月语文 统编版高二 江西省 宜春市 上高二中 2021 2023 学年 下学 第四 月考 试题 答案 语文 统编 版高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6636215.html
限制150内